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

2020-12-06 10:27雷艳佳周丹丹梁春贤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

雷艳佳 周丹丹 梁春贤

【摘 要】本文以创建高水平职业教育为目标,在“三教”改革背景下,对高职公共关系实务课程进行诊断,针对教师能力不足、学生不重视、教学方式方法亟须改进等问题,从建设“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重构现代化教学方法、创建“职业化”实训模式、科学整合教学资源库、持续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期达到适应行业市场发展需求,提升课程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三教改革 高职 公共关系实务课程 教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079-0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在信息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专业的公共管理人才十分匮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治国理政能力的提升。

“三教”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公共关系实务是一门涉及人文、心理学、社会学、广告学等领域的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关系知识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再到创新升华的过程,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沟通的技巧得到加强,并开始具备危机管理能力。公关素质被誉为通向21世纪的绿卡之一。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实务课程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从“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现代化教学方法改革、职业化实训基地构建、教学资源库科学整合等方面对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一、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能力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师缺乏系统的行业及职业的培训与锻炼。公共关系实务操作机会的缺乏,导致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够紧密,更不要说教师公共关系思维意识的养成。加上有些教师工作量比较大,不止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专业教学研究任务也很重;公共关系实务又是基础课程,因而很多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容易导致课程教学照本宣科,不知其所以然,教學内容陈旧、枯燥、无趣。

(二)学生不重视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通过单独自主招生或者高考而来,尽管个人独立自主意识较强,视野也比较开阔,对于互联网比较敏感,接受新东西比较快,但是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较低,上课手机不离手,注意力很难集中于系统的学科知识,对于不感兴趣的知识原理很少参与,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公共关系实务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属性使学生很难真正重视起来,教学互动也不易展开。

(三)教学方式方法亟须改进

当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也产生极大的冲击,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但很多公共关系实务课程的教师深受“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影响,以单向灌输为主,尽管也采取项目化的教学任务设计,但课堂教学仍然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较少,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引进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网络教学,但平台资源贫乏,操作比较烦琐,使用效果不佳。

二、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1.组建课程模块师资团队。本着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在建立专业的课程教学团队的同时,实现专业师资共享。以学校或专业群为基础,组建“松耦合”的课程模块师资团队,专注于课程模块的教学工作,深耕某个技术领域,营造培养大师级工匠的师资条件,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2.构建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团队。一线企业行业的优秀骨干掌握最新专业技能和动态,构建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团队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意义重大。因此,聘请的兼职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技术认证),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全员、全方位进入课堂,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拓展自己的知识深度与宽度,对于陈旧的知识、陈年的教学案例和旧的教学方法要及时摒弃,而且应关心国内外社会大事,关注最新前沿科技发展,心怀天下,搜集最新发生的公共关系案例,为学生带来最新的、最具挑战性的事例分析,让学生及时接触原汁原味的公共关系实践,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取满足感。此外,公共关系实务教师应该利用假期或其他的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积极参与企业或者其他公共关系专门机构的公共关系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这样,教师才能够传授给学生非常实用的公共关系知识原理和技巧。

(二)重构现代化课程教学方法

1.搭建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已是职业教育达成的普遍共识。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师应积极探索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入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超星、智慧职教平台,使课程内容根据公关职业标准重组细化,科学设计线上线下教学任务,互补连贯,恰当呈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夯实基础、突出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更加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体现“教、学、做”为一体,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革。

3.灵活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教学要从授课对象“喜操作、厌理论”“喜新奇、弃传统”的学情出发,持续优化、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行动学习法,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法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通过示教、角色扮演、仿真实训、见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构建“职业化”实训模式

1.以校内跟岗实训为基础强化技能。设置校内跟岗实训环节,安排学生到学校各部门跟岗,强化学生技能,如学生在接待中的公关礼仪、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各项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策划及危机辨识、处理能力等。校内实训不仅满足课堂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岗位技能的提升。

2.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施项目教学实践。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依托,将项目与教学结合,组织学生在工作中体验公关调研、策划、实施和评估的真实工作过程,深化理论认知,实现教学与职业标准、市场需要的衔接,学生能够“真学”“真懂”。

3.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无论是从创业者的自身素质、人际沟通能力、项目策划能力、危机处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还是从创造性思维、传播思维、团队合作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公共管理教育与创新创业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程教学中,依托实训基地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在创业情境项目中提升对公共关系的认知和使用能力,着重培养创造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素质。鼓励学生承接合作企业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孵化价值的项目,并且申请专利权。

(四)科学整合课程建设资源库

1.加强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建设、配备与课程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微课、在线课程、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日常教学。

2.科学选用、编制课程教材。根据专业办学特色与需要,优先选用校企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并能根据行业的发展及时修订、更新。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应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吻合,与教材内容相配套,能较好地体现专业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五)持续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公共关系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考核中应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实行教学“两个阶段、三方参与”的评价方式,即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学习的基础、提升两个阶段,通过专任教师、企业教师、学校小组同时参与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模式,更有效、客观的反映教学效果。同时,积极推行“1+X”证書制度,鼓励学生考取公关员、策划师等资格证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把“三教”改革作为提高公共管理专业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对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师、教材、教法上的诊断与改进,可以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项目实践—创新发展”的学习路径,先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技能,再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和促进新技术领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并在知识技能迁移过程中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形成新的、复合型的知识技能结构,最终达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维佳.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学创新应用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5).

[2]张慧.基于行动导向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

[3]戴雯.基于服务学习的《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改革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

[4]娜日松.高职高专公共关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8).

[5]王怡.公共关系教学改革与五位一体的互动式教学新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7).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桂教职成〔2018〕65号);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0KY43015)

【作者简介】雷艳佳(1983—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社区管理与服务;周丹丹(1981— ),通讯作者,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梁春贤(1974— ),男,湖南娄底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药学、卫生服务与管理。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高职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策略思考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如何践行“三教改革”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