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捷 王 颖
宿迁学院文理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强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1]。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每年有60多万名师范生毕业,仅30%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从教,而基础教育领域对师资的需求约为25万[2]。其中,乡村教师的缺乏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一大难点。由于乡村交通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齐全、工资待遇不优越等因素,影响了师范生乡村从教的意愿。师范生乡村从教有利于减轻就业压力并能够优化乡村教师师资的老年化结构,给乡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了解影响师范生乡村从教的因素,本项目基于问卷调查,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问卷围绕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这一主题,设计了11个问题,分为两大部分,1-9题为第一部分,10-11题为第二部分。根据第9题的选择,将第二部分分为A、B两卷。第1-4题用于确定调查对象是否为师范生、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及户籍地类型,第5-8题用于了解调查对象对于从教情况的了解和自身就业时会考虑的因素,第9题用于调查样本的从教意愿。根据第9题的结果,第二部分分为A卷为选择愿意和非常愿意乡村从教的样本,B卷为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乡村从教的样本。第10题与第11题用于调查影响调查对象是否愿意乡村从教的原因及其他可能的选择。
我们对宿迁学院2018级师范生发放了121份调查问卷,回收121份,有效问卷12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在调查对象中,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占35.54%,小学教育(师范)专业占21.49%,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占19.83%,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占0.83%,音乐学(师范)专业占22.31%。
在“就业时最先考虑的三项因素”这一问题的七个选项中,“薪水高、福利好”、“就业地区”和“有稳定的事业编制”这三个选项占比最高,分别占61.98%、60.33%和53.73%。剩下的四个选项中,“专业对口”、“有发展前景”、“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专长”、“职业的社会地位高”分别占46.28%、22.31%、19.83%和4.96%。
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师范生目前的就业情况抱乐观态度。其中,74.33%的对象认为“师范生面临一定挑战,但相对稳定”。在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度方面,26.45%的调查对象比较全面地听过师范生从教相关的报告,50.41%的只听过一点,23.14%的则完全没有听过。
结果显示,愿意和非常愿意到乡村从教的样本占52.07%,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到乡村从教的样本占47.93%,双方比例大致相等。
在“愿意去乡村从教的原因”的调查中,“乡村教师的地位待遇有所提高,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占27.75%,“乡村学校任教通道通畅”占13.87%,“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奖项向乡村教师倾斜”占10.98%,“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占10.98%,“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习任教一定期限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政策”占15.61%,个人的理想和抱负等偏主观因素的占20.81%。
在“不愿意去乡村从教的原因”中,“个人未来发展受限”、“待遇比较差”、“地方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对于相关计划和配套优惠政策的落实缺乏信心”、“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和其他因素分别占24.71%、21.26%、18.39%、14.9 4%、20.11%和0.57%。
根据调查结果可发现,薪水待遇是影响师范生择业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普遍低于城镇。乡村人民的消费水平较低、消费观念保守,乡村教师的薪水比不上城镇教师薪水,这是大部分师范生不愿意到乡村从教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乡村教师是否有乡村生活补助、按规定买齐“五险一金”、奖励奖金、慰问金及带薪年假等福利,这些福利待遇的完善和规范问题也会影响师范生的择业。
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同学在就业时会考虑就业地区,其中大部分首选的地方是经济条件良好的南方地区。从物质环境来说,虽然最近几年的乡村环境在不断的进步,但与师范生首选的就业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村地区,相关的基础设施较弱,交通不畅、住宿条件简陋、教育环境落后。从精神环境来说,从教的师范生远离了自己原来的生活圈,更容易感到艰辛与困难。在某些从教地区还会出现沟通困难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使用方言,师生之间交流不畅,无法顺利地进行教学,更不用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教的师范生和本地区的教师之间思想碰撞较难,因此在乡村从教不容易实现师范生所设想的教学情境。
在本次调查中,部分调查对象对师范生就业前景不看好,认为师范生竞争压力大,并且可能另谋出路。该部分样本对师范专业本身的发展不具有信心,参与教育工作的意愿不够强烈,对进一步的乡村从教也没有意愿。同时,只有少部分调查对象比较全面地听过师范生乡村从教的相关演讲、讲座,大部分调查对象几乎没有接触过相关演讲、讲座。可见,对农村的认知和对政策的了解度是影响乡村从教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部分不愿意到乡村从教的师范生对目前乡村从教政策和乡村的状况还不够了解。事实上,近些年我国在乡村从教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十七大”即提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公平作为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是任何政策研究领域都必然面对的一个问题”[3]。2015年,国务院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旨在发展乡村地区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该计划中明确提出了要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并在编制、职称评聘等方面大力为乡村教师提供便利。近年来,关于乡村的优惠政策也在不断增多,乡村教师的待遇也不断提高。但仍然有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国家政策不够了解,由此可见,对乡村从教优惠政策的宣传仍然不够。
家庭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的择业。在当今社会许多人仍对乡村有着错误的认知,认为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当落后,资源封闭与城市相隔阂。正是这些思想的影响,许多师范生认为到乡村从教是一件不上台面的事情,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被周围人的看法所左右。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子女都要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发展,相关调查也显示,与父母对农村任教无意见的态度相比,父母支持农村任教的,子女的意愿非常强烈;父母反对的,子女则更不愿意去农村任教[4]。
师范生转变乡村从教的观念是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应加大对乡村现状及乡村从教相关政策的知识宣传,改变社会、家长以及师范生本身的错误观念。现在的乡村在不断的进步,基础的教学设施在不断更新,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也在偏向乡村教育。作为师范生,应该对乡村从教抱有积极的看法。此外,学校可以开展相关讲座帮助学生加强对乡村从教的理解;帮助师范生更深入理解乡村从教的意义,体现人生价值。只有越来越多的师范生从内心愿意接纳乡村,愿意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愿意扎根于乡村教育事业,乡村教育事业才能真正的振兴发展。在宏观教育政策执行方面,务必要落实“三支一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关乡村从教的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精准实施,切实保障乡村教师的工资薪水、住宿住房、医疗等配套设施问题,提高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