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实验小学,河南 渑池 472400)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指学生在参与相应教育的过程中,为满足个人综合发展和社会培养的需要而具备的重要条件和基本素质,学校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首要目标,各类学校对于如何培养不同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但也将其看作是教育革新过程一个重要问题。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体现数学的根本特点,符合满足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尺度。数学课外应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扩充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基本形式。同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实践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冲锋利用课外活动使学生养成基本的核心素养。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布置的课余作业大多是书面式,基本没有为学生设置其他类型的课外实践任务,这样一来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外实践仅限于书本层面,难以与新课程的实际要求相匹配,小学作业的回答标准使学生思维定势,这不利于小学生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同时教师对数学课外实践操作的评价方法不合理,课外实践已成为一种考试。此外,小学课外实践的方法比较简单,很容易使小学生形成枯燥的心理,影响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
调查发现,一些数学老师在备课上花费了很大的心思,试图把实际活动课中所涵括的数学常识完整地展示出来,不愿意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小学数学实践课程已成为数学的常识课程,其原因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取向不准确。这表明,教师仍然深受传统应试教育观的束缚,强调知识重于实践,教师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部分数学课外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占主导地位。教师提前设计教学流程,在课堂上展示各种事前准备好的教学资料,再依照图片开始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并热情地回答。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性大大降低,学生自身缺乏探索机会,学生之间也缺乏沟通。
作为一类创新型教学形式,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使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解说和记忆形式产生了变化,这种形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剖析并解决一些必须展开实践的数学问题当作教学标准,使学生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在对数学本身的摸索中,理解、消化和使用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取得数学知识和直接经验。
小学数学教师应认真落实“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大纲及要求。既要深刻认识学生的感性体验,稳固书本及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数学思维,还要从培养国家创新人才战略角度出发,高度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数学课余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究性问题解决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目标,需要教师给予专业教学指导,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展开实践操作,从而使数学实践活动到达预期成果。一般来说,数学实践活动课具有确定主题、制定规则、实践分工、学生实践、成果评价这五个阶段。教师应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进行相应课程流程设计,并积极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类的重要环节是活动规则的制定和活动任务的分配,这一环节是活动目的的体现。教师应增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加强课堂互动,通过积极的沟通确定实践课堂的教学原则和实际任务,增强学生遵守规则和任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活动意识。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改革要有教师的努力和学校提供的基础条件共同出一份力。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监督,保证小学数学课外实践课程教学的供给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创设教学条件,扩大课外实践活动基地,扩大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学校管理应注重改善数学实践课的教学条件,加大人力物力保障的投入力度。学校还需保证教学活动场所和活动设备的充足供应,让学生都能够进行实际练习。
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教师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安排小学数学课后实践作业,不断地改变教育观念,利用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良好成效,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总而言之,社会与素质教育的共同深入发展,我国对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课外实践作业作为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是非常有必要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革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