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起承转合”实现“育人育心”

2020-12-07 21:23何康妙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7期
关键词:起承转合整合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何康妙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因是只有学生心理健康才能拥有正确的思想观与道德观。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让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出作用,辅助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而如何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是教师德育管理工作中重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策略

经过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决定着学生的思想意识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學生在面对各类问题时会采用积极的心理解决问题,并且在性格方面也较为开朗、活泼[1]。而心理健康度不足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采取消极的思想与行为,对于学生的性格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表现出消极、心胸狭窄等情绪及思想意识。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在促进学生拥有积极向上心理的同时,能够快速接受德育教育内容,并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重要性

研究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重要性,需要先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原因是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与道德观,而学生的心理决定着学生的思想,积极的思想能够认同正确的思想观与道德观[2]。反之,消极的思想会对正确的思想观与道德观产生质疑,学生的思想很难受到德育教育的感染而降低了德育教育效果。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整合,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然后再实施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认同德育观念并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二、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真实案例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并实现民众可以利用各类媒体了解各地发生的新闻。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会存在利用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拥有正确思想观与道德观的措施,利用真实的案例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各种不良思想与行为,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目标。教师在应用真实案例德育教育模式时,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知心理对事件解决的结果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真实案例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让学生通过思考的过程认知心理并为后续教育过程奠定基础。教师则向学生公布主人公当时的心理状态,并告知学生主人公的心态属于消极心态,如果主人公拥有积极心态,可以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同时,再将积极的心及采取的正确行为所达到的最终结果告知给学生,再让学生进行对比,可让学生选择积极的心态而改变学生以往存在的消极情绪。

例如,教师通过浏览网络发现一名学生因父母的责骂而产生了轻生的行为,将这一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后,教师可先询问学生对于此事件具有的看法,学生在观看这一视频时会存在将责任归于父母。在学生表述这一见解后,教师则应引导学生去思考与分析轻生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并让学生假设自己成为轻生学生,对于这样的事情应该采取的措施,学生会将自己在受到父母责备时采取的行为表述出来。这一过程也同样引入了学生生活实际,可让学生对此事件深刻记忆。最后,教师将学生存在的消极心理、心胸较为狭窄的不健康心理阐述给学生,并针对此事件将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下所选择的解决方法,并将积极的方法所产生的结果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进行对比可促进学生选择积极向上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将父母责骂学生这一行为的初衷告知给学生,进而让学生正确认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并能够主动去关爱父母。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实现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有效整合

教师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整合时,可以采取创建活动的方式实现有效整合的目标。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要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去认知健康心理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并在活动中认同德育观念而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创建辩论会活动,辩论的内容应与心理和德育相关,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认知积极的心理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还会对事件内容存在的道德观念进行思考与分析,进而达到认同道德观念并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另外,教师还可以创建出更多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而实现两者有效整合的目标。

(三)根据学生行为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会因未能正确认知各类事物而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与行为的影响,会在学校生活时将自己学习到的不良思想与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应积极挖掘学生存在的不良思想与行为,并及时采取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过程,进而引导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与发展,进而实现两者共同实施的教育目的。比如,学生存在欺凌他人的行为,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时,先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受被欺凌的感受,并帮助学生认知自己的心理:“想让他人听从自己”,教师引导学生要采取让别人信服的行为满足这种心理,才能让他人真正地信服自己。通过心理与德育教育共同实施,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心理及正确的思想观念。

结束语:

小学德育教育开展时应积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充分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进而促进学生认同道德观念并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创新两者整合的措施,达到不断提升两者整合作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亚伶.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23).

[2]张惠菊.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20, 000(005):P.97-97.

猜你喜欢
起承转合整合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合策略浅析
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英语阅读策略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