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瑜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小学
体态律动教学法通过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动作,是学生从身与心两个方面入手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乐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音乐兴趣,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可以更加形象的解决课堂中的重难点,将体态律动与其他学科结合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可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我们老师更多的是去观察,通过学生的独创性,老师再不断的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即兴中不断发展完善学生们的各种音乐能力。
体态律动最初出现在音乐的教育之中是由瑞士的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的,在目前的音乐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以教师为主的状况,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学生也不太容易融入音乐课堂,有时会出现老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课堂,而在体态律动的音乐课堂中,老师会更多的去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让孩子更多的去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让孩子释放自己的天性。在目前的音乐课堂中,老师可以尝试结合体态律动来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年笔者教授的是四年级的音乐课,四年级的孩子相较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会相对没那么活泼好动,因此笔者在课堂上上课的时候会在课前自创一些音乐律动,比如会将一年级学习的歌曲《学我做》《向前走》等歌曲在课前用来活跃课堂气氛,老师设计一些动作,带着学生一起来跟跳,这样学生会对音乐课更加的感兴趣。比如“音乐猜猜猜”游戏,两个人一个组,其中一个做动作,另外一个猜答案。要求做动作者只可以用和着音乐节奏优美的动作来表现。之前笔者上二年级《大海》一课,会将学生分成律动组、歌唱组、乐器伴奏组,让这样的综合表现方式来展现《大海》这首歌曲的美感。学生两两一组拿着蓝色的丝绸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大海波浪的动作,既让学生感受了歌曲的美感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学习一些较难的歌曲时,学生对歌曲的情绪、强弱等音乐要素较难理解时,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
我们在上音乐课时经常涉及到的教学重难点有乐句的划分、节奏、情绪、速度等,在上歌唱课的时候乐句的划分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就非常的好,比如笔者在上《西风的话》一课时,学生对于歌曲的乐句划分就不是非常清晰,于是笔者就用体态律动走乐句的方式,让学生看看通过笔者的来回走步,让学生想想歌曲能分为几个乐句。结果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非常的清晰,答出是4 个乐句。欣赏课时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会让学生对所学的乐曲更加的感兴趣。比如笔者在欣赏一首ABA 曲式结构的乐曲时,会给学生规定好A 段的音乐,然后B 段音乐让学生两两一组自由的去创编,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走向上行或者是下行自由的去创编自己的动作,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学生既可以清晰明了的明白乐曲的曲式结构,又可以在律动的过程中很容易的记住每段主题音乐的旋律,而且这种效果特别的明显。比我们传统的让学生只是去听会更加的形象生动,也非常的直观,学生会将抽象的音乐情绪情感通过具体的活动方式来感受,学生也会更加喜欢这样的方式。
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在音乐律动的表现来充分的去发挥想象力,虽然在体态律动中很多的动作是没有声音的,但是我们可以配上音乐或者是声响,让孩子可以进行无限的创造。笔者在上《邮递员叔叔来了》一课时,一开始上课时就让同学们将自己想象成是邮递员叔叔,跟随着老师一起去给班上的同学送信,在送信的过程中,伴随着节奏和口令踏着步子走,孩子们都很期待去送信,其他同学也很期待收到信。收到信的同学让他们通过看信,马上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比如开心的、难过的、激动的等等表情,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熟悉了歌曲,因为他们在歌曲《邮递员叔叔来了》的背景音乐下踏着节奏去送信,然后做表情的同学也是在收到信后当场做出的反应,非常的真实,学生们非常的喜欢。
有时在欣赏一些乐曲时,笔者会让学生跟随着音乐去想象乐曲描述的是怎样的场景或是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这样可以很好地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体态律动不仅仅是在音乐课堂中去运用,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来给孩子进行综合的能力培养,比如跟绘画结合,笔者会挑选一部音乐作品让学生去分析,比如《渔舟唱晚》一曲,一开始乐曲的速度比较慢,到后来速度加快,乐曲的声部也有所增加,那学生该如果用画笔去表达出你所听到的音乐呢?每个孩子最后的作品都不一样,但绝大多数的绘画作品会呈现出由稀松到紧密的过程,这就达到了教学的效果,孩子们是能够听的出来音乐要素的变化的;再比如体态律动与舞蹈的结合,很多人会认为自身舞蹈不好,所以做动作不好看,就不参加体态律动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体态律动虽然有些动作是来源于舞蹈,但是它是人身体在听到音乐后一种自然而然的律动,跳的好不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感受音乐的过程。
在新接手一个班级时,不仅老师与学生是陌生的,孩子们之间也是很陌生的,我们往往会让孩子们进行自我介绍,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了解,最简单就是大家说说自己的姓名、爱好、年龄等等之类的,但是这样的介绍会让大家一时很难记住,并且有些孩子也不愿意进行这样的自我介绍,但假设我们换个方式,班级的孩子们围城一个圈,每个人想一个能够代表自己的名字,并且用动作将它表示出来,当一个人在说的时候,其他所有人都跟着一起做。这样既丰富大家的想象力,又可以活跃气氛,而且孩子们也很乐于接受。再比如在课堂中可以播放一段音乐,让同学们相互之间找朋友,当听到音乐开始时大家跟着音乐的节拍开始踏步,在每个乐句的结尾处就跟身边的同学拍手或者是一起学做一个动作,但前提是都必须要在音乐的节拍里面,这样就可以很快的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很快的由陌生到熟悉。
在体态律动的教学中,聆听音乐以及对音乐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反应同其他的知觉一样重要,比如笔者在上四年级的音乐课时,会出示一段乐谱,让学生来进行视唱,学生唱熟了之后,做出相应的体态律动,但是笔者会在后面对其中的1~2 小节旋律进行细微的改动,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去听,这个时候他们就不能还是模仿之前的旋律那样的去唱了,而是必须要进行改变,主动分析哪些地方发生了改变,这就对他们的听力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在平时的音乐课带领孩子们进行体态律动时,一开始我会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音乐,音乐的高低起伏很多,我原本想的是说这样的音乐学生会更加容易去做出相应的体态律动,但是由于音乐过于复杂,往往还适得其反,后来笔者发现挑选一些他们耳熟能详的又简短的音乐来进行律动,他们都很喜欢,而且接受的很快,这样就锻炼了他们对音乐的听力和接受力,提高了他们的身体协调力,促进身心发展。所以在进行体态律动教学时也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能更快更好的接受,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其实体态律动很多时候老师是尽量少参与或不参与,更多的是一名观察者,一般来说我们都会营造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音乐节奏氛围,通过自身听到的音乐感受,用走、跑、跳等身体动作来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发现孩子们对音乐的体会和观察能力。由于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宽松活泼的环境氛围里更能够让孩子们放开大胆的进行表现,即兴发挥,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这是一种即兴的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孩子们不会跟随老师做一样的律动或者是快一些、慢一些甚至是自己创编的不同动作,比如笔者在让孩子们听着音乐来模仿大海的波浪时,发现有些孩子做出的波浪不一定有上下起伏,他会做出左右摆动或者是很大的波浪,有些是很小的浪花有些是很大的浪花,有些是流动的很慢的波浪,有些是流动的很快的波浪,这些笔者都不会去制止他们,让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我们更多的是去观察,通过学生的独创性,老师再不断的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即兴中不断发展完善学生们的各种音乐能力。
体态律动运用到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老师设定的一些游戏来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通过在自己的课堂实施体态律动教学法以及通过观摩其他老师的体态律动教学课堂,发现怎样将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有时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体态律动,就将一些方法设计的五花八门并且量很多,往往一个活动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要干什么,紧接着下一个活动又来了,比如说让学生感受乐句,老师会设计让学生一个乐句转一次方向来让学生感受乐句的变化,然后又让学生贴不同颜色的乐句卡片,让学生感受乐句的不同。两个游戏结束后又让学生分乐句想动作,一个乐句一个动作再次感受乐句的变化,然后又让学生分组感受不同的节拍和节奏,这一系列活动下来虽然学生也感受到了乐句之间的关系,但是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并没有扎扎实实的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收获,所以在体态律动的课堂中应该要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开始,让孩子们从一个简单的活动就能有很大的收获。不能单纯的为了律动而律动,而是应该想想怎样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律动游戏就可以提高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能力。
另外在音乐课堂中怎样更有效的融合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并且很好的组织学生参与体态律动课堂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孩子是否能在体态律动的课堂中真正的感受到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时为了让课堂看上去热闹、丰富多彩,老师会设计五花八门的各种活动,学生也很兴奋,玩的很开心,但是学生的学习却毫无章法,让学生随意走动,随意挥舞节拍,体态律动虽然是有很多的活动是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参与到律动游戏中,老师更多的是一个观察者,但是前提也是需要老师来有序的组织,带领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感受音乐中的音乐要素。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很有效的增强孩子们的学习音乐兴趣,让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他们可以用走、跑、跳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孩子们对音乐的体会和观察能力。
现如今,体态律动这一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与尝试,面对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需要将体态律动这一优秀的教学体系发展实践下去,在实践中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让孩子们更加热爱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