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路径探析

2020-12-07 06:16王建磊
西部学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动态调整动画专业产业发展

摘要:在当前虚拟现实(VR)产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高职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进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是动画专业是否适应新时代产业发展需求的关键所在。由于VR复合型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以及动画专业人才就业难,使得现阶段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着VR行业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具有紧迫性;动画与VR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二者职业技能要求上具有交叉融合性,又使得这种调整可行性增强。调整的路径如下:(一)增加VR语言程序设计、虚拟现实引擎开发、全景拍摄及处理等VR专业相关课程;(二)根据VR行业的实践要求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三)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将VR企业实践项目人融合课程教学;(四)“1+X”证书和VR技能大赛的融入。

关键词:动画专业;课程体系;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动态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0-0092-03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火热发展,促动各层次本专科院校竞相开设相关专业方向,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各种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进行VR(虚拟现实)专业的建设,在原有相关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或转型升级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与虚拟现实专业具有极大相近性的动画专业在人才培养、招生与就业等方面正好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并且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与虚拟现实专业具有较高的切合度,因此借力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进行专业调整,是动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也面临着经费、师资、软硬件设施等多方面的困难,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式、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分步行动。[1]因此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道路注定是坎坷不平的。

一、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对于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主要是调研分析动画专业与虚拟现实专业之间在课程设置、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就业方向等方面的异同点,并邀请企业专业、高校学者、优秀学生、本校教师等共同论证分析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和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必要性

自2016年VR元年的概念提出以来,随着软硬件技术的逐渐成熟、产业和消费升级需求、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和大量资本的持续注入,使得虚拟现实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网络架构和VR平台亮点纷呈、VR/AR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在各行各业都具有广泛且深入的应用。但是随着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不断壮大,与之配套的虚拟现实人才短缺,难以有效支撑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当前众多的高等院校虚拟现实学科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高层次VR专业人才供給能力有限。而为数不多的VR从业人员大多是动漫、游戏、计算机等专业转型而来,高质量的VR复合型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着虚拟现实行业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是当前虚拟现实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另外,虽然近些年国产动画作品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也出现了像“大圣归来”“小门神”“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深受大家欢迎的高质量动画作品。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动画产业发展进步缓慢,动画企业多为代加工、原创性少,且高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任务重、工资低、加班多的“动画民工”工作,让众多高职院校动画专业面临着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动画专业的转型升级或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已经成为高职动画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着虚拟现实行业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是动画专业发展现状以及“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可行性

首先,动画与虚拟现实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目前高职动画专业所开展的课程主要有美术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分镜头设计、UI界面设计、Maya、3Dmax、Photoshop、动画短片制作等课程,其中像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三维软件Maya和3Dmax、Photoshop贴图绘制和界面设计等课程同样也是虚拟现实专业学习的必要课程,两者在课程设置上的高度雷同,为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与转型提供了便利性。

其次,动画和VR行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具有高度的交叉融合性。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集中在游戏、动画、VR行业中的二维动画制作、三维模型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原画设计、UI设计等工作岗位,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与虚拟现实行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在虚拟现实行业工作,甚至做出突出成绩的不在少数。[2]因此,高职动画专业根据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于VR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于维普、龙源、中国期刊网、万方、知网等数据资源库的检索,发现高职院校动画专业随着虚拟现实技术行业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和课程改革的研究文章少之又少,对于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对于当前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力培养方面的改革,如统筹修正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夯实基础,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贯通知识点提高应用能力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3]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动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比如虚拟现实技术对三维动画艺术创作的手段、艺术创作方法的影响,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艺术呈现方式上的改变等。

再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动画专业在虚拟现实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为了满足行业对于虚拟现实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对于具体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或者从整个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等整体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探索。

总之,就目前的动画专业随着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的研究现状而言尚且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对于动画专业向虚拟现实专业的转型实践而言也仅仅存在于清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少数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虚拟现实专业在2017年刚刚确定,中职虚拟现实专业正在筹划和论证阶段,因此动画专业随着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的实践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

三、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路径探析

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具体措施,主要涉及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变更、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师资转型和培养、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校企合作方式、学生就創业和职业规划等全方位的转型措施、具体实施办法,具体调整策略、路径探析如下:

(一)增加虚拟现实相关课程

对比动画专业和虚拟现实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动画行业和虚拟现实行业具体的工作岗位设置和对就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不难发现两者对于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虽然具有众多的相似性,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虚拟现实行业相对于动画行业来讲,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绘画能力要求较低,而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维空间感知能力、编程能力、人机交互设计能力等具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在保持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三维模型制作、三维动画制作、UI设计等相同课程设置不变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减少素描、速写、色彩、三大构成、影视后期编辑、定格动画等课程的课时安排或者直接删减课程;另一方面需要增设语言程序设计、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nity3D)、增强现实引擎开发、全景拍摄及处理等VR专业相关课程,才能满足当前虚拟现实行业发展对于高素质复合型VR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为了更加契合虚拟现实行业发展对于VR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在课程内容方面需要根据VR行业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将虚拟现实行业的行业标准、项目实践制作流程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VR理论知识素养、VR实践技能。对于课程内容的调整,一方面可以企业项目实践引入课程教学或者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逐渐对标虚拟现实行业的实践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参与、“1+X”证书认证试点建设以及教师通过专业培训、网络资料搜集和学习等,逐步加深对于虚拟现实行业发展以及具体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根据原来动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步优化、调整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比如在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中,虽然动画行业和虚拟现实行业中对于三维角色的动画制作,都需要经过骨骼创建、蒙皮、权重绘制、控制器绑定和角色动画制作等标准化的制作流程,但是虚拟现实当中的三维角色动画与动画行业中的角色动画相比更接近于真人动作,而缺少了夸张性、戏剧性。并且目前虚拟现实行业对于三维角色动画的制作,都是采用基于真人表演的动作捕捉设备,以提高人物动作的制作效率以及动作的真实准确性。因此,在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中,需要更为侧重于角色动作的真实性、流畅性,在学校硬件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将动作捕捉设备应用的相关知识纳入课程教学内容,让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企业项目实践内容无缝衔接。

(三)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在程序、经费、师资、教学大纲论证等方面所面临的多种困境,要求学校自身在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实践技能提升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和转型的实践探索的同时,要积极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实训项目和开发校本教材,将VR企业实践项目人融合课程教学,改变课堂授课的形式,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修改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等,让调整后的高职动画专业课堂教学与虚拟现实企业实践无缝衔接,让VR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

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专家进校园,既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调整时,充分参考企业专家的指导意见,让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又要聘请项目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到具体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当中,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或者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真正参与到企业实践项目当中,了解行业标准、项目制作流程和规范,并且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和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岗位,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三维建模、三维动画、图像处理、程序开发、虚拟现实引擎设计、VR界面设计等实践操作能力。

(四)“1+X”证书和VR技能大赛的融入

由于目前高校虚拟现实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可参考和借鉴的课程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经验较少,而已经连续举办三年的“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项目技能大赛,以及“虚拟现实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全国第三批“1+X”证书试点工作的开启,为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VR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让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目标更加明确。

比如“1+X”证书虚拟现实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定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等级,根据虚拟现实应用开发业务需求,从平面设计、三维建模、搭建与配置虚拟现实开发环境、架构设计、虚拟现实应用编程、虚拟现实程序开发、性能优化等详细培训内容,依据“1+X”证书的具体考核内容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考核评价方式,让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建设方向更加明确。而“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职业技能大赛,从项目策划、VR模型制作、VR动画制作、VR引擎设计、VR项目开发几个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文字写作和策划能力、项目实践操作标准的规范和流程、创新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无论是全面的考核内容还是异常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都对于高职动画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创新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动画专业的学生顺利通过“1+X”证书认证以及在虚拟现实职业技能大赛中良好竞赛成绩的获得,也是对于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的充分肯定。

结语

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随虚拟现实(VR)行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和转型理念,涉及到理论研究成果、教学实践成果、虚拟现实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调整与创新,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转型发展以及虚拟现实新兴专业的建设,此类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为国内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转型提供参考范例。

参考文献:

[1]屠玥.地方院校数媒艺术专业向虚拟现实艺术转型的思考[J].电影新作,2017(4).

[2]杨婷婷.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院校动漫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动漫专业教学实践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3]方慧.虚拟现实时代三维动画改革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7(21).

作者简介:王建磊(1984—),男,汉族,山东菏泽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三维动画。

(责任编辑:董惠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设置随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实证研究”(编号:2019JG11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动态调整动画专业产业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初步研究
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计及教育现状的思考
浅谈数字时代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动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建立和完善我国贫困县退出机制问题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