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富强
濮阳市开德小学,河南濮阳457000
近几年,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旨在重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处于当今形势下,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时代教学观念,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材,坚持与时俱进,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特点类型,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提升。我国也在开放二胎政策,现在的父母都在教育和生存之间一直在平衡两者之间的天平,尤其是二胎开放之后,对孩子的教育可能力不从心。孩子的成长缺乏家长的重视,导致孩子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成长处于自我摸索阶段,小学生年纪尚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比较容易对教师和家长产生依赖感[1]。很多事物依靠自我判断,很容易做出不正确的选择。
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于很多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认知,比如明辨是非能力较弱,需要家长或者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但是目前普遍的家长经历大多都放在了工作上,很难腾出时间和空间对孩子进行引导,孩子教育要靠学校教育,同时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对于学生教育这方面不能很好的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因为会有桃李满天下的自我价值感的实现,同时也会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在身,所以不同于其他职业。教书是教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育人是要教会学生如恶化做一个三观正,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小学生处于好动、充满好奇心阶段,对于身边的事物都会显示出满满的求知欲望。如果这时候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小学生极容易学会一些不良习惯,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外,多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成绩需要家长教师的全力配合,同样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联手引导。对于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需要长期坚持去做,所以教师要时时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比如上卫生间后要洗手,要注重个人卫生,讲文明有礼貌等小事。用良好的文明习惯解决身边的问题,学校和家长要加强联系,帮助学生在家里也要注意习惯养成[2]。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进行,才能实现小学生高素质全方位的发展。
小学生身心发展都尚不成熟,需要家长、教师的悉心教导,但是小学生就如同一张白纸,学生成长初期的引导相当关键,那么在引导过程中也要注意树立学生自信心,因为学习中容易犯错,不能老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鼓励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有利于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尊重学生,有利于和学生形成情感联结,更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由此达成我们的教学预期目的。
除了家长和教师的以身作则和时刻督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环境影响也很重要。比如教导学生要养成垃圾不乱丢,要丢进垃圾桶里,那么可以提供垃圾桶在这个环境里,饭前要洗手,可以在洗手池边提供洗手液,等等诸如此类的小事件,环境的细节影响也在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很重要。
综上所述,学生的日常学习不光是课本知识,良好的课间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也异常重要。教师和家长的身份缺一不可,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家长是所有孩子的启蒙教育老师,所以不能单依靠教师的力量。而在学校期间,教师应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不断突破与时俱进。了解当今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因材施教,结合目前的现状,不断调整创新。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养成课间良好文明行为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国家培养高素养全方位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