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平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中心小学,广东 惠州 516000)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品德”,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把学生的德育放在第一位。“德”“智”“体”“美”“劳”是班主任在教学中要教导学生的重要部分,“德”排在第一位,班主任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导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之人;然后再是教学,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秉持“成人”“成才”“成功”的教学原则教导学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目前部分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往往忽视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对学生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学生家长忙于工作,少有时间管理孩子,通常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为管理,这种隔代管理大多仅能给予孩子一定程度的生活关怀,而学习方面,尤其是德育方面严重缺失,甚至有一些老人出于弥补心理,溺爱孩子,致使学生形成任性、自私等不良行为。
当前,学校师资力量仍然较薄弱,大部分学校缺乏专业性强的思想品德教师,一般是由班主任或者其他学科班主任代教。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是利用定期班会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说教占多数,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德育效果不佳。此外,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方面的考虑,限制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次数,这不利于德育效果的提升,且学校一般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对“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的评定仍以成绩作为标准和主要依据,很少考虑德育方面的学习成效。
在小学进行德育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在促进德育和班级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观察期,且对班主任怀有敬佩、崇尚的心理,所以总是将班主任当作模仿对象。基于此,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和规范自身言行,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例如,为使班级学生团结友善、相处融洽,班主任要发挥带头作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班主任要从自己做起,不随地吐痰、丢垃圾,看到有果皮纸屑主动拾起;教育学生衣着整齐,班主任首先要注意仪态仪表,为人师表。总的来说,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好一件事情,自己应身体力行,做好模范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及综合素养,实现德育目标。
小组合作是班主任开展德育的一个重要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德育重要作用及价值的认识,还可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与合作意识,助力良好班集体的构建。
例如,班主任可按一定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同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和探讨,可以谈谈双方父母的工作以及各自的喜好等,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然后,由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和父母的见面时间,每一次见面的内心感受,以及每次和父母见面时会收到什么样的礼物等。班主任还要通过正向引导让学生明白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总之,班主任要以循序渐进的引导改善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学生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增强德育效果,达成德育目标。
班主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周边事物充满了好奇,所以小学德育不能只在课堂中进行。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德育形式。如可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行人安全、骑车安全的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其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以“火灾防范”主题班会为例,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学校活动室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指导学生探讨如何进行有效预防,使学生掌握火灾自救相关知识,还可以开展实践演练,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习效果。
提升小学德育质量,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还要增进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班主任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发展实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有效解决和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班主任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强化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初始阶段,有强烈的表达和交流欲望,特别是部分学生缺乏与父母的密切交流,所以常常将自己的心声与学校里的同龄人倾诉,且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存在上课过程中干扰其他同学的问题;此外,还有学生调皮捣蛋,或破坏公共物品。对此,班主任应结合德育工作,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
例如,班主任可在班里建立一个团队,先让班干部作为主要成员,然后让其他学生轮流加入,明确班级学生要遵守的行为准则、规范以及日常礼仪要求,安排团队人员日常监督学生的违纪行为,加强德育渗透,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充分发挥德育作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小学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德育工作。班主任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活动,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师生情感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力,切实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