姚玮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四川 成都 611830)
高等院校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而高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管理。今天,很多高校管理都引入了激励机制,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高校管理部门对激励机制认识不够全面,高校激励机制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失衡以及高校激励机制运用中缺乏配套的考核措施等,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激励机制运用效果,所以管理者必须给予重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与以往大有不同,但是在高校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思路还没有转变过来,所以对激励机制的认识明显不够充分,他们认为激励机制就是给表现好的教职工提供物质奖励。但是教职工属于知识型工作者,仅凭物质奖励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另外,高校中的教职工之间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如果一味地采取同样的奖励机制也会让奖励效果受到影响。
在以往的高校管理中,对于教师一直存在着一个认知上错误,那就是一味的强调教师的自我牺牲精神,让教师服从于整体利益,这样的认知是狭隘的,它只会让教师的个人奖励被忽视,从而使得激励机制中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失去平衡。而在当下的高校管理中,教师们评职称的重要指标是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科研成果,这样单方面重视科研的现象,会使得一些教师在教学上的懈怠,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高校管理中,因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对教师晋升、涨薪水、福利等进行明确的制度规定,所以导致高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效果不够突出。在高校管理中,教师只能通过职位晋升这一个途径来提高自身的个人利益,而职位晋升如果没有一个规范化的考核制度,就很容造成教师个人利益不平衡等问题出现。
在高校管理中,物质激励就是通过物质奖励让教师的基本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对教师的基本生活给予保障,让教师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所以高校在进行物质激励时,一定要对奖励给教师的物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让这些物资都是教师们所需要的。再者还要多重视物质激励的公平性以及透明性,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效果,让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但仅凭物质激励是不够的,高校管理部门想要更让激励机制更大限度的发挥出效果,还需要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加上精神激励。
在高校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我们可以将其与校内的分配制度进行有机结合,像是我们可以将教师的工资与工作绩效相结合,根据教师的工作绩效来给教师定薪资,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激励机制的作用得以发挥[2]。另外,我们还可以将教师的职称评定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在评定职称时将教师的工作业绩和成就作为优先考虑的评定指标。此外,我们还可以安排有潜力的教师去进修和参加知识更新以及接受继续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将激励机制落到实处,还有利于推动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高校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高校人力管理部门如果想让激励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建立激励机制的考核制度时,我们主要应该设立一个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层级的教师我们要设立不同的考核标准。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要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这样我们在制定考核制度时才能保证其是可行的,是与教师的工作目标、要求等相一致的,这样的考核工作才能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等进行。
保健因素是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如果不处理好会让教师对工作产生不满等情绪。因此,作为高校人力管理部门,我们可以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相结合,通过处理保健因素的方式来消除教师们在工作上的不满情绪,然后再通过改善激励因素,给予教师们正向的激励,让教师对工作更加满意,进而使得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综上所述,激励机制的运用对于高校管理有着非常积极作用,但是要想让激励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需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其运用上多去创新和探索。在激励机制的运用中,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教职工进行物质激励还要给予精神激励,再者还要将激励机制与校内分配制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健全高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考核制度,最后在激励机制的运用中还要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相结合,如此激励机制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高校管理也会越来越好,进而使得高校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