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中国音乐史的传播方式探究

2020-12-07 20:02马一飞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5期
关键词:音乐史传播方式流行音乐

◎ 马一飞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中国音乐史是随着文化史发展脉络不断完善的,音乐是一门系统化的文化语言,也是人类使用过程中的功能符号。通过音乐传递人们心灵的声音,同时凝聚哲理与智慧。新时期,我国的音乐发展理应更加现代化,呈现鲜明的发展体系,集中体现于更具有高效性的传播方式。围绕着传播方式的转变,我国的音乐发展导向也会随之变化,从而使音乐内容丰富,音乐史更加规范化,音乐水平不断提高。

一、中国音乐史的传播方式转变对于音乐史发展的意义

(一)拓展传播内容,吸收多元文化

音乐是一门系统化的艺术语言,因此它绝不仅仅是依靠歌词和曲谱就能完成的艺术形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迈入了更高水准,流行音乐能够大行其道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其内容丰富,拓展了听众视野。这种视野是流行音乐塑造的直观意境构成的,同时它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心理诉求,给予困惑的人们指点迷津。无论是何种音乐形式,都离不开文化符号的范畴,这是一种社会功能。因此我国的音乐传播不单单要注重音乐传播范围,更应该注重传播质量,这种质量来源于音乐能够指导人们生活和实践,同时具有良好的美感和视听享受,从而让人们自觉吸收音乐文化。

以《青花瓷》和《汉宫秋月》为例,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民族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扩大影响力的原因都是它赢得了人们的认可,它们所营造的艺术主题都是古典韵味和古朴情怀,《青花瓷》以瓷器借代具有质感的人情味,《汉宫秋月》以月亮借代世事沧桑。可以说,具有启迪意味的音乐才能传播得更加深远,如果仅仅停留在基础层面,也就是单纯的讴歌或者朗诵传播,将无法形成人们深刻的感知。以传统的《诗经》为例,也是最原始的民歌,这些民歌虽然意义深远,但是因为传播方式停留在口头相传,导致逐渐失传,尤其是因为口头传播不需要填词谱曲,这些民间小调渐渐演变成具有地域文化的音乐,几乎每个人都能哼出几句,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渐渐沦为人们抒发自己感想的艺术形式。这种抒发的感想是根据自身需求和心灵共鸣自我创造的,并没有对整个世界大方向和未来的走向做出概括,不具备更大范围的传播能力。

以《诗经》为例,“风雅颂”几乎都是民间风俗文化的洗礼,但是这些文化在新时期渐渐停留在古书古籍之中,也就相应的不再存在较大的传播价值。因此音乐具备前瞻性,才是规划音乐史系统体系的最关键因素。我国的音乐虽然蓬勃发展,但是相比于西方音乐仍然鞭长莫及。这主要是因为受思维局限,我国大部分音乐依旧没有对音乐形式和内容做出太大改变,以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为例,这两种音乐是我国现阶段还具有较大受众人群的音乐,相比于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发展更为迅速,但是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而我国还没有发展成较为系统的音乐体系,大多都是跟随西方音乐模仿,不能形成本国的文化因素。而民族音乐是我国的东西,却因为长时间固化,停留在传统的内容意境之中,无法影响现代大多数人,因此无法在国内有效传播,市场低迷。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音乐史才会一直停留在过去阶段,教学以传统知识为载体,极少现代化内容,这样不利于我国音乐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因此,打响我国音乐的影响力,就必须拓展传播内容,而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就需要转变传播形式,从原有的口头和曲谱传播转变为大范围的传播,不断吸收和借鉴其它多元化音乐形式,取得更好的艺术成果。

(二)形成时代印记,具备人文精神

除此之外,音乐发展离不开社会共鸣,良好的音乐都浓缩了社会光影与变革,它不仅仅具有启迪作用,还应该更好的灌溉人们心灵。因此以人们心理诉求为导向的音乐才具备较大的社会价值。我们以音乐史学科传播的特点来看,一般来说,学习音乐艺术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这门学科,这也是学习乐理的理论知识,通过摘取史料中的有用知识,为个人创作提供坚实基础。但是如果音乐史中的内容与现实完全脱节,间接的扼杀了大部分音乐创作者寻求精神食粮的动力,因此音乐创作的素质也会良莠不齐。而我国的音乐发展想要拓展规模,不单单需要拓展内容意义,还需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特点。如果仅仅是具备前瞻性,使音乐超前,只能吸引人们兴趣,只有少部分受众者可以理解其中内容含义。但是大多数人依旧希望依靠音乐获得心灵慰藉,这就需要音乐创作者发现现代的生活特点,具备人文精神,才能形成独特的艺术感悟,从而为我国音乐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传播创作者这方面来说,我国的音乐也不算很成功,追溯至唐朝才有万邦来朝,那时候学习我国的唐宫奏乐的外国使者络绎不绝,直至近代,冼星海和聂耳等人的创作曲调朝向国外传播,而步入现代,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稳定和安逸,反而对创作音乐的热情有所降低。因此,只有转变音乐传播形式,使音乐大范围发展,才能促使音乐需求不断增加,使音乐创作者具备更多热情。

二、新型中国音乐史的传播方式转变策略

(一)国际间传播,对外交流不断融合

我国音乐必须转变发展意识,保留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吸收更多国外优秀文化,努力引进众多国外资源,为音乐文化体系创建提供基础条件。但是在这一过程,需要坚持本国文化精髓牢牢占据音乐创作基础,决不能全盘照搬外国音乐内容。以流行音乐为例,应该形成我国国内现代化体系的流行音乐,因此意境输出可以成为特点,但是在主题和体裁上进行相应的拓展。以《青花瓷》和《花田错》为例,其成功的因素就是因为把握了我国古风的因素,然后加入了西方乐器和流行节奏。[1]但仅仅只有这几首音乐,显然是不够的。我国需要与各国优秀的音乐文化都有接触,加强音乐培训体系的力度,招收更多音乐相关的人才,前往国外进行音乐友好交流,不断学习与研究,在融合过程中形成独立的音乐意识,拓展音乐多元风格。

(二)与现代音乐融合,加强产业化延伸

尽管我国的流行音乐发展迅速,但是我国音乐并不仅仅只有这一种音乐形式,必须将其它音乐也推上音乐舞台,尤其是极为小众的民间小调和地域文化风格为基础的散曲。这些歌曲都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准和价值,可以让流行音乐创作者带动其它音乐发展的浪潮,让流行音乐产业融合其它音乐产业,以流行音乐创作者为主要推广方向,进行有价值的音乐实践,例如举办音乐节或者参加音乐综艺,不断的改编和创作具有流行和现代化元素的其它音乐形式,从而加大其它音乐形式的影响力。[2]尤其是民族音乐,作为我国的国粹,不仅仅应该在演奏厅和汇演大堂进行演奏,也应该民间化,不断探索、吸收民间生活主题,拓展以民间生活文化为内容的音乐。例如《大花轿》这首歌在上世纪深受欢迎,但是近年来随着花轿习俗逐渐摈弃,就必须做出改良,可以以这首歌的曲子为载体,改编歌词或者加入西方的鼓点和管弦乐。

(三)应用中融入,延伸音乐价值

可以根据现代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我国的音乐进行分类,不断输出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的音乐。例如学习方面的、感情方面的以及工作方面的,都可以进行音乐创作,并且建立一套系统,每一类都创造大量歌曲,形成人们生活的脉络。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在实践应用中利用音乐文化去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从而延伸音乐价值。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音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为我国音乐史内容提供了素材。但是要使我国音乐发展具有高水平和竞争力,就必须转变传播方式,拓展传播内容,进而使其具备更多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音乐史传播方式流行音乐
唱片、广播——西物东渐与中国都市流行音乐的诞生
藏族音乐研究中的原创性学术观点及其价值——以西藏音乐史的分期问题为例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带刺的苍耳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构建西方音乐史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加强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