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辉
(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 , 辽宁 建平 122400 )
大多数骨科手术患者骨折,因此大多数患者学会接受临床手术。 骨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由于患者骨折的肿胀和疼痛,在护理过程中,可由于一些言语问题,护理不当问题,经常导致与医务人员的纠纷,并且该疾病的治疗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并且容易引起并发症,这导致 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更大,使其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通过采用健康教育方法,可以帮助患者了解骨折和其他疾病的常识,并学习一些简单的自我护理知识,这对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态度非常有帮助,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有效的改善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本研究选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90例骨外科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健康教育干预,分析了健康教育对骨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90例骨外科患者,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17例。年龄范围21-79岁,中位年龄(48.89±2.82)岁。患者中直接性外力因素所致骨折有14例,间接性外力因素所致骨折16例,积累性因素引起骨折有10例,疾病引起骨折5例。开放性的骨折30例,闭合性的骨折有15例。对照组男患者29例,女患者16例。年龄范围22-76岁,中位年龄(48.77±2.32)岁。患者中直接性外力因素所致骨折有13例,间接性外力因素所致骨折16例,积累性因素引起骨折有11例,疾病引起骨折5例。开放性的骨折29例,闭合性的骨折有16例。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健康教育干预。(1)成立专业健康教育护理小组,应该选取在科室内业务熟练、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组长,可以由护士长担任。具有丰富护理技术和良好沟通能力的护士做组员,组长定期对于组内成员的健康教育护理工作进行培训,并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督。(2)健康教育模式: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对骨外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宣讲方式进行,还可借助骨外科健康手册发放、发布骨外科康复视频、同时也包括对骨外科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开展骨外科相关手术等。(3)健康教育内容:对骨外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主要的教育内容包括常见的骨科疾病分类、引起骨折的原因、骨折的特点、骨折带来的后遗症、手术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并告知骨外科患者康复锻炼、饮食原则等。健康教育工作每天开展1次,每次15分钟左右。开展时间为入院至骨外科患者出院。(4)书面教育:给予发放健康教育指导手册,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进一步了解骨折的知识和严重程度、骨折的临床表现,发生的并发症,绝对卧床休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及功能锻炼的方法,重复教导,直至患者完全掌握相关内容。 (5)个体教育:当患者提出问题时,他或她将随时接受教育,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对不同需求的患者采用一对一的个人教育方法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满意程度;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骨外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对合理用药的掌握度、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度、生存质量水平、不良情绪状况;骨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
4 统计学方法:SPSS22.0软件统计, 进行t、x2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45(100.00%)的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满意程度35(77.78%)更高,P<0.05。
5.2 护理前后患者对合理用药的掌握度、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度、生存质量水平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对合理用药的掌握度、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度、生存质量水平接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合理用药的掌握度、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度、生存质量水平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对合理用药的掌握度、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度、生存质量水平(65.11±5.36)分、(67.33±5.44)分、(67.62±4.36)分,护理后对合理用药的掌握度、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度、生存质量水平(82.12±7.31)分、(83.33±9.22)分、(85.62±12.36)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对合理用药的掌握度、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度、生存质量水平(65.16±5.24)分、(67.02±5.11)分、(67.68±4.31)分,护理后对合理用药的掌握度、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度、生存质量水平(94.11±4.65)分、(96.33±3.44)分、(93.62±5.33)分。
5.3 2组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骨外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对比:观察组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骨外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骨外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分别是(96.56±3.23)分、(96.20±3.11)分以及(96.11±3.02)分。对照组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骨外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分别是(82.11±3.11)分、(82.15±3.21)分以及(81.16±3.45)分。
5.4 2组骨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骨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3(6.69%)更少,对照组骨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0(22.22%),P<0.05。
5.5 2组护理前后患者不良心理情况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62.11±5.22)分、(62.33±5.11)分,护理后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41.11±2.11)分、(41.33±2.11)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62.16±5.24)分、(62.02±5.11)分,护理后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21.11±2.25)分、(21.33±2.41)分。
在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应在患者入院后和住院期间给予进行针对性护理治疗[2]。临床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预先计划和有组织的系统活动,帮助骨外科患者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的骨科疾病和一些常见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态度应对疾病。通过骨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知识储备,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健康教育,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备一定的基本自理能力,身体的各项功能也得到了良好的培训,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骨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则是通过健康知识帮助患者提高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可用于恢复患者的病情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针对性的护理,如疾病的发生和术后感染,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积极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患者对骨折等常见骨科疾病有了新的认识。虽然它们是常识性知识,但它们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骨科疾病,从而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状态,对疾病治疗采取更积极的态度[3-4]。同时,它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改善了护患关系,促使患者更愿意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骨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掌握骨科疾病的一些基本知识,使患者对治疗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焦虑,烦躁等心理压力,更愿意与医务人员合作。同时,通过健康教育的宣布,患者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掌握了用药的合理性,促进了患者的治疗工作顺利开展,也提高了护理质量[5-7]。
本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程度、患者对合理用药的掌握度、对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度、生存质量水平、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骨外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骨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心理情况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骨外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