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玉 刘广丽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神经内科,安徽 合肥230000)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临床疾病,吞咽功能障碍是该症常见并发症,会对患者的饮食造成影响,限制其营养成分的吸收,也可能导致食物被误吸入气管中,严重时会引发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对此,脑卒中治疗中必须重视吞咽功能训练和护理,利用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吞咽状况。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和护理,具体报到如下。
1.1 一般资料 于医院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 月期间抽取的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平均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36 例,女24 例,年龄24~83 岁,平均年龄(67.1±3.5)岁。对照组:男37 例,女23 例,年龄24~83岁,平均年龄(66.9±3.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给予适当用药指导;维持患者血压水平[2]。利用日常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缓解患者病情。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吞咽功能训练和护理,具体措施(1)进食训练:训练初期,指导患者使用糊状或易吞咽食物,训练一段时间后,根据患者病情缓解状况,逐渐增加普通食物食用量,促使患者逐渐恢复进行能力[3]。(2)肌肉训练:护理人员先指导患者进行舌头活动训练,如舌头前伸、后缩、卷动、清洁牙齿以及多个方向急性运动等,可以适当进行舌头抗阻活动,强化肌肉[4]。(3)声门吞咽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通过呼气和吸气以及咳嗽等加强吞咽训练,若患者喉部吞咽功能比较差,可以适当上下活动甲状腺软骨,并进行发声训练[5]。(4)使用冰冻的棉棒沾少许水轻轻刺激双侧软腭、舌根、舌体两侧及咽喉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6]。
1.3 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并进行评分,两组对比,计量数据、计数数据越高,护理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表格录入患者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有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 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若计量质料(患者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an±SD)符号(x±s),即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其组间差异和组内护理前后相应指标对比均使用t 检验法,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曼-惠特尼U 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法。计数资料(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用例(n)、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或Fisher 精确性检验法,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1.7%(55/60)和68.3%(41/60),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吞咽功能 结合患者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状况进行评分,组间比较,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评分(8.98±2.56)显著优于对照组评分(6.12±1.23),组间差异明显(P<0.05)。组内比较,两组护理后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前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评分差异更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对比(x±s,分)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采取吞咽功能训练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明显,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有效训练和护理,既可改善患者的吞咽状况,又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应用效果明显。统计护理前后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护理前组间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更优(P<0.05)。组内评分对比,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差异更显著,说明采取吞咽功能训练和护理,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病情,但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加强吞咽功能训练,取得的护理效果更明显。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功能训练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