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漫谈

2020-12-07 14:27刘素艳
魅力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教材

刘素艳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兴隆镇小河南小学,河北 承德 067399)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在人类发展的千年岁月中,不断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把科学演绎出的数学假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生活的发展推动了数学的进步,数学的进步又能正向作用于生活的发展。基于此,数学教学也应该与人类的生活密切关联起来,才是从本质上解析数学。而且,生活化数学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同时符合了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为生活化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新课标强调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改变过去知识讲解与习题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于是,各小学校开始了数学与生活结合的尝试与推广。在过程中,出现了生活化教学的形式主义,即伪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伪生活化教学的存在形式

伪生活化教学,指的是虽然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了起来,但只是徒有其表地结合,或者是牵强地结合,数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的联系不仅不能发挥生活化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反而为学生的学习添加了负担。小学数学伪生活化教学具有以下三种存在形式。

(一)照搬教材案例,游离于当地儿童的生活之外

在2013年,小学数学系列教材最新编排并投入使用。在教材中,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的结合实现了90%的比例。然而,教材毕竟是教材,考虑的是通用性以及思维与年龄的对应性,不可能随着地区或者儿童具体群体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必要的时候就地取材。于此,很多教师做得不到位,只是一味沿袭教材,不考虑学生生活的实际。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有一道题是乘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通过路程与车费的计算,使学生认识小数及其运用,很多农村教师直接引用了此例,没有考虑到农村孩子缺乏对公交车认知的生活实际。

(二)以己度生,选取超出学生生活范围之外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基于自己的生活而生活化数学,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说,运用成人的视觉选取了学生理解困难的生活情境。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时,某些教师选取了房贷或者保险诸如此类的情境,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百分数及教导学生应用百分数计算,可是,这种利息的情境过于复杂,有些成人都理解困难,遑论认知尚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了,如果将情境简单化,又不符合生活实际。

(三)肆意改动,与生活事实或者生活逻辑不符

应用生活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并且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这些教学目标的设立并不排斥引导学生掌握生活常识,甚至需要在常识认知的基础上实现这些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创造生活情境时尊重生活事实与生活逻辑,不能肆意改动。然而,有的教师并不能做到这点。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知和计算时,有的教师给出了这样的生活情况,在地图上量得一块长方形的周长为15cm,已知地图的比例尺为1:5000,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求土地的实际面积,诚然,此题时为了训练学生认识并计算周长与面积,却是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违反了生活逻辑,一般而言,都是测量长和宽,如何直接测量周长?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求真之措施

(一)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越是关联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越是容易接受所教学的知识,并且顺利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形成自己的认知情感,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经验,于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对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进行改编,新教材的选材虽然已经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却还是在某些地区或者某种群体方面具有限制性,此时,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灵活变通,以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中一个生活情境为例,教材选取的是在梯形的农田中进行收割机作业,此生活情境不仅与城市学生相隔甚远,难以理解,即使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也没有收割机作业的形式,学生理解产生困难,在城市中,教师可以将其改变为洒水车洒水的情境,在落后的农村,教师可以改变成耕牛耙地的情境;其二,把教材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事例变得具体化,比如从甲地到乙地、某商店等,教师可以结合周围的情况进行具体化。

(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

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尚处在一个未完成阶段,不与成人同,所以,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事实,于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思维水平和经验差异,选取学生容易接收的生活事实,以《百分数》为例,教师可以选择成绩的合格率或者是运动的达标率作为情境,让学生形成对百分数的认知,掌握基本计算,至于房贷或者保险等情境,那是高中阶段的情境选择;其二,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在道德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的事实,小学阶段是认知的发展阶段,也包括对是非的认知,未免对学生的道德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在选择情境时必须谨慎,以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为例,创设集邮的情境不如创设收集废电池的情境或者是收集废旧物品的情境,后者对学生树立节约的价值观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三)依据生活事实或生活逻辑创设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明确地认知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必须尊重生活事实或者是生活逻辑,不能信手拈来,于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筛选掉教材中不符合生活事实或生活逻辑的案例,比如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中导入生活情境中的在学校门口设立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花坛,位置不对,形状不符,牵强附会使学生产生了认知质疑;其二,在自己创设生活情境时,注意需要符合事实与逻辑,如果实在无能为力,则可以去掉情境创设,直接进行数字演绎,比如前面提到的《面积》教学中创设的地图之例,可以改变为: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15cm且长与宽之比为5:3,求长方形的面积。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教材
教材精读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创设未来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