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苏玉 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
体育教研活动关系学校体育质量,体育在学校考核占很大比重,可见,教研组活动的开展也非常重要。例如桐庐县各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一学年需要做的工作有要研讨初三体育中考的训练、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训练、研究初二年级的体育技能抽测、设计一年一度的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再加上大课间活动组织、课外竞赛、体育社团活动,使得教研活动非常重要。
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常规教研,体育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实现专业化的发展,同时还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努力开展高效的体育教研活动不仅可以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规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与水平的体现。因而学校必须加大对体育教研活动开展支持的力度,现从“五个一”活动就体育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内容和方法做设计与实践进行具体的探讨。
以本县6所农村学校30位体育教师作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对桐庐县6所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1份,回收后经筛选确定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97%,以此为统计分析。样本具有代表性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撰写教育论文和课题,获省级奖项或在发表的仅2人。市级获奖或发表的2人,占6%;县里获奖的10人,占33%;有18人从未获奖或从未写过论文课题,占60%。从以上数据分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在县级获奖占大部分。其次,从未获奖和从未写过论文的占大部分,由此可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论文的水平整体较低。
农村体育教师参与听评课活动现状。从每学期参加听课、评课次数上来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6.7%的教师参加了4次以上听评课活动,有16.7%的教师参加了1—2次听评课活动,有56.6%的教师一学期没有参加听评课活动。对于体育教师为什么参与听课评课,调查结果表明,最多的是为了教学比赛;其次则是出于教研员或教学督导的指导;最后,分别有10%的教师参加听评课活动则是由于校长要检查。处于相互交流学习目的的占总13.3%;自身发展需要而参加听评课活动的占6%。从听评课的目的来看,体育教师参与听评课的外部动机所占比重高于内部动机,表明相当比例的体育教师参与听评课活动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当前我国很多的学校基本上已经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比如教科研的工作制度、教科研的实施办法以及教学的反思制度等。体育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引导下对体育校本教研制度进行了有效的建立,基于体育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学校体育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以及组织实施等工作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有效的开展。为了有效的规范体育教师的日常教育行为,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优化,学校立足于体育学科的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运动队训练与管理规范》《体育教研工作目标和规范》以及《体育特色项目开发与管理规范》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还规定教研组长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为教研组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教研组的教师而言同样也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需要依据学校以及教研组的工作目标来对《教师生涯发展专业设计》进行科学有效的填写,另外,教研组的教师还要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比如:共同体教研活动、共同体开展的教研组大比武活动(赛课、技能比赛)、学校每年开展技能抽测项目训练研讨活动。通过不断的提升综合素质来实现对优秀体育教研的建设与设计。
只开展教学活动而不进行研究活动就会觉得浅显,而只进行研究而不开展教学活动则会显得空泛。一般情况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是异常繁重的,闲暇的时间也比较少,因而出于对这些方面的考虑,学校教研组可以一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比如在周一的上午开展,让每一位体育教师就当前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了避免空泛说教现象的出现,可以让体育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进行阐述。每位教师在阐述自己的看法之后,教研组长可以在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作为研讨的课题,让全组的教师围绕着这个问题开展讨论,为了给予教师足够的思考时间,可以将交流活动的时间定在周四晚上,探讨会上要求每位教师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必要的时候通过实践来对研究的观点进行验证。比如“足球进校园”的方案公布,尝试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足球为媒介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校体育社团的报名调查发现,仅有14人参加足球社团,其中2人是小学参加过足球课余训练,其他学生几乎没有踢过足球,更不要说“越位”“门球”是什么概念。2.我校运动会,体质检测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然而学生体质问题随着运动会的召开而不断暴露:一是学生在心理上惧怕参加田径比赛,报名的人数少,往往是班主任为项目填人。二是参赛选手的耐力、冲刺力、弹跳力、爆发力差异特别大800米以上的长跑项目几乎空缺。三是部分学生赛场上的拼搏表现令人失望。许多本该精彩的项目变成了蹩脚的表演,学生体能下降导致运动会总体质量水平逐年下滑。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积极讨论、搜集资料进行研究,在资料搜集以及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组内刘老师的课题《农村初中实施足球教学发展学生体能的实践研究》成为杭州市立项课题。见表1。
表1 XX学校体育教师“小专题”汇总表
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可以对教师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研究习惯进行培养,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在教研活动的前期可以对全组的体育教师进行综合考察,及时的发现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问题,推荐给他们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的书籍,甚至可以向教师推荐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杂志,在教研组内部开展读书心得体会活动。比如有些教师喜欢读《体育科学》以及《中国学校体育》等相关的杂志,针对这种情况教研活动小组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尽量让每位教师分享自己的读书乐趣。见表2。
表2 XX学校报刊杂志汇总表
传统的教研活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容易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同一时间以及同一地点才能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博客的出现方便了信息的网上发布,同时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平台。在开展教研过程中,教研组需要严格的要求青年教师准备教案,在授课结束之后还要在原有的教案上进行重复性的修改。鼓励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录,也就是说坚持将教学过程中失误以及成功的经验写入自己的博客内,并且通过开放性的平台实现与其它教师的分享与交流。博客是个比较开放性的网络信息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实现教师同行之间的互帮互助。另外,通过博客的方式,教师还可以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接受更多专家的科学引导与更多学者进行交流。博客的出现不仅拓宽了教师的学习途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性学习。博客交流平台的开展在某种层面上是思想先进的代表,教师开通博客进行教学研究活动,不仅可以及时的更新教育的观念,同时还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改善,最大限度的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从表3案例可见写体育教学反思能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上完一堂课后,总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课后反思及时把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教学灵感、创新教法等不断总结积累,找到反馈的信息,在下一次备课中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调整,如:教学设计、练习密度、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等,以便在同轨班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表3 教学案例反思
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其关键环节还是对课程的实施,然而课程实施还是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师往往需要区别对待。针对青年教师来讲,教研组可以尽量多的开展会课活动,比如相同的课程不同的构建方式以及相同的课程同样的构建方式等。在开展会课的过程中要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上,避免因为过于重视活动的结果忽略了活动的过程。另外,授课教师除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之外,还要对课程进行听讲与评论,在开展会课的过程中除了有会课教师的精心准备之外,同时也有听课老师的建设性的评论。可以说,会课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完善以及自我提升的过程。对于在会课过程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可以协助引荐到市级院校参加教学评比活动。针对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而言,在教学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高原反应”这种现象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研组可以采用视频案例的方式,也就是说对一节课程进行全程录像,之后在备课期间进行转播,让全组的教师进行点评,不管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抑或是教学氛围的营造,全组的教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协助教师克服“高原现象”进而获得教学效率的提升。
笔者本学年上的优质课荣获杭州市“一师一优课”录像课二等奖。见表4。
表4 教案(课时计划)
积极落实“阳光体育”制度,做好大课间活动的各项工作,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积极主动,有效的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和课外体育竞赛也呈现出较好态势,其中乒乓球队、足球队参加县级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做好《学生体育健康测试》的测验和上报工作;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生社团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比赛。
表5 2017学年的各项成绩都比往年有所提高
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初中毕业年级体育合格率均达100%,初三年级在全区县中考体育取得好成绩,初二体质健康抽测达到了县常模,在各项体育比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校体育教研组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研组”。
综上所述,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必须严格的遵守一套科学的体育教研机制、开展人手一个“小专题”研究、人手一本体育教学专业报刊(杂志)、人手一篇“教学反思”以及上好一节“优质研讨课”这“五个一”的教研模式。通过对此教研模式的科学有效落实,不仅提高了学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对于教师工作热情的培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如此,在坚持“五个一”教研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发挥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