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飞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教育局,贵州 铜仁 565200)
信息技术模式是充分利用信息进行工作的一个过程,而在未来,教育信息化一定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深化教育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就能够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带来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达到消除贫困的基础,只有文化程度和思想觉悟跟上了,贫困状况才能被随之改善。
在当今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这就造成教育、教学资源分配在全国各个地区也不平衡。而信息技术方案,可以将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的教学经验以网课的形式传递给贫困地区,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资源水平。
我国贫困地区的乡村教育发展进程非常缓慢,如今的我国已成为信息大国,5G技术已经引领全球,然而很多贫困地区的主要教学方式仍然只能以在黑板上手写为主。由于缺乏相应的互联网设备与之结合,难以持续进行教育信息化的普及。
综观全国,目前贫困山区教师的教学手段依然延续传统模式,即老师不使用或极少使用多媒体设施,教师们的教学目标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贫困山区的各种教学资源本就较为落后,老师一直强调应试教育而忽略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新的设备却不经常使用甚至不擅长使用。
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的教育精准扶贫需要相应的设备维修、维护人员。但是,在贫困山区这类专业人士还相当稀缺。然而,由于缺少相对应的技术人员,经常发生这些学校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出现了故障却不能进行必要维修的事情,这极大的阻碍了信息技术下进行教育精准扶贫的推进工作。
多数情况下,贫困山区的网络教学资源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校自己开发、整理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二是由其它地域或学校共享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对于贫困山区而言,由于教学硬件资源、专业人员的限制。受到家庭教育、地区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授课进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教学内容,从而使网络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完备的基础教学设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下的教育精准扶贫想要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效果,从而真正造福山区孩子,就必须增加在教育资源方面的投入,提供完善的硬件以及软件的支持,为信息技术应用到贫困地区并在当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奠定重要的基础。首先,各地政府应加大财政方面的投入,每年支出一定的金额,用以添加、维护贫困山区的电脑等教学资源,进而为其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落实铺下基础。其次,可以通过宣传发动社会力量,让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加入到对贫困山区学校的资助中来,而捐赠的不一定必须是金钱,也可以是山区需要的教学设备或者教学物品等,甚至山区需要的教学技术。只有完善了贫困地区的教学资源,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再结合相应的技术支持才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技术优势,从而改善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
在贫困地区,信息技术使用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还处于传统状态。因此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理念是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基础,由应试教育升级为素质教育的路途依旧艰辛,任重而道远。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锻炼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及优势,减少传统的题海战术,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了解所处的世界,此外,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能力,进而自我发展,找到一条适合孩子发展的未来道路,从而改善贫困地区的现状,促进当地教育、经济的发展。
目前,一些贫困山区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已经可以开始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然而信息技术相应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需要进行一定的维护、维修、升级,但是由于贫困山区的环境、交通等因素限制,这些相应的技术人员大都不会选择去贫困山区发展,因此贫困山区的多媒体设施难以进行必要的维修或升级,这样的后果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远不如预期。所以,贫困山区的教育部门有必要招聘相关互联网技术人员,在政府每年的教育预算中也应当有所体现,这样才能更好促进信息技术的维护,搭乘上互联网的顺风车,有力推动贫困地区的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精准扶贫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可以将教学质量优质地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分享给贫困山区,从而弥补贫困山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强贫困山区的网络教育培训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此外,可以使相关互联网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贫困地区的学校,以此帮助学校教职工跟上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步伐,进而帮助他们在教学工作时可以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