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

2020-12-07 06:05陈绍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5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策略生活化教学

陈绍华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教师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课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课中感知生活、课后体验现实生活这三方面入手,对如何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众所周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学科,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法律态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生活化教学的趋势,呈现了大量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内容,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实施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是贯穿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始终的。

一、围绕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

1.课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课前是学生进行新知预习的关键阶段。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过程中,尽管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阅读任务,割裂了学生与生活,导致学生对生活学习认知不足。学生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切身地体验生活,不仅可以自主地感知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生活的联系,树立生活化学习的意识,还可以通过观察获取丰富的生活素材, 为课堂教学提供多姿多彩的生活资源,促进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现。因此,笔者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之前,一般会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观察生活的任务。

2.课中,引导学生感知生活

课堂是实现《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平台。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形成道德、法律意识。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深入到知识背后,挖掘道德、法律内涵,同时创设多样的生活活动,驱动学生体验,使学生在切身经历中与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增强对知识的感知,树立良好的道德认知,为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后,引学生体验生活

生活不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来源,还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归途。在组织了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发展需求,为他们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获取更为深刻的生活感悟,积累生活经验,为今后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应用的策略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虽然强调的是将教学的内容生活化,但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引用法律案例,因为不合理的案例运用并不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如果只是不断地引用案例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审美疲劳而降低学习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加强生活化教学之外,也要重视理论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了解知识,并且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应用,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并有效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成为更加能够适应当下社会的人才。

例如,笔者在教学《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时,在课前导入与学生班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化案例,并且用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将这个案例引出来。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我们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同学,他戴着大大的眼镜,平时很少说话,经常早早地来到班级开始自习,在需要他值日的时候,他也是最早到的那一位。同学们,知道我说的是谁吗?这一段描述能够有效抓取学生的注意力, 并让学生思考教师的话是指哪位同学,在思考出结果之后,教师可以正式进入本堂课的教学,突出班级值日生所肩负的重要责任。这种教学方法,和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和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案例相比,更有灵活性及生动性。这一段生活化的案例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值日中,学生也会更清楚应该以什么样的行为对待值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素养。

2.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农村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兴趣的重要引领作用,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续的学习自主性以及主观能动性都能有效提升,从而顺利推动教学有序地开展。对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的角度入手,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化情境中获得足够的情感体验,从而理解所学知识的深层含义。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建过程中,要依托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状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并在情境中获得问题实际解决方式的启发。对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教师要能够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总体目标相贴合,避免脱离教材进行发散性的情景设置,这也是脱离教材目标及生活化原则的。例如,当教师在教学《上学路上》这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还原自己每天在上学路上可能会遇到的事情,以及自己做何反应,通过情景还原和模拟的方式,植入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大屏幕中展示路标,让学生对路标做出行为动作的改变,也是一种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交通规则的有效方式。总而言之,无论是情境再现还是角色扮演,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情境中得到对知识内容理解的深化,提高综合素养的相关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课程的灵活性,而生活化教学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要正视生活化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改进,进而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獻:

[1]郑雪艳.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刍探[J].成才之路, 2019(26):19-20.

[2]罗丽珍.“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4):14-16.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策略生活化教学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