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双廷
【摘要】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杰维斯在其代表作《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中,创立了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该体系从决策者层面入手,观察和分析决策者的心理认知因素对制定国家政策的影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杰维斯在构建这一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结合大量历史数据,充分证明了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杰维斯及其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理论,并简单分析了其所运用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关键词】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知觉;错误知觉;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以下简称《知觉》)是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杰维斯于1976年发表的著作,其中全面阐述了杰维斯原创的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在《知觉》这本著作中,杰维斯娴熟地运用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一、杰维斯及其《知觉》
罗伯特·杰维斯于194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1962年毕业于奥柏林学院获学士学位,196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杰维斯著述甚丰,主要分布在三个相互关联的国际政治领域:战略性互动(包括核威慑和无政府条件下的合作)、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复杂系统效应和非本意结果。其中,《知觉》是其最成熟的理论著作。
《知觉》共四个部分,分十二章。
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分三章。作者介绍了知觉的概念,探讨了决策过程中知觉的重要性;讨论了影响行为体行为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构建了根据行为体过去的行为推测其未来行为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威慑理论和螺旋模式这两种国际关系中使用的心理学理论及其存在的不足。
第二部分分析知觉的过程,分四章。作者主要分析了决策者如何处理信息,以及如何形成、维持和改变自己对国际关系和其他行为体的认识,具体地探讨了理性相符和非理性相符、人脑中处于前沿位置的内容对其知觉的影响、历史经验教训对知觉倾向形成的影响,认为认知相符、诱发定势、历史包袱是错误知觉形成的主要机制,并证明人的观念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部分讨论经常发生的错误知觉,分四章。作者着重评析了统一性知觉、过高估计自己作为影响者和影响对象的重要性、愿望思维以及认知失调四种错误知觉,并证明决策者经常出现这四种错误知觉。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一章。作者讨论了决策者怎样才能够将错误知觉减少到最小程度,提出要采取可靠措施,加强采用可靠信息的强度,减少决策者顽固坚持原有认识、不认真考虑自己所做决策就下结论的现象。
上述各个部分和章节共同构成了杰维斯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而杰维斯在建构其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娴熟地运用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二、实证主义及其研究方法
公认的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他明确地将科学方法规定为实证方法,并将实证方法与形而上学的思辨方法对立起来,提出拒斥形而上学并以科学方法取而代之。他在《论实证精神》中认为,“实证”一词包含了四层意思:一是与虚幻对立的真实、二是与无用相对的有用、三是与犹疑对立的肯定、四是与模糊相对的精确。自孔德和穆勒提出“社会实证主义”以来,实证主义在各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特征,经历了诸如批判实证主义、经验批判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等阶段,最终在20世纪中期之后汇入到语言分析的哲学潮流中。它以其强势、鲜明的科学特征,为20世纪前半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框架提供了主流的研究路径。实证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发现自然规律或存在于事实中间的恒常关系,并认为这只能依靠观察和经验才能得到。实证主义将知识等同于理论,强调认识的途径和建构理论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受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并且主张以一整套固定的“科学主义”原则和标准衡量知识增长。关于科学理论的客观实证与演绎逻辑原则统一的逻辑主义观点、只有经验可以证实或可以证伪或定义为真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的实证原则、观察的相对客观性即可以独立于理论的认识论假定,以及建立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并试图发现可观察现象之间超越时间界限关系的因果理论等科学哲学和认识论学说都成为实证主义的基本假定。
二战以后的国际关系学主流学派基本上遵循了一种根据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建立的研究程序。这个研究程序包括了四个重要内容:提出研究问题、确立理论框架、收集系统数据、使用数据进行验证。
三、《知觉》中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应用
杰维斯在《知觉》中建构其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过程中,遵循了上述实证主义研究程序的四个重要内容。
1、提出研究问题
任何科学的研究都始于研究问题。在研究人员中有一句俗语:找到一个好的问题,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波普尔认为科学和人类知识的增长总是始于问题、结于问题。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问题会越来越深刻,并且会导致其他相关问题。研究问题应该是始于思维的困惑,当我们发现经验解释不了的现象,或者是现有理论解释不了的客观事实,或者是观察到的客观事实与预期不符时,就产生了问题,并需要我们做出解答。按照实证主义的研究步骤,研究问题应具备以下条件:(1)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对现有理论的分析或批判性梳理,或是基于对客观事实的观察;(2)问题的提出可以导致确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3)问题的解答可以受到可观察数据的检验。
杰维斯在《知觉》的导言中一开始就问道:“错误知觉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决策中常常发生什么样的知觉错误?对政治和其他行为体形象的认识是怎样形成和改变的?决策者怎样依据信息做出推断,尤其是从与他们自己的观点相矛盾的信息中做出推断?”显然,上述问题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但《知觉》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在行为体双方均不希望冲突的情境中、在本来是可以合作的条件下,会发生冲突和争斗,会拒绝合作而走向战争?”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杰维斯承认许多优秀国际政治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无疑是国家之间冲突和争斗,甚至走向战争的重要原因。但他认为,过去在体系层次和国家层次上的诸多研究成果,不能充分说明国家之间的战争和和平行为,因为国家的对外决策是由人做出的,而作为决策者的人与普通人存在一样的认知局限,所以难免在判断其他国家的行为和意图时出现错误知觉。为了回答上述《知觉》中的核心问题,杰维斯提出,国家之间之所以发生冲突,是由于决策者的错误知觉影响,进而明确了《知觉》中研究的两个重要变量:知觉(错误知觉)和行为体行为。又由于国际关系史数据的大量存在,使得杰维斯的理论假设可以受到可观察数据的检验。
2、确立理论框架
理论是对研究问题提出的答案。在研究设计中,理论往往是以理论假设的形式出现,研究人员需要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在学术界,人们对研究工作应该是“假设先行”还是“观察先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假设先行”可能会限制研究人员观察问题的角度,因为假设本身已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识的影响,但是确定研究问题之后,假设则自然地会先于观察,因为如果没有假设,研究人员将不知道要观察什么。而要对研究问题提出适当的答案,就要提出新的假设和大胆的猜测。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要求,理论假设应具备以下条件:(1)包括明确的理论假设,即研究问题的可能答案;(2)假设含有明确的变量和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陈述;(3)假设可以被观察数据所证伪,即任何假设应含至少一个零假设和一个备择假设。
杰维斯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同样的客观世界和客观事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应对行为、带来不同的决策。因此,如果不考察决策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对其他人的认识,就无法解释重大决定和政策是怎样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些认知因素构成了部分行为的近因,其他层次的分析无法直接说明这些认知因素是什么。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当一个人接收到信息或是受到环境中刺激因素刺激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对这一因素的知觉。杰维斯《知觉》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引入“知觉(错误知觉)”概念,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以决策者个人为研究对象,从最微观的层次研究国际政治问题。
在决策者这一微观层次上面,杰维斯对国家冲突行为的假设是:国家决策者在不确定的国际条件下,很容易发生错误知觉,并且大多数这样的错误知觉是夸大对方的敌意,将对方国家视为具有冲突意图的对手。由于互动的双方都趋于发生这样的错误知觉,冲突的几率就可能明显大于合作的几率。所以,在杰维斯的研究设计中,他确定了两个变量:一个是最微观层次上的国家决策者知觉,这是他的自变量;一个是国家之间的冲突行为,这是他的因变量。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是:国家决策者的错误知觉可能加剧国家之间的冲突,甚至导致国家之间的战争。杰维斯的目的就是试图证明,决策者对世界和其他行为体的知觉常常会偏离客观实际,而这种偏离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人们正确理解的,而且是能够被客观观察数据所检验的。
3、收集系统数据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要求,理论假设必须得到观察和试验的严格验证,验证的关键是数据。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必须是系统数据,因为只有系统数据才能够保持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可靠性。所谓系统数据,是指根据研究设计需要,具有可信度、精密度和精确度的数据。系统数据既包括数据产生的过程,还必须具有可重复特征,亦即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重复使用同样的数据,并根据使用的规则,得到相同的研究结果。
系统数据包括量化数据和非量化数据,历史数据即属于非量化数据。杰维斯对历史是十分熟悉的,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了如指掌。他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这一特长,在《知觉》中使用大量的历史案例作为其研究的系统数据。
杰维斯在介绍自己所选用的案例时称,“我使用的案例是具有大量证据的历史案例,并且这些证据经过历史学家的充分研究,达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见”,“我研究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仅选其中哪些频率很高的错误知觉现象加以分析”。在《知觉》中,杰维斯对历史数据的使用有详有略,有些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只有寥寥数语,但从其大量注释中可以看出,其所使用数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4、使用数据进行验证
实证主义研究的最后一步是用收集到的系统数据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理论假设被接受还是被证伪都要取决于使用系统数据的验证结果。如果系统数据支持理论假设,验证结果为真,则表明理论假设成立;如果系统数据不支持理论假设,验证结果为否,则表明理论假设不成立,需要进行进一步修正。而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将理论与事实进行比较的过程,通过这种比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拓宽学科领域,增加人类知识。
杰维斯在《知觉》中提出理论假设之后,进一步使用历史数据对其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以证实自己的理论假设。在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杰维斯发现心理学理论中的认知相符、诱发定势、历史包袱等三个导致错误知觉的重要机制在国际政治领域中同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致决策者极易形成错误知觉,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形成或加剧国家之间的冲突。例如,杰维斯在《知觉》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时指出,希特勒认为英国和法国不会因为波兰而参加战争,因为以前英国和法国从来没有为波兰人作战过,但是希特勒没有认识到,正是因为德国的节节胜利使英国和法国意识到,德国的野心是没有穷尽的。这说明,希特勒之所以对英国和法国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是因为希特勒认为英国和法国仍旧会采取历史上采取的行为,证明历史包袱在决策者形成错误知觉时确实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讨论了错误知觉的形成机制之后,杰维斯进一步分析了统一性知觉、过高估计自己作为影响者和影响对象的重要性、愿望思维以及认知失调等四种经常发生的错误知觉,运用大量历史数据,证明即使是再明智的决策者也经常出现这四种错误知觉,进而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通过恰到好处地使用历史数据,杰维斯证明,其理论假设是受到了历史数据支持的。
四、对杰维斯研究方法的反思
毫无疑问,《知觉》是国际政治学领域公认的大师级著作,杰维斯将认知心理学与国际政治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方法被认为是极具开创性的,而其从决策者这一微观层次进行国际政治研究,对理解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亚历山大·乔治在评价《知觉》时就说:“它对心理学理论以及有关知觉与错误知觉的研究进行了创新性、关键性的综合分析,并以一种具体的、富有启发性的方式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以更好地理解决策者是如何判断与处理国际政治中的紧急情况的。”
杰维斯在《知觉》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对历史数据的娴熟应用。其所引用的史实,有当事人的对话记录,有领导人(决策者)讲话原文,有历史事件亲历者对事件的描述和反思,也有引用的被广为接受的历史事件研究成果。对于这些历史数据的使用,杰维斯也有详有略,但共同之处是,对于其提出的每一个论点、每一个理论假设,杰维斯都用真实可信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印证、检验,增强了其理论的可信度。秦亚青教授称:“许多国际政治研究人员使用历史数据,但是像他这样如此娴熟、如此精到的学者实属少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进行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国际关系史的学习和研究,增强对重要历史事件真实情况的深入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知觉》中使用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应该说是经典的,符合实证主义的研究规范。但《知觉》对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建立也不是全无问题。首先,实证主义用于研究社会问题是否可行,其结果是否可靠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怀疑。例如,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试图应用自然科学的范式,假设社会现象跟自然现象具有相同的性质。但社会科学的现象学家则提出,实证主义社会学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其次,就《知觉》中所使用的历史数据而言,主要是凸显了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强调的是决策者的个人认知行为,但却忽视了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决策者个人认知和心理活动形成的影响,没有从更深层次上发掘错误知觉的形成原因。再次,《知觉》试图通过分析国际政治活动中的错误知觉及其形成原因和种类,从而为消除错误知觉提供建议,但什么样的知觉是错误知觉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从杰维斯使用的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出,他人认为是错误的知觉对于决策者个人来说可能是正确的知觉,决策者可能会认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因此,错误知觉的消除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杰维斯, 著. 秦亚青, 译.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1.
[2] 米俊绒, 殷 杰. 实证主义与社会科学[J]. 山西: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25(3):21-25.
[3] 秦亚青. 实证主义与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M]. // 秦亚青, 著. 权力·制度·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研究文集.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275-283.
[4] 波普尔, 著. 邱仁宗, 段娟. 译. 无穷的探索:思想自传[M].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4:317-318.
[5] 阎学通, 孙学峰. 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