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小衔接的家校园一体化策略谈

2020-12-07 06:07张远军
教育界·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策略

张远军

[摘要]针对农村家庭、农村小学和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构建三方合作机制,共同帮助儿童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这项工作过程中,將三方凝聚在一起,协同合作,使家校园教育一体化,以得到三方教育的一致性,实现“1+1+1>3”的工作绩效。

[关键词]家校园—体化;幼小衔接;策略

农村家庭、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各自都有不同于城市家庭、小学、幼儿园的特点。农村家庭在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方面与城市家庭有较大的差异;农村小学、幼儿园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也与城市校园不同。那么,在农村,怎样做好幼小衔接这一工作呢?家校园—体化就是我们探索研究出来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三方问题所在

1.农村家长的幼小衔接意识淡薄

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问题有:1您认为孩子在上小学前要做准备吗?2您认为有哪些准备呢?3您认为幼儿园提前让孩子学习整理书包、学具等有必要吗?4在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您认为孩子要懂得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与沟通吗?……通过对全园大班所有幼儿家长的调查,发现43%的家长没有想到过幼小衔接的问题,认为上小学的准备主要是指手续、学习用品之类的准备,更缺乏对孩子心理、习惯等问题的考虑,另外57%的家长认为的准备就是要提前教孩子学拼音、学计算等知识类的学习。

2.农村幼儿园对幼小衔接责任感不强

农村幼儿园因为生源相对固定,公办幼儿园更没有生源之忧,对幼儿园考评机制中又缺乏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考量,幼儿园对毕业后幼儿在小学学习生活的情况也缺乏了解,因此,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通过对我校周边三所幼儿园教师的随机访谈研究发现:“孩子都毕业了,我哪知道他们适应不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啊!”“我们已经完成了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任务,孩子们应该挺好的,也有没听说有孩子有什么问题的。”“不用担心,小学老师自然有一套办法,他们可会训孩子了。”当然,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还是有要求的,在对园长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大班第二学期都会安排幼小衔接活动内容,如带领儿童参观小学,指导儿童整理书包学具等,但距离确保儿童顺畅地度过幼小衔接期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3.农村小学对幼小衔接工作缺乏主动性

农村小学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做了些什么工作呢?笔者对本校的情况当然是了然于心,但为防失之偏颇,对周边小学教师进行了随机访谈研究,结论是各学校都跟我校的情况差不多,由于师资队伍不稳定,学校安排教—年级的教师是不固定的,因此真正关心、关注这个问题的教师很少。“我教的这届又没有人做这项工作,明年不一定是我教一年级。”“反正全镇各学校都不搞这个,大家情况都一样,比得才公平。”缺乏真正关心孩子成长的评价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凝聚三方力量,捆绑三方利益,使家校园—体化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施措施。

二、解决措施

1校长牵头开展工作。校长在家庭、学校、幼儿园三方之中起到主导作用,是三方的联结纽带。校长更要有做好幼小衔接的主观能动性,更具有责任感。我们开启幼小衔接研究工作时,通过分析综合情况,认为校长要了解到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问题、趋势和意义,并能够主动开展工作。由校长与幼儿园园长沟通,制订共同协作的工作计划,安排师资力量和其他资源,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保驾护航。校长不仅要支持幼小衔接工作,而且要亲自修改完善工作方案,用缜密的思维对幼小衔接工作给予多方面的指导,使幼小衔接研究工作更严谨可靠。

2以幼儿园为工作主体。幼儿园才是幼小衔接工作的主体,因为幼小衔接工作必须是幼儿在园就读期间就开始。在大班,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时开展家长工作,也离不开大班教师。有园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才有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力量。在园长的督查指导下,幼小衔接工作就能顺利地开展下去,如对幼儿家长认知情况的调查,对幼儿现况的分析,幼小衔接的活动实施等。

3引导好家长是保障。通过对家长幼小衔接认知的调查研究发现,引导好家长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保障。因为如果家长不支持,幼儿园所做的教育培养就得不到巩固和回应,收效甚微。而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效果才能持久,尤其是习惯的培养,根本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果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幼小衔接活动,反过来会促进学校幼儿园的工作。家长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真正受益者,他们只是没有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否则他们必将成为幼小衔接工作中最主动、最积极的推动者、监督者和执行者。

三、凝心聚力分步走

要将家庭、学校、幼儿园三方力量凝聚成一体,讲究策略的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工作中要区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行。首先,当然是要统一思想,最为紧迫重要的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家长会当然是最高效便利的组织活动形式,但是谁来组织,谁来主持,谁来主讲,大有讲究,地点的选择也有窍门。我们选择由幼儿园业务负责人组织,由园长主持,校长主讲,会议地点选择在小学会堂。这样安排的原因是:幼儿毕竟在幼儿园,家长的情况幼儿园更了解,接触更方便,便于组织;会议地点安排在小学,家长才会重视,才能积极参加会议。园长主持、校长主讲才会让家长感觉到幼儿园和小学的重视,家长初步感受到幼小衔接的重要。通过动员培训,要先让家长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初步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也要让家长初步了解到幼小衔接的丰富内容和内涵,体会到幼小衔接的不易,动员家长安排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幼小衔接工作中,使接下来的合作有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工作仍然在家长工作方面。因为农村家长尤其缺乏教育理论知识、缺乏教育专业技能,尤其是教育理念的落后,会直接产生负面教育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费充足的时间、精力在家长身上,将会得到数倍的回报,不仅使幼小衔接教育成效有保障,而且为今后小学培养了一批素质高、配合好的家长群体。

为家长开办幼小衔接培训班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步工作。通过培训班,家长接受当前最先進的教育理念,这是最重要最基础又是必备的部分。通过培训,家长们感慨很多:“哎呀,不说不知道,现在给孩子买书比买玩具更重要啊”。啊?玩还要讲科学?”“哦,好习惯不只是讲卫生,不只是生活习惯好,还有做事习惯好,学习习惯好,说得对呀!今天听老师这么一讲,我这才知道了,确实重要啊!”

让家长掌握一些必要的教育技能,也是培训班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需要培养哪些行为习惯?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形象,成为模仿学习的榜样?如何配合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教学?如何与老师班主任沟通交流?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何不同……当家长掌握了以上这些知识技能之后,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半就不用老师操心了,家长会完成得更好更到位。

第三步是小学老师与幼儿园老师之间的沟通。因为小学老师一般只知道:“幼儿园的老师就带着孩子玩,可轻松了!”缺乏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真正了解、尊重、认可;而幼儿园老师容易在这种外界认知氛围下,因得不到理解认同而放弃,反正放弃也没有阻力,如果他们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应付了事,也不会受到惩罚。所以,如何让两者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棘手。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可见人被理解认同的心理需求有多么强烈。让小学老师理解尊重幼儿园教师的劳动是让二者凝心聚力的关键。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设计了两种活动:一是邀请幼儿园教师给小学教师做讲座;二是“打入幼儿园”安排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听课”。

请幼儿园教师给小学教师做讲座,这是令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莫名惊诧的事,幼儿园教师自己反而不自信了。但笔者和园长反复做工作,鼓励、指导,终于选择了两位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讲述,在帮助他们准备讲稿之后,他们就泰然自若了。小学教师们确实抱有不在意的心态,笔者只要求他们:“请有礼貌地听完。之后,再扪心自问,我能做好一个幼儿教师吗?”讲座之后,趁热打铁,接着搞茶话会。围着圆桌,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混合就座,大家闲聊。但笔者之前有所安排,其中由少数人带着话题聊幼儿教师的工作,聊小学教育的不易,聊幼小衔接的意义……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增进了彼此的理解认同,初步建立起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听课”,使小学教师亲眼一见幼儿园“玩”的科学,亲耳一听孩子内心的需求,感悟万千。紧接着,笔者就邀请幼儿园教师到小学听课,边听边请他们观察一些特殊儿童和“个性化”的儿童,让他们看到一些不良习惯给孩子发展带来的影响,一些缺乏早期阅读教育引导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成绩上的差距,激发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和意识感,向他们表达出期望和信任,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伟大、光荣和被需要感,产生做好工作的内部动力。

在做好了家长和幼儿园工作的同时,小学也有多项工作要做好:一是提高全体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知水平,自觉支持,主动为幼小衔接工作出点子想办法;二是—年级作息时间、课程实施形式等的改革创新。幼小衔接不只是让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向小学过渡,小学的教育教学形式也应该减小坡度,也应该学习幼儿教育的优点,用更活泼、更适合低龄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

当家、校、园凝心聚力,各方教育一致,三位一体,合作互助,共同开展多种多样幼小衔接活动,一切水到渠成,自然顺畅,工作成效事半功倍,最终实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