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020-12-07 21:23宁双桂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7期
关键词:组内分层竞争

宁双桂

【摘要】分层教育教学模式理论依据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分类建组是实施分层教育管理的前提。班级管理从了解学生开始,在分组前,我与所有学生都进行了一次或长或短的谈话,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成绩表现以及前程理想,根据整个八年级的成绩和九年级月考成绩进行综合排名,按照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他们的中考目标和后续努力程度,我班60人把他们分成ABCD四个层次,基本上是一中八中五中职中(当然也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根据班上人数而定)然后根据他们的综合排名进行小组组合分成15个小组,班级前十五名就是每组的A,分别是A1到A15,然后16至30名为B1至B15,31至45名为C1至C15,46至60为D1至D15。为了相对公平,每组实力相当,我采取之字形分组,例如:A1B15C1D15,A2B14C2D14,以此类推,每一组由ABCD四个同学组成,组名就是A同学的名字也可以小组成员起名字,组内A帮B,B帮C,C帮D,十五个小组互相竞争,一号至五号竞争,六至十号竞争,十一至十五竞争,A与A竞争,B与B竞争,C与C竞争,D与D竞争。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相对公平,又让学生有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小组内合作学习,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让整个班级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实现双赢甚至多赢,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和提升的机会。

我觉得小学最好是分科分组,因为有些同学语文成绩好数学差,有的则相反。我现在的班级就是既有总体分层又有各科分层的。265班的位置编排上就是ABCD各一人,共11组,班上的前11名分别为每组的A,担任组长,理科和文科优势互补,互相搭配,例如组长A的理科好但英语差,B同学的英语就一定是比较优秀的,这样一来就一定有人能对小组成员进行一定的辅导。

当然,分层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调整,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进步显著就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就下调,这样就能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二、针对差异,分类目标

分类目标是实施分层教育的基础。组分好后,就要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例如我对各组同学总体目标是:A组:从严要求、戒骄戒躁、更高更强。B组:独立思考,坚持学习,虚心请教。C组:树立信心、决不放弃、挑战自我。D组:遵守纪律、尊重老师、学会做人。还有具体目标也要定到位,甚至到具体某科。如A组英语单词课文短语听力全部背诵,语文文言文章和注释翻译全背,理科要求会做综合性题目。对B组在A等同学的基础上降低要求。对于C等学生要求再降低,基本上要求能独立完成自己会的作业,不会的在能力范围之内解决掌握,争取更大的进步,D组学生基本上是班上的吵宝王,智力不差,情商也比较高,或者是比较呆的人,从不闹事。这一类人想变得成绩好起来有难度,学习毕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他们的学习上做些基本性的要求,例如语文,我要%求他们背诗词中的名句,文言文帮他们画几个简单而又常考的文言字词和句子背诵。默写、达标检测也有目标,A要达标90%、B80%、C70%、D60%,尤其是默写,不达标者要重新过关,每多默一次,就要提高2个百分点。例如默写英语50个单词,以D为例,第一次过关,默对了30个就算过关,第二次默写的话就要31个才算过关。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信心,也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毕竟我是从初三接手的,没有感情基础。我班的日常任务布置表是这样的,各组任务是不一样的,例如政治,这一天所有同学完成专题卷,而AB组则还要背16-22题的知识点。再例如数学,不同的小组任务也不一样。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实施分层教育的中心环节。班级管理不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还得有各科任老师的配合,我召开任课老师会议,分层教育和管理的想法得到了各科老师的实际行动上的支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因人而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如在提问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喊不同的学生回答,那些基础题目就叫CD组。除此之外,还对他们进行分层作业和检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数学,在布置作业时,就明确规定各组同学分别做哪些题目,难易度区分明显,利用班级的合作竞争小组中A、B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使学生整体优化,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整个班级的同学人人能学习,人人会学习,学习氛围自然就浓了,学风好了,班风也就好了。

四、机会均等,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分层教育有效开展的保障。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如果在评价上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使优生越生优越感,从而自负,中等生观望,后进生破罐子破摔,消极厌学。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成为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我的总体原则是对A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引他们认请不足 ;对 B及时激励 ,帮他们指明方向;对C鼓励他们提档,施以方法予以帮助;D 鼓励为主,侧重教育他们做人。对后进生予以表扬并对进步明显的适时提高一个层次寻找闪光点,使他们看到希望。对待中等生针对成绩采取激励型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方向,帮助他们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使他们不甘落后。对优生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分寸,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引导他们下一阶段更加努力拼搏,为了保证公平公正,A组同学一般是房子走廊上考的。在阶段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等级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建立动态的分等定级的机制,对有退步的第一次可以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缺陷,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对个人的评价采取量化管理,每日登记,每周一总结评比,各层次评价标准也不一样,例如,默写50个单词,A组同学默对40个,B组同学也默对了40个,A组同学不达标,没有分加,而B组同学则能加分。再例如,考试每一小组的第一名就可以加分,不管是A,还是D,例如这张表格。这样他们就只要与同层次同学竞争,他们就更有信心。除了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外,还有对小组竞争结果的评比,一周一评,期末总结,作为评优的参考标准和寒假作业增减的依据。有奖有罚,以奖为主,例如:下发光荣榜、奖糖果、奖学习用品、免劳动任务、为他们抓拍照片在主题班会上作为灯片或背景图片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意外的惊喜。惩罚文明,例如小组写说明书,小组表演节目,劳动处罚等,每个人不尽相同,体育差的罚体育,字迹潦草的罚练字,不会写作文的罚写作文,他怕什么就罚什么,这样他才会后怕。而我班数学老师则采取打分的形式,每次课堂作业采取十分制,对学生进行打分,然后算出每组的平均分,优胜者进行表扬,最后一组予以惩罚,所以,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c组的同学就会去请教,AB也乐于教,既减少了抄袭作业的现象,又能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所以,我班经常能看到互相请教的场景。

五、分层管理,组长负责

由于分组较多,涉及面广,仅靠老师是有限的,因此在管理时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班主任做统帅,由小组长负责清查督促组内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督促组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平时的班级管理主要由班长,纪律委员和值日班干部负责,值日班干部每日由班长指定那些CD组尤其是喜欢违纪的同学担任,共同管理班级,由他们在每日放学时进行总结,这既约束了他们,又让他刷刷存在感,体现价值,增强班集体荣誉感和提高班级凝聚力。在学习小组中,A担任组长,组内师徒结对,互帮互助,每天的基础过关,组长督促,师傅辅导徒弟并帮助他过关,如我要求每天组内默写两首诗词,他们自己组织,默写完后给我检查,我指出错误,组长督促组员更正,课代表每日清查完成情况。再如我每次组织的考试,任课老师没时间讲的试卷,先由11个A共同探讨,自己弄懂后再向其他组员讲解,这样A组同学能把知识融会贯通了,其他同学也能更好的弄懂知识。因为上课时不一定听得懂由不好意思问,这样小组4个人,他可以反复问直至明白且不受时间约束,所以学生也乐于学。每次测验成绩一出来,组长们就把该组的平均分算出來,排好队了,有的组长已经在分析失败的原因了,有责怪组员的,有表扬的,教室里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出考试分数了,组员们忙着和竞争对象比。因为我班上每个同学都有考试目标和挑战对象的。事实证明,分层管理模式是具有高瞻性的,是适合我们的教育教学的。

分层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利用小组竞争,组内合作,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让学生都有信心,都能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班级整体水平,缺点就是老师的工作量更大了,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对于学生而言,某一方面的差距不代表人生的差距,某一时期的差别,更不代表终身的差别,我们要有耐心,静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猜你喜欢
组内分层竞争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竞争的合适位置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感谢竞争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