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凯
(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6)
自1895 年美国人威廉摩根发明了排球,一百多年间,规则秩序已发生很大的改变,形成了现代排球,但排球精神始终不曾改变。在当今中国,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努力打造体育强国的当下,排球运动开始逐渐走入各地各大小学校。排球运动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掀起了全民排球运动的高潮。
当排球运动走进了学校,就出现了以培养排球专项能力的教学与以健身为目的开展的排球活动的教学分化,也就是校专业排球队训练与体育课堂中的排球活动。(本文旨在讨论学校里学生专业排球队训练运动)
在学校排球队训练中,学生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长期参与训练,学校对其的指导思想也逐步转化为“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长在排球运动产生了一些良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在参与排球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大量运动,包括基础体能练习与排球技巧。基础体能包括抗阻力训练来提高肌肉的力量;提高动作速率的训练与重复训练的疾跑等来提高速度能力;长时间的肌肉工作训练提高人体耐力;训练前后的拉伸放松活动来进行柔韧性训练;同时在排球对抗赛中提高灵敏协调能力。在排球技巧里包括主攻、副攻、二传、接应、自由人五个位置的训练;垫球、发球、传球、扣球、拦球五项技术的训练;还有组队比赛的对抗练习。这些科学计划下组织实施的训练活动对学生身体体能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为青春期时期学生的各项身体发育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与心理行为的有机结合,称为心理素质。而这五个方面又都蕴含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中。也就是说,所谓培养心理素质,就是要发挥、发展、培养、提高、训练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在学生进行排球训练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锻炼的过程。让学生自我认识“我是谁?我的任务是什么?我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让他们在不断的锻炼中学会去把握自己的情绪:赛前紧张焦虑、失败后的失落烦躁等,教练员的肯定与鼓励、该调节该疏散,让学生能学会自我管控情绪。让学生提高受挫能力:重复的训练活动有胜有败,不断地刷新学生心理承受的天花板,让其具有充分的适应条件,让学生能沉着冷静、积极自信地对待每一次的压力。
排球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团体运动,需要在运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力、反应力与分析决策能力。当对方发球,接应接到球后,该传给谁、要扣球还是吊球、往哪个位置打回去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第一时间敏捷的思考,给出反应。同时要有意志的自觉性:自觉明确目标,克服一切困难执行决定;有意志的果断性:迅速合理地采取措施达成目标;有意志的自制性: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动;有意志的坚持性:在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他们在排球场上,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而不是成为一个“木偶人”,每次都指望着教练在旁边发出指令。
青春期的学生,渴望像大人一样独立完成义务,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也就是俗话说的“好面子”,开始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自我意识高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逐步形成。这个时期的学生,有着各式各样的缤纷色彩,更容易“误入歧途”,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不能进行统一化的“改造”。在排球训练中,因为各自位置的不同,有人身高不够高但反应迅速,那他就去打自由人;有人跳虽然耐力不够但弹跳不错且爆发力强,那他就去做攻手;有人沉着细心观察力强,那他就去做二传......排球运动训练中,位置与个性相关,在漫长复杂的实践活动中,教练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独特闪光点,同时了解学生们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帮助完善其个性,强化其人格,使之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当下排球运动就是传承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排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运动,而是一个团队的战斗。要想赢得战斗,它需要团队共同认可的集体意识的加持,比如每次夺冠,这就是团队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一支有共同目标的学生们组成的队伍,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整个团队有共同拼搏、凝聚士气、团结一致的精神,那它集体配合就越严密,水平也会越来越高,这样的团队可以聚成一团火,发挥每个队员最大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排球训练这样一项全面发展的体育运动能让学生受益非凡且终生有益。它可以使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使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团结战斗、百折不挠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对运动保持长期的兴趣,也有利于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发展,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良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