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西苑学校,山东 烟台 265400)
美术通常是学生喜欢的科目,学生往往都喜欢上美术课,所以看起来学生们对美术课很感兴趣。其实,很多学生对美术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喜欢美术课相对宽松的活跃的氛围,这并不是真正对学习美术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美术,并能积极地学习美术,从而真正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只口头宣传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在现实的教学中,美术教学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当美术与其他学科在时间和教育资源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时,大多数学校潜意识地让美术教学无条件地为其他主流学科让路。除了学校不重视外,师生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较低。教师不会投资于美术教学的研究,学生也不会花时间在美术课程上,因此,虽然目前的美术教育与以往那种边缘学科相比已经受到重视,但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兴趣是学生长期学习的基础。教师要考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实际、自身经验和科技发展,设置有趣的课程主题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欲望,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景物、石膏静物等实物,实现趣味性教学。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性复制等方式学习美术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而且可以在观察、体验、认同等方面进行探索、探讨和交流,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能力。
美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初中生喜欢走进大自然,观察包含审美原则的形象,拓展丰富的联想,容易产生各种奇思妙想。因此,我们需要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想象、创新和表达能力,最终促进学生们的心理成长、审美成长和创造性成长。
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应该严格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从学生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够创造出让学生们喜欢、一呼百应的课堂教学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们人生阅历相对较少,并且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传统刻板、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的当下,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到了具备先进性、信息化技术,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喜好和兴趣爱好特点,将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融入到美术课堂当中,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们的多种感官,而且还可以将学生们日常接触不到的美术内容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为美术教学课堂增添更多色彩。在强化学生们艺术感知能力、艺术观察能力、艺术赏析能力的基础上,营造出热切的教学课堂氛围,集中学生们注意力并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注重营造一种创造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通过专业的美术课堂布置或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努力丰富学生的课堂效果,使学生在充满美术氛围的课堂上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在培养学习氛围的同时,教师要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创造自由公平的学习环境。美术教学主要由实践和欣赏两部分组成。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来说,欣赏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如果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就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学生完成作品后,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从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获得鼓励和成就感。在初中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形式是许多美术教师喜欢采用的学习方法之一。美术学习的任务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引导初中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合理分组。合理的分组是初中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分组过程也非常重要。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组团时,要切记合宜合理,使组员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亮点,从而促进组团优势与劣势的有效互补。在确定学习小组成员的数量时,初中美术教师应明确小组的能力,一般以四至六人最为合适。教师还应注意初中生的特点,有效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在小组合作分组中,我们的教师还需要对初中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更细致地了解学生,使小组合作分组更加科学。此外,美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小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并非一成不变的。美术教师要密切关注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表现,了解每个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时刻关注初中生的学习表现,适时进行适当的小组调整,努力为每个初中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最终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优势。
总之,初中美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美术课程,肩负着为学生塑造良好人格的教育任务。美感和直觉是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通过欣赏美的形象美术作品和创造美的视觉形象作品,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了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