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的教育观对我国“撤点并校”政策的启示

2020-12-08 12:28
魅力中国 2020年23期
关键词:黄宗羲中心校教化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撤点并校中的“点”指“教学点”,即四年级以下,多设在人口较少偏远贫困的村寨。“校”指“完全小学”即一到(五)六年级。撤点并校是把教学点撤了,将几个学校并成一个中心校。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由于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处理不当,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影响。乡村学生大量地涌入城镇中心校,成为寄宿生,中心校难以缓解学生潮;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有限,亲情缺失;走读学生大量增加,校车安全等因素令人担忧;大多数的乡村学校在撤并之后,被挪作他用损害了学校教化民风的社会功能。

一、“郡县公议”,倡导教师任用的民主化

黄宗羲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史学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他博学多识,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其中与教育相关的篇章主要有《明夷待访录》中的《学校》、《广师说》等。黄宗羲的教育主张具有近代化的民主色彩。

我国历代学校都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传播机构。学校藏书阁中的文献是文化知识传播的静态的基础。教师和学生是动态的文化传播的主体。在乡村,教师是知识权威,承担着教化影响社会民风的使命。撤点并校后,许多不符合要求的乡村教师离开了原有学校,有的甚至被迫放弃教师职业,他们作为当地的文化传承者的身份就此中止。

黄宗羲主张教师的选聘除了要考虑教师的专业素养,即“名儒”,更重要的还应该进行“郡县公议”。撤点并校之后,受到政策影响的教师们成为了弱者,乡村学生大规模的进入城镇学校,具有丰富乡村教学经验的教师更能够在心理上理解、关怀和引导他们,这对于来到陌生环境的乡村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师的选用上,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乡村学生的意见。“自布衣以至宰相之谢事者,皆可当其任,不拘已仕未仕也。”教师的选用不应拘泥于为师之前,只要愿意从教,符合条件,且通过“郡县公议”即可从教。许多乡村教师因学历低、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等方面较差,被中心校拒之门外或受轻视。中心校在选任教师时,不能忽视乡村教师长期以来扎根基层、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职业精神。

二、“渐摩濡染”,增强乡村学校组织的社会效应

黄宗羲重视发挥学校的社会效应。他指出:“学校,所以养士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主张扩大学校功能,把学校看作是指导政治、引导舆论、弘扬社会风气的场所。

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八股取士、文字狱束缚了师生的思维,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长此以往,学校连最初的育人功能都丧失了,何谈为社会营造良好风气?他所倡导的教育是一种社会大教育。“学宫以外,凡在城在野寺观庵堂,大者改为书院,经师领之……”学校组织应是灵活的。撤掉的学校被挪用,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教育文化环境,弱化了乡村学校组织对世风教化的社会功能。黄宗羲构想的学校,能广泛传播知识、教育人才。无论学生所学还是教师所教都不能限于书本,要心系社会、提倡实学、主张经世致用,将学校建设成能够进行政策咨议和宣传社会正义的平台,使之成为“朝廷之上”和“闾阎之细”的桥梁。

猜你喜欢
黄宗羲中心校教化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智救小鸭
坚持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引领 为“小淞果”打好人生底色——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工委工作的探索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Module6 Unit 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黄宗羲一生勤奋
秋夜
黄宗羲与柳馨远改革思想之比较
黄宗羲 “风雷之文” 诗学思想内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