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深圳歌剧舞剧院有限公司
音乐剧是戏剧表演的一种重要形式,从本质上看,音乐剧的表演与戏曲表演并无本质区别,也就是说音乐剧表演就是演员使用与生活相贴近的无声语言或舞台语言,通过各种行为、表情、动作等细微的变化展现所扮演角色的特点、所发生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不过在音乐剧的表演中,其与普通表演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通常音乐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会添加更加丰富的舞台行动,并将舞蹈、歌唱都添加进作品中,使其创造手段更加丰富,给观众带来更加精妙绝伦的艺术表达。因此音乐剧的不断发展从一个侧面来说也就代表着舞台表演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和有层次性,同时这也给音乐剧演员带来更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表演技巧,同时还需要开发不同的表现形式,将音乐剧的表演体现得更加深层次,能够通过舞台的行动规律表达出所塑造角色的个性和特征,诠释出角色的形象,因此,在舞台表演中掌握舞台行动规律成为今后音乐剧演员所必须的一项基本能力[3]。
行动主要是由“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者构成。例如在《马蹄声碎》作品中,王洪奎通过炸桥的行动有效体现了本身角色的特点以及性格特征,这一个情节的设定从情节上来看主要是为了阻止师政委的命令下达,从而为女兵队伍争取更多时间。这就完全体现了舞台行动的三个要素,炸桥就是该行动的“做什么”、而为了争取时间、保护怀孕的老婆是“为什么”、而后王洪奎为了这些毅然决然奉献自己的生命更是诠释了“怎么做”。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传达出“做什么”,具体可以通过剧情的推理和演绎来呈现,这也是表演的一个重要格局,换言之,在舞台表演中明确做什么是推动今后情节发展的一项根本动力[4]。因此一旦表演者的主要任务发生变化,那么相应地,其舞台行动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如果有表演者不明白在舞台表演中的主要任务,那么就会导致表演者无法诠释“做什么”从而使得表演者的表演与舞台情节严重脱离。为了提升表演的效果以及提升舞台演出的质量,表演者必须要对“做什么”明确下来,以保证其舞台行动与角色的有效融合,促进表演的质量。“为什么”是在音乐剧表演过程中某一角色实施一项任务的目的,不同目的的任务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舞台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为什么”来呈现,尽管“为什么”大多依靠剧本的构思与设定,但在表演过程中还需要演员本身对剧本以及大致情节的基本认识和深入了解,将自身的理解用于舞台行动中,以表现舞台行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舞台行动规律中,“做什么”与“为什么”是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首先需要演员对表演的目的以及后续情节的推动有深入的理解,从而为舞台行动的开展以及实施提供参考性依据和合理的规划。“怎么做” 阐释的就是舞台表演人员对于行动所选择的方式与手段,是“做什么”的具体体现,在“怎么做”中,主要包含行动手段、行动内容以及行动方式,具体需要根据角色的特征以及情节的发展来选择相应的行动方式以及行动内容,以保证情节推动的合理性,促进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饱满[6]。
舞台行动是一种表演艺术和表演动作的有效体现,如果演员在舞台表演进行过程中缺乏内心的情感,或者说难以将内心情感转变为表演特征,那么所谓的表演也就仅仅是一种动作的模范罢了,很难让观众产生共情心理,换言之,这也是对舞台表演演员职业失败的一种体现,观众所感受到的除了矫揉造作就是机械的面部变化,毫无艺术性可言。因此在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舞台表演者需要对所采取的行动进行合理的考量,并依据剧情的发展以及所塑造角色的特征来考虑从而使得舞台行动更加契合舞台表演,只有将舞台行动建立在合理的考量和自我感受中才能保证舞台表演的质量和水平。舞台行动规律从本质上说需要建立在演员本身的心理行动疏导下才能得以完成,主要来说是一种肢体行为与语言行为相融合且担当辅助作用的表演形式。通过舞台演员绘声绘色的表演从而使得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起来,进而保证在观众心目中角色的真实性以及整个舞台表演所呈现的完成性和系统性。在音乐剧的表演中,演员所有的舞台行动都源自剧本的设计,也就是说这些舞台行动的发挥是一种可准备的、有意识的行动,但如果演员本身没有信念感或者说在行动过程中缺乏令自己认同的行为目的,就会导致表演的做作以及生硬,难以感染观众,甚至还会导致观众与整个音乐剧表演出现疏离,感知不到音乐剧表演的魅力[7]。
在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舞台的行动规律能够发挥一定的正面作用,甚至能够成为表演的核心。这就要求舞台表演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要以自身作为表演的工具,同时对所塑造的角色有深入的了解,以采取有效的舞台行动对其进行塑造,能够达到充分反应现实生活的目的,传达出音乐剧目表演的最终涵义。换句话说,在音乐剧的表演中,为了推动整个情节的发展,就必须要树立其舞台行动的重要性,可以说舞台行动的正确性能够直接表达出音乐剧表演的感人性,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舞台行动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基础且核心的。因此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需要表演者做好心理活动的引导工作,并充分考虑剧本大环境和角色小环境的相得益彰和相互关系,明晰舞台表演的方向,采取有效舞台行动,促进表演的合理性。另外,作为舞台表演的核心,舞台行动能够有效保证舞台表演的效果和质量,且舞台表演人员能够根据长时间的积累获取更多的表演经验,通过对舞台行动规律的掌握能够促进行动的积极有效性,从而保证演员表演的合理性,为其行动选择添加众多的针对性,另外还能够保证舞台表演的质量[8]。
作为戏剧性的表演的另一种呈现形式,演员掌握舞台行动规律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演员需要通过自身的歌唱技巧以及肢体动作还有表情和言语的诉说突出所塑造人物的立体感和形象化,从而更加高质量地展现现实生活。许多历史经验以及著名大师都常常将舞台行动作为舞台表演的基础,尽管音乐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且各个国家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所有的剧目和优秀选段都需要配合一定的舞台行动作为其发展的基础。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经历的每次表演都具有一定的主观和能动性,不管是从肢体动作亦或是台词语言等,所有一切的主观能动配合都是为了呈现出高质量的舞台效果。舞台行动作为音乐剧表演的基础,能够有效发挥舞台的表现力,也因此只有充分明晰舞台行动的规律才能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铺垫舞台行动,以塑造更加饱满和生动的形象。
演员要想演好戏,塑造更加生动活泼的形象,就必须要对舞台人物进行良好的把握,明白其行为的动机,以及不同性格的角色对于舞台行动的完成方式,只有充分明晰舞台任务才能有效将舞台行动贯穿于整个舞台表演中,换言之,舞台任务也需要依靠一定的舞台行动才能够得以圆满完成。另外,舞台任务同样也对舞台行动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这也就是剧本设定的意义,舞台行动的实施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后续的发展方向来决定,演员们只有明确舞台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才能促进舞台任务的完成,使得整个舞台所呈现和表演的结果尽善尽美[9]。
所谓情境规定就是指舞台剧的一个大框架,在其中所有的舞台行动都需要被制约。音乐剧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就会考虑歌曲与舞蹈的融合与眼下情境规定的结合,同时还能够通过情境变化展现出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变化。因此只有演员充分明晰情境化表演的本质,才能有效把握舞台行动规律与情境规定之间的关系,从而塑造更加符合音乐剧整个剧目且富有情感和表现力的人物形象[10]。
音乐剧中演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将剧目中的各式人物都形象化、生动化地展现出来,从而形成立体化且符合音乐剧中人物性格的形象。这就要求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不能追求定式化的表演套路,而应该追求个性化和性格化的表演方式,将自身投入创作过程中,对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并不断反思与总结,除了常规的肢体语言以及神态学习外,还需要学会善于挖掘人物性格与特征,明晰人物的情感与寄托,充分感受角色的特点,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特点,并查阅相关的记载从而迎合各类音乐剧的追求目标[11]。
作为能够将音乐、歌曲、舞蹈、台词等串联结合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音乐剧给观众所带来的体验与感受无疑是深刻的,且由于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使其能够被大众广为接受,更加大众化与现代化。为了有效提升音乐剧的水平和质量,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舞台效果,就必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善。首先,在音乐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音乐,使音乐与本身的音乐剧表演能够有效契合;其次,在舞蹈方面,需要演员做好基本功,展现更加优美的舞姿。除此之外,演员还需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表演能力,将舞台行动规律充分运用在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具体可以通过充分认识舞台行动与舞台表演之间的关系、舞台行动与情景表演的联系性、舞台行动与音乐行动的密切相关性以及舞台行动自身的特点与性格来实现舞台行动规律的有效呈现。通过将舞台行动规律充分展示,才能有效将舞台行动规律与舞台表演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观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与充分融合,给观众带来更佳的感官体验,从而为音乐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音乐剧的传播以及大众化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音乐剧,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