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丰顺县砂田中心小学,广东 丰顺 514300)
新式教学方法和工具的普遍应用,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然而,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却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针对这个问题,要求教师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等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
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图片、文字、声音相结合的教学资料,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发现运用多媒体技术效果更好时,就产生了依赖性,整堂课都是使用课件讲解。实际上,教师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无论多媒体技术的效果如何,其始终都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是无法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教师的讲解更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也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带来的。不顾实际情况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看起来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然而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好。教学效率似乎提高了,教学质量却受到了极大影响。
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使用至关重要,这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资料,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件内容和形式,才能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然而一些数学教师“偷工减料”,直接下载别人制作好的课件,不加修改就直接使用,而不管课件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时,这些课件的使用让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大相径庭。
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囿于语言和文字的弱势,导致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理论知识为主的学习也让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的数学素材,为学生创建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大大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单一枯燥的缺点。例如在学习《加与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加法与减法逆向使用的情境。在课件上有几只小鸭子和几条小虫子,小鸭子身上写着不同的数字和运算结果,而小虫子身上则写着不同的运算方法,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加减法来计算然后选择小虫子,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小鸭子就能够吃到小虫子。学生们随后纷纷开始讨论并动笔计算,如果选择了正确答案,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如果选择错误,屏幕上就会给出提示。这种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巩固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用动画的方式来展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地上有5只小鸟,飞来3只又飞走2只,让学生观察动画后计算还有多少只小鸟。动画带来的视觉刺激,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加减法的使用方法。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都较弱,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学习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知识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不仅看到结果更能看到过程。例如在《长方体》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屏幕上为学生展现一个立体的、可以旋转的长方体,将每个面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然后用动态的方式旋转长方体,学生们仔细观察,发现每个面和其对应的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而每个棱和其对应的棱的长度也相同。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长方体的特性,对于空间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积极主动探究是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积极性,探究得到的结论也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周长》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拿出身边常见的小东西,如书本、钟表、树叶等,让学生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这些物体的周长。学生们纷纷交流起来,有的埋头思考,有的在写写算算。然后教师在屏幕上展现一个车轮,车轮滚过的地方留下了车轮印,教师将车轮印用突出的颜色标记出来。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有的把物体的外形在纸上描画出来,然而用尺子测量周长,有的用一根线把物体“包”起来,然后测量这根线的长度。不论得到的结果如何,这样的过程都是探究的过程。
多媒体技术图形并茂的特性,让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为学生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推导一下如何计算圆的面积,比照着教材上的方法,有的学生把圆形剪开拼成长方形,有的则拼成类似三角形,并推导出计算圆形面积的方法。此时教师继续让学生探究一下哪种方法最简单、最准确,并用多媒体将圆的面积的推导方法一一演示出来,学生们很快就总结出最简单、准确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计算圆形面积的公式,更了解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