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视角看我国小提琴乐曲创作中的民族化表现手法

2020-12-07 10:48:25张萌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民族化小提琴

张萌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小提琴这一乐器的演奏最早属于外来产品,是西方乐器,其拥有小巧精美的外观,有着动听美妙的声音,在西方有着“乐器皇后”的美称。小提琴自清朝时期传入我国,对我国音乐的创作、演绎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进入我国音乐领域后发展迅速,并且成为最适宜融合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是与我国民族语音语调融合的最佳范本。小提琴乐曲创作中,对于民族特色的表达也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所以在创作过程中着重表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将我国民族特色突出展现出来对小提琴乐曲的演奏和发展具有非常大的进步意义,更能带来有效的创作效果提升,对世界音乐界而言也是一种技术技巧上的拓展。

一、从中西文化交流视角理解小提琴创作的民族化问题

对于小提琴传入中国最早要从上世纪初开始研究,当时的国内音乐人在接触世界音乐的过程中,最早的乐器品类就集中在小提琴上,包括聂耳、刘天华等著名音乐人都是通过小提琴起步了解西方音乐。而且在小提琴乐曲创作过程中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中西方结合音乐创作形式,以西方乐器演奏中国乐曲也成为那个时代的美谈。

而在进行本土化创作的过程中,作曲人往往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民族情节融入其中,所以民族化的特色也成为小提琴进入中国市场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幻想曲》等著名曲目都是通过这一形式创作出来的。这一过程充分反映了我国的音乐人在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从未遗忘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且努力将二者融合、兼收并蓄,寻求共同的发展道路,为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小提琴曲目民族化特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当代音乐人能够从历史、前人的探寻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前进步伐。

二、民族化创作中的小提琴艺术表现手法

在中西结合的过程中,小提琴一方面应该保留原有的创作方式,但同时也应该展现出我国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魅力。作为艺术种类的标志,我国的古典音乐发展历史悠久,也具有众多优秀艺术作品值得借鉴和发扬。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引进方法,通过小提琴的演奏方式弘扬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突出特色。

首先,对于民族音乐曲调的引入,小提琴本身能够适应的音色音调与我国传统乐器基本相同,所以在演奏过程中可以直接将传统曲目的曲调引入其中进行演奏,选取段落或者改编部分章节进行融合。最早的民歌改编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我国的民间小调走上了艺术舞台,《沂蒙山之歌》就是其中的代表典范。通过小提琴的演奏,让我国的地方民族特色在音乐中展露无疑。

其次,在特色音乐的引入上也应该有所注重,我国的民族音乐以及古典乐曲中有很多调式和表现手法非常值得小提琴演奏形式进行借鉴和吸收,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模仿实现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而小提琴则可以通过技法的模仿实现同样的效果,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将西方的演奏乐器和中国的古典曲调相互结合,创造出新的时代风韵。

最后,在民间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劳动人民往往就地取材,通过发声设备进行演奏,对掌握曲调和乐谱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长时间的听谱和重新创作,能让部分古典演奏手法得到重现,进而通过小提琴的演奏模式展现出来,也是一种中西乐器融合的典范方法。

三、重视音乐内涵在中西文化交融中突出民族审美特色

对于音乐文化的演变,一方面需要对中西方的音乐交流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将二者的优点进行保留,相对保守的部分则进行改良。这样才能在演奏过程中充分展现小提琴的艺术特色,为乐曲的独特性做好基础铺垫。

首先,西方演奏适应于三段式的模式,中国音乐演奏则不拘泥于具体的章节,在这一点上可以根据环境和演奏主题进行灵活组合。在相对需要调理结构和逻辑的主题中应用西方演奏模式更为适宜,而在相对自由化的主题中则应该借鉴中国古典演奏形式,以更加舒缓自如的形态进行音乐展示,从而获得更好的演奏效果。

其次,在技术技法上学习中国古典乐器的特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首先,民族乐器是体现民族特色的关键,虽然通过小提琴演奏,但是对于部分突出的民族特点则应该进行有效的模仿,保留原有的文化氛围,促进民族乐器的传播度。例如,小提琴可以和唢呐同样做到快速吐音的技法,通过快弓运作,让曲调达到同样的激昂效果,使乐曲演奏更具感染力。

最后,寻找民族音律的表达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古典音乐因为丰富的音阶调式存在众多音律特色,小提琴需要不断适应并寻找有效结合的方法,从而才能让中西文化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交融具有更加协调的效果。

结 语

中西文化差异的特性不应成为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反而应该成为世界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必要的一个步骤。在保留原有民族特色的同时,关于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融入到世界音乐潮流中,通过小提琴这一创作方式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才是我们最应该探究的问题。我国音乐创作中对文化和民族韵律的继承最为关注,所以,在提升结构创作效果以及民族化的特色上应该进一步结合小提琴的演奏特点,为西方乐器的中国化探寻可行之路,在当前的音乐市场上创造出新的活力和新层次的辉煌宏图。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民族化小提琴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玩具世界(2022年2期)2022-06-15 07:37:28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轻音乐(2022年1期)2022-02-11 09:07:02
Hey Diddle, Diddle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 07:23:02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阿来研究(2019年2期)2019-03-03 13:35:02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Pear Concert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