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

2020-12-07 15:13:09
魅力中国 2020年34期
关键词:润腔声乐民族

(甘肃省歌剧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引言

我国是一个文化多元化,具有众多民族的国家,同时由于民族众多,文化以及各种传统也繁多,同时作为传承悠久的民族声乐艺术也是多姿多彩。但是由于各个民族因为传统文化、理念、生活环境的原因,我国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成果极为稀少,因此,推动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特征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声线之美

声线的审美在一般情况下是以音量、音色等角度来分析的,声音区分为清脆、柔和、空灵、洪亮、高亢、低沉等,只要声音的表达能够给人们带来听觉上面的享受,那么就能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标准。例如清而不扰、尖而不锐、壮而不猛等等声音上的特点,而且,确保在唱的时候保证声音的圆润、清晰、气息平稳等恰到好处。例如,在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时候,声音嘹亮且表现力较强,人们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仿佛自身置于这片田野之上一般。

(二)歌曲内容美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歌曲内容主要是以民族的生活环境、人文习俗、历史等为背景创作的,为此,我国大多数的民族歌谣与传统歌谣大不相同,而这种差异性也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各民族风情在声乐艺术上的体现。

(三)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之美

除了内容、声音之外,民族的声乐艺术背景、配乐、配器、舞蹈、服装等均是其美的表现方式,从而很好的体现出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形式。我国的苗族歌词曲调风格迥异,有盘歌、丧歌、劳动歌、情歌等,且大部分的歌曲多为即兴创作而成,以”飞歌”为例,它可以进行合唱、独唱、对唱等,歌曲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演唱者的情感,加上民族特有的舞蹈以及乐器,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

(四)民族声乐艺术的雅俗之美

因为个人对于音乐的修养、能力、悟性等表现能力的差异性,为此,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存在着其独特的雅俗之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不仅可以雅熟共赏,再民族群众中还具有作为拉近人们关系的载体作用。同时,在小学音乐课本上,也有许多能够被学生接触到并且学习到的民族乐曲,如”七子之歌””天路”等。由于这些歌通俗易懂,能够被人广泛接受,可以很好地提高我国社会人群的艺术修养,具可以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雅熟共赏之美,更加的可以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但更加的超脱于生活。

二、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特征

(一)注重语言的内涵与韵味

我国民族声乐首先是基于中华民族的语言来进行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均以汉语作为语言基础。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韵律性较强,同时具备音节与音调的变化。而民族声乐在创作及演唱时也充分融入了汉语本身的这一审美特征。从古到今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都讲究“诗乐合璧、词曲交辉”,兼具语言与音律之美。在语言要素本身的运用上,不仅要通过押韵、对仗来展现语言本身的美感,还需要通过富有文学色彩的歌词创作来彰显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使听者在充分领会到创作者、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能够被歌曲的意境所打动,获得多层次的美的享受。

(二)讲究“以情动人”

声乐艺术创作及表演中的“情”并非凭空强行而生,而是源于真实的生活,是对客观的人和事的自然情绪、情感抒发,且符合人的认知和心理规律。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在让欣赏者被深深地感染和沉浸其中的同时,也能够仿佛切身领会到歌曲想要传达的思想、意境等。一首歌曲如果在创作、演绎时没有注入足够的情感要素,那么它一是难以对听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二是听者也难以从中获得更强烈的审美体验。我国从古到今民族声乐作品的取材、演绎都离不开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体验,且一直秉持“声情并茂”的创作审美理念,旨在更加深刻地传达出歌曲的意境、思想及情感等要素,并能够让歌曲具有更高的感染力和传唱度。

(三)演唱技法注重“字正腔圆”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虽然在从古到今的发展中,在演唱技法方面始终遵循了“字正腔圆”的原则。“字正腔圆”也使欣赏者在听清歌词、了解歌词含义时的困难阻碍更少。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技法注重“字正腔圆”:一是这种演唱原则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汉语言本身的韵律之美;二是在我国漫长的农耕时代,人们的生存经验、思想情感要大量地靠口头语言传承,因此,需要“字正腔圆”地清晰吐字才能令其想要表达的内涵起到流传、存续的作用;三是受到我国戏曲艺术的吐字、唱腔规则的影响。对于近现代民族声乐作品而言,“字正腔圆”的演唱技法也很好地保证了歌曲作品精气神的传达。

(四)以“润腔”为音色特点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个风格独特而鲜明的音色特点就是“润腔”。其具体含义就是在旋律主线基本音周围加上一些看似随意而自如的“小音符”。“润腔”的本质是使演唱变得更加富有层次,同时也是美化唱腔的一种技法。“润腔”还能令音色听上去更加明亮、圆润和婉转,也将旋律的层次感体现出来,有着堪称“烘云托月”的作用。“润腔”最初来源于我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唱法中不可或缺的装饰性技巧。对于歌唱者而言,“润腔”的运用同样是其演绎功底和表演经验的直接体现。

三、结语

总之,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者、演绎者要坚守民族声乐艺术的特质与内涵,形成对社会大众审美的引领,而非只是一味迎合,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能够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其鲜明的审美特色,也使我国民族声乐优秀的创作演绎要素能够长久地传承与弘扬。

猜你喜欢
润腔声乐民族
我们的民族
“润腔”释义
中国音乐学(2021年2期)2021-10-14 08:08:00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心声歌刊(2021年2期)2021-07-16 07:05:56
润腔文献综述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戏曲研究(2017年4期)2017-05-31 07: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