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忧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深圳 518000
美术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在基础教育阶段各类中小学有明确统一的艺术课程标准和基本教材,所以美术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较为突出。以此为前提,以华南地区应用较广的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为例,手工课在1-3年级美术课程规划中所占的比例上册约占42%,下册21%,形式从基础的泥塑、纸艺,发展到中高年级4-6年级的编织、陶艺、印染版画及部分装置类型的手工艺。可见国家在美术教育整体布局上侧重运用手工艺术引导启发美术学习兴趣,并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上有很多计划和考虑;加之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以艺术手工仿为特色的工作室,从纸艺、陶艺、根雕、皮影等,都展现出其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艺术之传承的主要功能和手段。
作为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留下的文化和传统被继承和发扬,手工是最好的文化符号和传承方式。剪纸艺术、传统泥塑、面塑、根雕、版画、皮影,都有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曾经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在此基础上对民族文化进行再创作对基础美术教育来说是一条出路。
从日本美术基础教育的美术教科书当中也能同样感受到东亚文化的特征,同样以小学美术手工课在1-3年级为例,在日本文教出版社出版的《图画工作》的教课书中也包括了大量的手工课,如祭祀的纸灯、传统的草编、木版画实践等这些具有族群意识、以传承为主要功能的课程。但是美术手工课在日本不单是在传承领域得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还赋予了其他使命,例如日本养护学校在针对手工艺术教学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样的课程中特需儿童通过手工课教学新方法的实践,发现对其身体感官影响和调节的方法,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以日本为例的东方教育体系下的基础教育手工课除了注重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也注重手工艺术与日常生产生活相联系。在日本的基础艺术教科书中有非常多样的手工实践课程,例如木工实践课、种植课、玩具设计课,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做一个木板的椅子,从而学会锯子、锉刀的使用。像这样以实际生活链接紧密的课程设置,是以实际运用为出发点的课程开发和利用,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功能。
日本的漆器、韩国的木偶艺术等手工艺术都被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教育资源和文化象征,但由于缺乏普及性而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但在中国台湾则更好的将漆器等传统手工艺从基础艺术教育不断延续发展到大学的选修课程,以便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漆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的商业化发展以及漆器产业链的设计便有了可循的路。这种以产业为导向的手工课程体系也是以基础教育为良好开端的一个成功案例。
在北欧国家芬兰,有所学校为4-19 岁的孩子提供1300 小时的建筑课程。其意图并不是想培养建筑设计师,而是为了提高全民的建筑概念和意识,其主旨是教给学生好的建筑与愉悦的环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与权利。因为建筑学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通过课程中大量创造性的手工操作、趣味性的体验游戏,它不但大大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在这期间提高了相关的知识技能、社交技能,再到批判性思维、想象力、问题解决能力及沟通能力的锻炼。也因此在1998年芬兰通过《教育法修正案》正式将建筑教育列为小学美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如何贴合学科属性,拓展美术教学资源,更有效的建立手工课教学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以美国为例的基础教育虽然经历了从NCLB(2003)教育法案向ESSA(2015)法案的转型,并在2014年也推出了最新的《国家核心艺术标准》(新《标准》促进了艺术教育向综合性与多元化的转变)但在各区域核心州之间并没有统一的教学用书以及对美术手工课的相关要求,甚至美术课并没有被纳入必修范围,很多学校将绘画和手工课作为放学后的选修课。这种现象在以艺术见长的欧洲也很普遍,走访法国的巴黎和葡萄牙的里斯本等城市的小学,并没有统一的艺术类教材,艺术手工课大多被定义成选修课,所以很多手工仿以选修课或以社会科学课的形式出现。这也许更加激活了手工课教学的灵活和自由度,使得各种形式和流派的艺术手工形式得以发展。
美国是倡导STME 教学法和学科融合最早的国家,例如在走访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几所小学时,就会发现他们将手工课作为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非常巧妙的融入到社会科学课当中。如在科技发明大赛中需要运用纸板和综合材料制作展板来解释自己的科技发明;或者在数学测量课上为促进团队合作精神而设计的手工纸链环游戏;还有在一二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因骨骼生长、乳牙脱落,有些同学会为此而感到害羞,失去了往日的笑容。老师会组织以“当我们老了”为主题的化妆课,在社会科学课上教会孩子们如何把自己化妆成爷爷和奶奶的样子,涂上皱纹、带上手工制作的假发,配合着刚掉的门牙,想象未来可能变成的样子,以减少孩子们因掉牙齿而感到不自信的现象。这种生命教育在孩子小时候就已经以这样的方式生成了。这其中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思想,更注重生活实际。这种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形成个性鲜明的基础教育手工课,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的基础教育美术当中手工课还仅限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造型审美及传统文化传承,在人文关怀及跨学科融合方面还没有完整、系统的规划和实践。学生利用手工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教育教学也还有待开发的空间。
一是要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手工课课程设计,改善和帮扶特需生通过手工练习治疗、缓解心理或者生理上的问题。二是要将手工课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设计相适应的手工课,以便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给予正面、积极引导和教育。
一是要利用手工课的生成性与体验性的特点,开发贴合学科属性的手工课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单一讲解和演示无法替代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的场景和组成元素当中完成系统的学习和探究。二是要贴合实际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在有保护意识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锻炼学生使用多样的工具,以便丰富学生对不同领域知识学习的可能性,从而培养其探索精神。
一是要结合所在城市产业的发展趋势,以手工选修课的形式探索、设计不同行业的入门启蒙课程。发挥好基础教育手工课在城市主体产业中的作用与功能,在高科技产业、轻工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开发适合学生喜欢的手工操作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习了解职业内涵,促进学生自我职业规划的发展。二是通过基础教育手工课激发兴趣,增强和普及小公民们在各领域的专业素养,凸显所在城市的产业特点及人文特色,为迎接全球化的未来职业奠定入门基础。
人类从钻木取火产生了第一把锥子,再到狩猎的第一把矛,都是人类手工史上的最杰出的手工艺术品,它们产生于生存和实际生活当中,具有现实意义。无论在任何意识形态下手工美术教育都将成为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最好的教育手段。将基础美术教育手工课作为一项学生必修学科,从形式美感过渡到以人为本、兼顾实际运用,在东学西渐、兼容并蓄中不断的发展完善,才是基础美术手工课教育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