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南宫 055750)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教书育人,不仅让学生学会更多的文化知识,将来在社会上可以有立足之地,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做一个有素质的人。现在的教育通常是应试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进行一系列的复习,死记硬背,这一点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教师教学的效率也比较低。近些年来,全国都在提倡新课程教学的研究改革,自主学习逐渐被接收,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就可以提高他们个人的思考能力,也能充分的发挥出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不再是一个固定思维学习的思想。
其实,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该在于为学生指明合理的自主学习方向、做好方式方法点拨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即我们教师要认清自身的“引导者”身份,充分发挥好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群体、个体的自主学习状态,以便及时洞察他们在语文阅讀理解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或者不良倾向,及时提醒和引导他们予以改进。因此,我们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掌握学生学习思路,洞悉其理解偏差,对他们提出的独特观点予以肯定,帮助他们及时发现、有效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活跃,有效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班级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这一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学生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往往并不具备固定答案,而需要学生在经过大量的阅读和体会过程中,逐渐提炼出与自身经历相关的内容。在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能力的养成,鼓励学生提出有别于权威解释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拥有阅读自由,才能让阅读成为带给学生充分情感体验的活动,促进他们获得综合能力提升的方法。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拓展自身的阅读范围,积极寻求拓展自身阅读视野的可能。同时,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并主动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作品,让学生们在优质阅读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和内涵。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传授知识的重要人物,更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领导人务。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总是习惯性的按照教材进行讲解,思维比较固定。学生也是按照教材和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进行学习,当教师提出一些拓展习题进行提问同学问题的时候,经常把答案固定化,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其他的观点,教师常常为了简化课堂内容,没有把学生提出的观点当做重点[2]。长时间对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教师不予理睬,导致学生也不再愿意提出更多不同的观点,只是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学习,在做练习的时候也常常根据老师的思维模式去答题。学生这种长期迎合老师教学的习惯一旦养成,导致他们的主动性缺失,在课堂上的互动越来越少,这种行为只会抑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不能积极的学习,语文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在日常的课堂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妨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课本剧表演。即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自行将本节的文本内容改编成剧本,然后在课堂上鼓励其进行演绎,一方面为学生打造了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让学生一改传统课堂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培养和提高其创造思维能力。比如,在《荆轲刺秦王》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课文编写和改造成剧本,然后分别扮演文中的荆轲、秦王、官员等有关人物。我们教师则要适当地给予他们相关意见,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参与到他们的剧本当中。
现代化教育中要求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也不够成熟,没有定型,这是一个关键的阶段[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既要教给学生语文专业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创新能力。目前,依然有很多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的传授知识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很多高中生在面对新知识的时候依然有很大的疑问,学生有些知识听不懂,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下降了。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是很健全,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明确的规划,缺乏生活阅历和做事的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鴨式教学方法,学生更加无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高,也无法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我们绝不能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仅仅作为一句口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我们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大胆创新研究探索,共同努力,为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献计献策,推动新课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