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璨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0
民间舞蹈不仅种类繁多,并且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在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江苏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因此其民间舞蹈带有农耕文化的风俗。自历史记载,江苏地区的民间歌舞自宋代以来有着巨大的发展,其中大部分的舞蹈受到耕种以及渔捞的影响,少部分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从其具有的特色入手,这样才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只有加深对于江苏各地的民间舞蹈风格的认识与研究,才能够对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江苏地区处于我国南方,位于长江中下游区域,以平原以及丘陵地区为主要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其中一部分地区沿海。多样的地域特征为水稻种植以及渔捞产业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个江苏的农业经济基础就在这主要的两种农业生产方式中建立起来。农业生产基础决定了文化等上层建筑,由此形成的吴越文化中,民间舞蹈深受民间习俗以及生产方式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在这样的民间舞蹈中,可以充分体现江苏地区的温柔以及柔美之感,这样的感觉同北方舞蹈中的粗犷与豪放之感大不相同,其将江苏一带代表着江南水乡的人文精神体现地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所有的劳动人民都祈祷来年的好收成,因此祭祀活动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活动是一项具有宗教思想的地域文化活动,其主要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向往。祭祀文化对于民间舞蹈的舞蹈形式、舞蹈内涵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因此在推动民间舞蹈文化产业进一步前景的前提条件下,要深入了解这些文化因子,研究其如何使得江苏各地的民间舞蹈产生差异,然后能够因地制宜,针对性地突出不同地区的舞蹈特色以及特征,从而形成不同区域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百花齐放的局面。
江苏民间舞蹈因地域的不同分为多个形式与风格。这是因为不同地域民俗习惯的差异所导致的,对江苏地区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苏中、苏南以及苏北。在苏北地区,融合了部分北方文化的风格,比较出名的舞蹈包括《杨柳轻轻》《二龙夺珠》等,表现出舞蹈风格的多样性以及活泼性,表现形式以技艺为主[2]。苏南则是典型的南方舞蹈形式,具有江南水乡般的温柔,舞蹈形式温婉。而苏中地区则更加体现出文化融合之美,既表现出南方文化的柔美,也表现出北方文化中的豪放。
具体来说,苏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人们一般认为苏南地区为传统的“江南水乡”。民间舞蹈突出舞蹈演员的身体上的灵活与敏捷,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南方文化的含蓄、精致、典雅等,其注重运用协调的肢体语言来强调心灵上的细腻之美。在文化的展示上,如同其他民间舞蹈一样,具有江苏地域特征的《小城雨巷》也曾登上过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其中具有江南特征的油纸伞、小桥流水等事物,将人们带入了如诗般的江南水乡。同时配合舞蹈演员灵活多变的舞蹈动作,给人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处处体现出江苏地区的水之美、山之美、人之美[3]。苏中地区的舞蹈特征刚好中和了苏北和苏南的特点,因此更加凸显舞蹈动作的端庄以及稳重,其避免了南方地区的过于温婉细腻,也避免了北方地区的豪放豪爽。在动作上追求保持刚柔并济的特点。例如以《四人花鼓》为代表的苏北民间舞蹈中,舞蹈动作大多比较快,要求舞蹈演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动作变换时的平稳性,从而达到一种协调的艺术美。苏北地区的舞蹈特征与苏南地区的舞蹈风格相反,体现了地区文化的质朴、大气、粗犷、豪。舞蹈动作更加注重体现出舞蹈本身的活力以及激情,其动作要求肢体摆动的幅度都较大。例如以《落子舞》为代表的苏北民间舞蹈,需要舞蹈演员不断进行腿部跳跃,进行踢打从而带动身体的舞动,需要不停地进行脚步的更替[4]。
以中国不同地区舞蹈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为出发点。民间舞蹈是地方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此外还包括了其他的民间文化艺术的形式。而努力打造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精品产业,能够有效地将地域文化进行推广,从而实现文化产业长久的生命力,也能够为当地的旅游业、艺术行业、演出行业等行业带来发展的机会,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实效。例如一提到内蒙古民间舞蹈,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奶茶舞”“行礼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印象,而正是这样的印象,为内蒙古带来了大量的观光客。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不仅仅会体验到舞蹈带来的魅力,同时也会促进其在其他旅游产业上的消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西藏地区的民间舞蹈也同样成为了西藏旅游文化的象征之一,藏族常见的舞蹈包括有弦子、锅庄、踢踏等,其形成同样与藏族的文化习俗、宗教习俗、生产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独具特色,成为西藏旅游中不可不欣赏的重要文化产品。从以上两种地域的民间舞蹈来看,其与其他民间舞蹈的不同之处在于地域特征文化的差异。因此这启示民间舞蹈文化产业一定要以地域性、特殊性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从而打造具有广泛社会效应的舞蹈文化精品产业。其优点在于实现文化保留、发展的同时,起到了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
江苏民间舞蹈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丰富性。人们大可在苏南、苏北、苏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舞蹈种类进行观赏。在艺术价值上,这些民间舞蹈都历经了几十年甚至上百的变革,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在观赏价值上,南北舞蹈风格的鲜明对比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具有巨大的品鉴价值。根据史籍《清嘉录》记载,吴中岁时的民间舞蹈有《邵君出塞》《观音朝山》等不同的民间舞曲,舞蹈各有美妙、令人陶醉其中。除去苏南、苏北、苏中地区以地域为代表的舞蹈外,更有以“旱船”“跳马伕”等极具特色的舞蹈。“旱船”是江苏宿迁一代的民间广场舞蹈,其起源于渔民求雨的过程,乞求上天降雨的过程逐渐演变为如今的“旱船”舞蹈,每逢过节或者重大节庆日,渔民们都会自发跳起“旱船”舞,现在“旱船”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娱乐生活,并且其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一种。“跳马伕”是起源于祭祀的一种舞蹈,主要流传于江苏的如东县一代,舞蹈常常对众将士吓退敌人的场景进行模仿,以崇敬神明为主要的目的,现成为极具文化艺术价值的舞蹈。因此从以上内容可以分析出,江苏民间舞蹈具有推动舞蹈文化产业欣欣向荣的潜力,也具有足够的基础实力推动地方的旅游、文化、经济发展。
江苏民间舞蹈具有丰厚的人文艺术底蕴,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舞蹈艺术文化精品。提高舞蹈文化精品的丰富度以及纯度,形成民间舞蹈文化产业链,是现今江苏民间舞蹈面临的问题。
在关于问题解决的具体措施上,首先,相关部门要对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从政府的角度加强对于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以及宣传,加大对于民间舞蹈的重视以及保护,从而保障江苏民间舞蹈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以及发展。只有政府部门以身作则,带好方向,才能够吸引足够的目光到当地的舞蹈文化产业上,从而使得民间文化产业的投入持续加大。投入分为人员的投入以及资金的投入,资金的投入是基础,而人员的投入是辅助。其中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各项民族舞蹈演出、研究、创新等工作,人员的投入则是为这些过程提供动力以及支持。
其次,要不断挖掘整理舞蹈的内容,从而使其符合流行趋势,帮助舞蹈艺术能够走得更远。面对文化行业的激烈竞争,只有充分发掘舞蹈中令人着迷的部分,并突出地域性与特色性,才能够使得民间舞蹈得到发展与传承。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可组织舞蹈专家深入分析现代人们对于舞蹈审美的需要。从而挖掘出符合人们需求的文化产品,保障江苏民间舞蹈的生命力。例如前几年登上春晚舞台凸显江苏民间舞蹈的《小城雨巷》,则是文化创新与保留的成果,其保留了江苏民间舞蹈的特色,同时也符合大众审美。因此能够成为受大众喜爱的舞蹈作品,继续推动其他同类型文化产品的发展,促进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繁荣。
最后,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合作与支持,逐步形成以民间舞蹈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例如可在江苏省各地区政府以及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专业的演出队伍,建立苏北、苏南、苏中舞蹈文化的相关网站,出版相关的舞蹈专著,定期在电视台进行文艺表演,定期举办民间舞蹈大赛、成立江苏民间舞蹈研究协会等。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相关舞蹈文化产业,促进民间舞蹈产业链的形成。因此,加强对民间舞蹈文化的提升,打造舞蹈文化精品产业,是有效促进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民间舞蹈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的重视。为了打造具有一定竞争力和一定地位的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第一,需要深化相关的文化证词,使得民间舞蹈的发展得到保障,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行业规范以及竞争力的主体单位。第二,政府要转变自身的职能,发挥好市场调控的积极作用,保证民间文化产业能够实现良好的经营,建立良好的、可循环的市场环境。第三,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市场结构,不断形成区域式突破的艺术市场。第四,合理制定文化产品的价格,不断完善舞蹈文化产品价格的机制。第五,完善相关的法律以及法规,从而保障合法的利益得到及时的保护,为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在文化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为了保障江苏地区民间舞蹈产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相关部门一定要抓住江苏地区民间舞蹈产业的主要特征,不断创新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不断推进民间舞蹈产业的发展,开创更加宽广的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