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花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乡初级中学,广西 南宁 530506)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的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训练出健康的体魄。传统教学中,教师动不动就将体育课让给了主课教师,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尤其在农村师资资源短缺,体育器材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更没有保障了。为了进一步的推动体育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的要求,达到教学目标,提出了以下三个教学策略,希望能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体育最重要的是什么?锻炼身体?各项体育活动?其实答案是竞技精神。只有学生拥有了竞技精神,才能在每一项运动中全力以赴,不管输赢都能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以"重在参与"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比赛【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看各种比赛,去发现体育明星身上的品质,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学习体育明星身上的美好品质。
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但是为了团体荣誉,学生们都会全力以赴。是输是赢并不重要,只要尽力就好。同时,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也可以突出团体的重要性,无形之间拉进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也让学生们明白了集体的重要性,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协作、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信,通过各种成功的运动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体育心态。例如在跳跃投掷中,利用高度上升、远度增加的方式增加运动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这种成功的体验直观的让学生发现了体育活动的乐趣,就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这样一来,就弥补了农村初中体育器材不完善的缺陷。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那些重要的动作进行教学,然后学生模仿那些动作,教师在一旁观看,随时进行纠正。这样的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需求,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努力学习这些动作,一下课就全都抛在了脑后,教学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2】。
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摆脱原有的局限性,挣脱教材的束缚,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本,将学生的感受排在第一位,努力在体育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学生的兴趣需求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例如,一些初中生对健美操、武术感兴趣,教师就可以从这些项目入手,把这些项目当做突破点,安排一些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本功的同时,将学生的兴趣激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带到课堂中,这样一来,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培养,民间传统项目也得到了传承,体育课堂的内容也丰富了。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农村的学校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一些设备无法真正的完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减少了器材的使用,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所提高,教学效率自然也能有所提高。
农村的学生受家庭条件的影响,在很小的时候就担起了照顾家里老人的重任,很少有玩乐的机会,但是这些学生是打心底里向往玩乐的。教师就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融入游戏这种形式,一来可以让学生拥有很大的自由活动余地,二来可以满足农村学生的这个愿望。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玩跳大绳,有两个人旁边摇跳绳,剩下的学生“进出”跳绳区域,只要不踩绳,进出方向和跳绳次数不会限制……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保证了每位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活动,保证了每个学生的运动量,而且动作的难易程度由学生自己控制,学生在玩中学,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效率要高,而且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过程“练习——学习——练习”,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体育器材的要求也不多,形式还很多样化。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概念达到教学效果。
总结:体育虽然并不是基础科目,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体育课堂也在教学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只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为建设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素质教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挥出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根据现状利用多元化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