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菀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美国学者很早就注意到大二学生是全体学生中最不满意的一群。Baur(1965)指出大二学生最明显的问题在于常有无聊和淡漠的感受、对院校不满并对在校经历不满。学者进一步将“大二低谷”定义为“一个发展性焦虑期”,学生的表现为一系列困惑及不安,感到盼望更少,投入更少,竞争力更低。
对于“大二低谷”现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有矛盾的观点,该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这要求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过高关注大一和大四学生而对大二的学生关注不足、老师授课方式单一乏味;另一方面是由于经历一年的学习之后对大学生活的新鲜感减退、没有确定之后的去向:考取研究生或者就业,对未来处于迷茫状态。
在学校方面,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学校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关注他们。为了让大一的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学校大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他们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好奇心,于是大一学生的生活会很忙碌和充实,热情很高。但是当升入大二之后,由于学院的活动大部分都是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专门针对大二学生的活动其实很少,大二是整个大学时期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确定未来方向,进行人生规划的转折点。可是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大二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磨练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可以也应该具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因此放松了对大二的监管和帮助。高校针对大二学生多采取的相对自由的管理模式,整体工作投入就会减少,这种管理模式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影响大学生规范行为的形成。随着学习压力增大,学生活动减少,部分学生会出现了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了不被重视的心理落差,导致了“大二低谷”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大二低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大二学生对大学生活失去了最初的好奇心,大二也没有了大一那样多的活动,班级之间的联系不足,同学之间缺少深厚的友情,每天只生活在自己的宿舍圈;其次,大二是大学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校会督促鼓励大家找到以后的发展反方向,可是即使是在大二,同学们对自己的发展定位仍处于迷糊状态。这种种的原因导致了大二学生的迷茫和比较普遍的大二低潮现象。
赫勒尔法则认为:没有监督,就没有动力。即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现有人监督的时候,会加倍努力地工作。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不仅要有激励机制,也要有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动”起来。这种监督+激励的方式,就是管理者手中最有效的指挥棒,它能有效地引导员工更努力地投入工作中。由于人都是有惰性的,管理的本义就是要督促人对抗自身的惰性,同时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一方面,上级经常往下看,会给基层员工一种监督的压力,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尤其是来自上级的肯定,当你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员工就更愿意为你去做事。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放在学校中,如果学校加强对大二学生的关注,会使学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那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不会太过于随意和漫不经心,态度上来之后,相信“大二低谷”现象会有很大的改善。
半途效应认为: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简言之,半途效应强调了意志力磨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分析表明,半途效应之所以会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目标选择不合理,在向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易出现半途效应;二是人缺乏意志力,从而极易出现半途效应。为此,要消除半途效应的负面影响,就必须培养专心一致、坚忍不拔的精神。对于大二学生,首先要有足够的意志力,不能在大二这一关键时期“掉链子”,当对学习产生倦怠情绪的时候也要在内心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由于倦怠就对学习不认真。其次,大二学生要学会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经常有意外状况发生,千万不要以为计划制定好了便万事大吉,一个小小的意外都完全可能使计划脱轨,并且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因此,监控和反馈是计划执行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凡事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要轻易做出轻率之举,否则的话,那些意外发生的事情往往会令人功亏一篑。大二的学生在平时学校开展的人生规划课程中要积极认真听课,并把课堂中老师传授的知识运用到自己以后的规划之中,多了解社会中的实时情况,关注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抑或是就业状况和趋势,并着手计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周全规划才能成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