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认知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词汇是语言的中心,英语词汇习得中的认知方法不仅以增加学习者的词汇量为目标,而且更加注重词汇习得的质量。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理解与分析英语词汇,可以提高英语词汇的质与量,使词汇习得产生互动和增效作用,并从认知心理学维度解析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词汇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因素,促进学习者对英语词汇有效存储。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词汇;存储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96
传统的英语习得观将词汇看做封闭、自足的体系,割裂了词汇与词形、词义之间的天然联系,致使词汇学习费时费力。由于英语学习者一方面缺乏习得母语那样的自然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其母语知识与目标语不同,有着各种各样的参数变体,所以在英语运用中容易误解、误用,难以形成有效的心理词汇或者语义网络。对英语学习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习得语言事实,而是培养和运用语言认知能力构建词汇意义。认知心理学研究注重语言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试图解释英语词汇、语义链和语义变化的内在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解决词汇习得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1 英语词汇习得障碍
英语词汇的习得是一个螺旋式循环性逐渐增量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学习者对某个词汇综合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从学习者运用词汇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中得以展现。学习者对词汇整体知识的习得与其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联想能力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在某一个方面存在欠缺,则很可能影响其英语词汇的有效习得。
一般而言,影响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习得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母语影响
学习者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经常会受到本族语的影响,本族语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内容、知识以及使用都存在不可小觑的影响。在英语习得时,一般情况下学习者不会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语言概念系统,因为其母语的功能和意义体系已经存在,学习者一般只是将母语的语义系统与英语的语义系统相对应。对于英语习得者而言,在母语里寻找目标语对应词汇的心理表征过程就是母语语义功能在目标语里的映射过程。因此,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1.2 语境影响
语境主要是指在词汇习得中某个或某些词汇所呈现出来的语言环境。词汇通常呈现在恰当的语言环境里,某一语言环境可以为词汇习得提供更多的词形、词性、语义和语法信息,以利于学习者正确理解。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英语与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大不相同,对词汇内涵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不一样的。在目的语环境中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之间的差距会远远小于母语环境。
1.3 语言文化迁移影响
英语习得是一个假设的建构和验证的创造性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会把母语的已知知识作为中介语,建构过渡语资源。母语对英语词汇产生迁移影响主要在语音、词性、语法、词义、使用频率、词汇联想等方面。
语言迁移主要涉及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方面。迁移的制约条件包括:语言层面(语音、语形、语篇等),社会因素(交际对象、学习环境等),原型概念(最核心或最基本的概念),语言心理(学习者对母语和目的语差异的心理感受)等。
语言文化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是指目的语中一部分语言文化特点与目语中基本相同或相似。负迁移是指由于语言文化环境迥异,目的语中的某些语言文化特点在本族语中并不存在与之对应的表达方式。例如汉语发音规则会对英语词汇习得产生负迁移,主要是音、形、义等方面的错误。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词汇拼写错误一般是由于误用汉语发音规则而产生,例如:学习者常把enslave(役使)拼写成inslave, 把reflect(反映)拼写成reflekt, 把sandwich (三明治)拼写为sanwich,等[1]。再如中国学习者存在着明显语内迁移与语际迁移现象。语内迁移是指学习者对外语的某些规则错误地推广运用;语际迁移则是指学习者因不熟悉目的语语法规则而过分依赖母语,将母语生搬到目标语中去[2]。例如,中国学习者就存在着明显的语际迁移现象,具体表现在学习者的生造词汇上。这种生造词的复合构词形式类似于汉语的合成词,体现出汉语思维方式。例如,“专职工作”被生造为fullwork(应为full-time job);“小康社会”(实为well-off society)被生造为little wealth society 等。
2 心理词汇有效存储
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作为有机体的人的一个分系统,语言是人们运用智力记性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以语言又是心理的一个有机构成的分系统。因为人具有独特的大脑机制与功能,所以人具有独一无二的语言能力。
心理词汇是语言理论、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主要研究各种词汇相关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加工、认知和提取方式。词汇的表征如果变为永久性记忆中则被称为心理词汇。心理词汇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素、语义、语法知识和非语言信息。但是,在心理词汇中占中心地位的是词义表征,即词义在学习者心理的表征。
2.1 分类重组
一般西方学习者在学习记忆英语时是通过联想一个词语以及它在学习者母语中的同音词之间的形象联系来进行的,即发音和词形上的联系。然而英语与汉语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几乎没有类似匹配项。学习者需要恰当地对英语词汇进行分类与重组。认知科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心理词汇是按照语义储存的。同时,心理词汇也与语音发生联系。英语学习者若要全面而准确地习得一个词语,需要建立一些语义关系,如同义、反义、上义、下义、整体与部分、同向、反向等关系。心理词汇的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在习得过程中不断加入新词,而且还会不断分类和重组,既要把所学的词汇按照相关性归类,也要把词与概念之间的匹配适当化。
2.2 纵向层级词网
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认为语义网络是研究心理词汇表征特点的最理想的模型。层级网络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科林斯(Collins)和奎林(Quillen)。柯林斯和奎林认为心理词汇的语义记忆可以比作一个概念下的相互连结的网络,网络中会有许多节点,而这些节点又与概念相对应。每个节点通过线索或相关节点彼此连结,共同组成了关于这个词或者概念的语义记忆。所有词语和概念相联系的节点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语义网络。这些节点是按照层级组织起来的,分为上位层级节点(事物总名称)和下位层级节点(事物成员)。层级网络体现的是词汇的范畴关系与属性关系。彼此相互联系的一些词语在词义网络上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在网络中就存在高低之分。语言中的词汇知识一般分为概念层、词目层和词位层等三个层级。概念层的内容和组织属于范畴,词目层是属性方面的知识,而词位层则是类属的最小单位。例如代表”动物”(animal)的节点比表示家禽(poultry)的節点高,而表示“家禽”的节点又比表示“鸡”(chicken)的节点高,这样就形成了词义关系的层级性。建立和丰富由诸多词汇信息表征构成的心理词汇网络可以强化词汇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准确度,也对激活并提取词汇信息的速度起到较大的影响。
2.3 横向聚合扩散
心理词汇的表征是呈现互补性网络状结构的组织。心理词汇的聚合关系又被称为联想关系或选择关系;心理词汇的扩散关系既考虑了词汇主要是按照相关性以概念网络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存在一种词汇的谱系关系。语言是一系列按照规则组合起来的符号系统,任何一个符号都可以引起诸多联想。联想反映了人类认知机制对外部事物和生活经验的归纳总结。各种具有共同特点的词汇像网络一样链接起来,构成具有某种关系的集合体。当学习者的联想是开放且动态的语义场时,所体现的就是词汇之间的聚合关系。这些词汇具有某些内在联系,并非完全是上下义关系,而是以共现性为基础聚合在一起的,例如从pilot一词可能会联想到airport, airplane, sky,radar, weather, flight attendant, passenger等。心理词汇的激活先是发生在一个网络节点上,然后在整个网络平行扩散。某一节点如果离起始激活节点距离越近,激活吕越强;距离越远,激活率便越弱。
3 结论
考量英语词汇习得应着眼于认知主体,分析学习者领悟、产出潜在词汇的能力。从英语心理词汇的组织和发展表征入手,探讨符合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提高其对英语的可理解性、可记忆性和能产性,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英语词汇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剑波,论词汇习得及汉语对第英语言词汇习得的影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92.
[2]熊锟,心理词汇的表征与英语词汇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外语学刊,2007(5):135.
作者简介
郭京红(1967-),女,山西晋中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