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盈
(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3)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常见的极其凶险的一类急重症,胸痛腹痛症状表现明显,诊疗不及时或是拖延病情,病死率随之增大。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护理风险贯穿治疗全程,对护士专业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除做好抢救配合与病情观察外,基础护理操作更应当规范落实,减少各种危险因素为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实现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益持续改进。
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患者均经过CT等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临床资料不全与意识模糊、脏器功能障碍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34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3±4.2岁。34例研究组中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1±4.6岁。基础资料相匹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对照组根据科室制度与护理规范施以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移送至ICU,准备好抢救药品与器械,营造安静住院环境。观察生命体征,明确记录24h出入量。持续心电监护与血压监测,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扩血管药物滴速,经专用静脉通道输入,根据病情控制剂量。严密监测心率,口服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降低左室射血速率,避免出现血肿扩展。为预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用硝普纳期间每日记录尿量,监测电解质情况。采取预见性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做到早发现与早排除诱因。
1.2.2 吸氧
合理吸氧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以4-6L/min持续高流量吸氧至疼痛缓解,再改为间断式吸氧,病情平稳后停止吸氧。保持鼻导管通畅,更新更换鼻导管。
1.2.3 疼痛护理
观察疼痛变化与规律,放射范围广泛性的疼痛为此病首发症状,注意与心梗的区分,胸腹中线处的剧烈与撕裂性或刀割样疼痛,遵医嘱给予哌替啶与吗啡等镇痛剂止痛。缓慢注射药物,观察患者神志与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为避免引发呼吸抑制,应当保持静脉通道畅通。
1.2.4 介入术后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术后指导患者做主被动活动,防治出现肢体功能障碍与血栓。术后常规行抗凝治疗,减少血栓形成倾向。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与血肿情况,预防术后出血。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预防术后感染。
1.2.5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贯穿治疗全程,以鼓励性与暗示性等预言书到心理,教会患者如何用心理暗示等方法自我调整情绪,稳定身心状态。做好疾病病因、饮食指导、治疗目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宣教,纠正错误治疗观念与态度,提高认知度与配合度,主动遵循健康生活方式,规避负面情绪等不良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1.2.6 出院指导
叮嘱患者规范用药与规律运动,要求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压与心率等方法,按时复诊。
参照SF-36量表,了解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率。
数据处理用SPSS 19.0软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计量数据,行秩和检验;以百分数表示的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研究组并发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生活质量评分入手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主动脉夹层有病情凶险与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等特征,应当及时采取抢救与有效护理措施干预,及时控制病情发展。监测病情与生命体征变化,合理用药规避血压、疼痛、心肌缺氧、负面情绪等危险因素影响,减少并发症风险,加速康复进程,实现医疗资源高效利用[1]。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抢救护理难度与强度大,应当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护士责任感与主观能动性及业务水平,规范落实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安全渡过治疗期[2]。加强患者需求与病情评估,在不违背医院贵行制度基础上,主动投入心理护理与环境干预及饮食指导等人文关怀,提高患者依从性与配合度,夯实生活质量与预后情况改善基础[3]。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加速康复进程,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