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楠/ 马晓男/ 张胜芳 (衡水学院)
新时期以来,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制定与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类各级中小学的重视,无论是开课率、学时以及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地位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硬件设施以及师资配备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一些中小城市中,音乐课仍然没有进入相关教育部门、学校的主流视野,被忽视、被占用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与此同时,校外特长班中的音乐课程却受到了家长们的疯狂追捧,钢琴、小提琴、古筝、二胡、萨克斯等音乐类课程常常人满为患。
客观来说,现在中小学音乐课的开课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大部分中小学都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每周也都能保证上一次音乐课。但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显示,实际的情况并不容乐观。一所学校往往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班级,但一般只会有一个专门的音乐教室,教室里多媒体、钢琴、合唱台、各种音乐教具一应俱全,但是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多班级的上课需求,因此,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室长期以来处于闲置状态。只是遇到录制精品课,上公开课或者上级领导检查时才开放。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第二课堂,报名音乐类(如:合唱、古筝、二胡、萨克斯等课程)的同学可以每周多去一次音乐教室排练,但毕竟涉及到的人数有限,不能“惠及”全体同学。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了很多年,但在大部分地区的普通中小学中,音乐课仍然是作为一门“副科”出现的。中小学的音乐课时基本能够保证,但由于与“小升初”、中考、高考关系不大,所以,音乐课在学校的受重视程度仍然偏低。家长们在课下焦虑的都是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音乐课几乎是一个“透明的存在”。另外,音乐教师在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与其他科目的任课教师相比,全面处于下风。他们每年最风光的时刻仅仅存在于全校的大合唱、六一儿童节或者艺术节等有限的几天中。无论是音乐教师还是音乐课都没有脱离被“边缘化”的状态。
据课题组调查了解,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课就是简单的“唱歌课”,甚至是“音乐欣赏课”。有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就是用多媒体播放现成的歌曲,听几遍后,带领大家唱两遍。更有甚者,整节课就是播放歌曲,至于课本上的乐理、视唱等音乐基础知识,老师懒得讲,学生也没有兴趣听,老师见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更不愿去费力不讨好地讲解乐理和视唱的知识,最多也就是把乐曲的创作背景或者与作曲家有关的逸闻趣事讲讲了事。
以前音乐课常常被其他课程所占用,虽然这种情况在近些年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在期中、期末以及各类学科竞赛来临之际,音乐课仍然常常面临着被占用的可能,这也会使学生在心中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音乐课是不太重要的。
根据课题组的实地调研,再加上亲身经验可知,目前各个校外音乐特长班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由于其本质上是商业机构,大部分校外的音乐特长班都会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和追求的最终目的。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种像“艺术类培训机构的生存、发展”之类的培训而较少从“音乐性”、“艺术性”出发,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校外音乐特长班的老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教的好不好我不管,但能把学生留下才是王道。”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校外音乐特长班的教学更像是一种商业活动,与“音乐性”、“艺术性”相去甚远。
每个把孩子送到校外音乐特长班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都是抱有较高希望的,因为毕竟每节课的课时费价值不菲。在这样的情况下,校外音乐特长班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只能片面追求音乐的“技术性”,曲目会弹即可,甚至有的老师只教乐曲的前两页,因为考级的时候,老师很少听乐曲的后半部分。至于乐曲的背景知识、作曲家的生平、作品风格、表现特点等几乎都是一带而过甚至只字不提。这就造成了很多琴童只会机械的演奏有限的几首曲目,而提到“乐理”“视唱”等知识的时候,他们几乎是一无所知。
校外音乐特长班为了节省开销,一般会找在校的大学生来代课,一旦学生毕业或者其它原因离开,特长班只能再重新找人代课。因此,校外音乐特长班的师资流动性很大。往往学生跟着一位老师刚刚适应,就不得不重新换老师,这样的现状很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音乐教育又是实施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各个中小学要适当增加学生在学校音乐课的课时,并一定要强调上课的有效性。规定在音乐课上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时保证向学生讲授“乐理”、“视唱”等音乐的基础知识,并引入合适的考核机制,使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都重视音乐课程的学习。只有同学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学好了,才有可能在音乐的艺术性上走的更远。
学生们有了在学校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那么,校外的音乐特长班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音乐技巧的学习上来。但我们都知道,没有艺术的技术是没有灵魂的,所以,校外的音乐特长班的教学在教授音乐技巧的同时,也要渗透“艺术性”的教学,这也是音乐这门艺术的本质要求。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只是一味的教授音乐技术,那就失去了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
目前,学校的音乐教育有完整的课程标准、实施方案、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但校外特长班音乐课程的授课情况处于无人监管的地带。各地的教育部门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各个校外音乐特长班召集在一起,共同制定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而这些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要与学校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有机的衔接和融合。当然,教育管理部门也要成立相关的监督机构,定期和不定期的履行自己的监督、反馈的职责,督促校外音乐特长班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经济发达和条件允许的地区,也可以修建更多的音乐教室和音乐学习场所,招聘更多的音乐专业的教师,在每天放学或者周末等业余时间,在学校开设音乐特长班,这种特长班要本着公益的原则,不收或者象征性地收取一些学费,本着面向更多同学的原则开展音乐特长课。一来,同学们还是在校园内学习,对于环境比较熟悉。二来,学校和教育部门比较容易监督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音乐特长的学习可以说是如火如荼。当然这也暴露了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焦虑情绪。家长们在学生的学校音乐课外,几乎都会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音乐的种类来学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确实也需要音乐的陪伴。正是这种高涨的学习需求催生了众多的校外音乐特长班,特长班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家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需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教育部门出面将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校外特长班音乐课程有机地衔接起来,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的普通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