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坤
(贵州铜仁市第三中学,贵州 铜仁 554300)
分层教学理念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由来以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圣人孔子便有诸如“因材施教”的说法。如今,这一理念经过现代化教学长时间的洗礼,又被人们重新定义。其具体内涵指,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接受能力的高低,将其按照相接近的水平进行层次的界定。同时,按照这一层次的划分实施相对应的教学,此即为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兼顾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培优辅差,确保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对个人实践经验的总结,现将分层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和实施过程,进行了以下的归纳。
在为学生实行数学教学期间,应以规律性时间的学科考试和家长会,与学生父母进行良好沟通,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其因素做出了解,并根据所了解信息,对学生进行层级安排。如果考虑将层级控制在三层,就可总结出:一层级学生领悟力强,课上发言积极性高,上次考试成绩处于九十分以上,具备明显的自律性,但是此层级学生学科基础经验都较少,教师应为其创建良好的经验积累条件;二层级学生学科基础扎实,课上发言积极,诸次考试成绩都会保持在八、九十分,较为稳定,领悟能力较强;三层级学生领悟能力较慢,学科经验少,但在课堂学习中,会体现出做作业认真、发言积极的状态,上次考试成绩也处于六十分以下。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应对此层级学生设置趣味化教学,以调动其学习兴趣和信心。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给出的层级划分不会固定不变,而是在指定周期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重新进行层级划分,并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保证对分层级教学法的科学运用。
在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间的能力差异,对教案进行相应设置和完善。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先将学生的知识渗透程度做出了解,并根据各层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相应的教案。例如,三层级学生学科基础经验少,领悟力不强,但其在课堂学习中,都会体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以高度的耐心和热心,为其开展趣味化教学,以此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科经验和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二层级学生来说,教师应不断引导其进一步优化学习态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其具有良好的自律性,以此促进此层级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学科素养,为其多维化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对于一层级学生来说,教师应主要对其创建基础理论性的学习任务,此层级学生领悟力强,然而由于其学科基础的局限,导致其在运算环节往往都会存在与标准答案的相背离,并且其中一些学生还会体现出心高气傲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提高练习题目的难度,进而在丰富其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促进其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建立完善教案时,教师就应基于丰富学生基础、强化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教案相关工作,并结合不同层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知识实践题目,以防止三层级学生由于无以对答,而打消其学习信心,也有效防止一二层级学生的快速抢答而再度体现出心高气傲的姿态。
数学属于注重实践的学科,应加强对数学教学知识实践的重视程度,并根据各层级学生的状态给出相应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有效加深对教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领悟,并达到变通运用的程度,进而提升学生学科基础、经验和素养。例如,在对学生实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各层级学生状态,为其提供充足的经验积累条件,而且还要对学生的知识实践效果做出评定,从而为后续的练习任务布置提供参考,以强化学生学习实效,提高学生领悟力。
分层检测是以考试为主要依托,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对学生作出科学的评价,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形成较为准确的认知,正确看待自我学习的发展等。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帮助学生在通过自身努力之后感受到成功的价值所在,树立学习自信,并促使课堂形成“争优赶先”的学习态势,为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良好铺垫。
在进行分层检测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作两个方向的延伸。即,对优良型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另外再为其出一份试题。而对于困难型的学生,笔者则指导这部分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出题,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综合考量,择取一部分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编制,并采用附加题的方式测试其学习的突破能力紧张。之后,笔者便根据检测结果,对那些达到了本层目标,且又能解出附加题,超越了本层目标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实质性奖励,以达到科学评价和激励的效果。如此,则能够促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使好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方向进行突破,确保课堂培优辅差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国内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现今时期,教育部门也加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尤为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着重点落于基础理论和知识实践两个方面,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强化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