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讲好陶瓷故事

2020-12-06 10:45吴丹妤
卷宗 2020年26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

摘 要: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当前高校第二课堂教改新举措,项目组充分研究后,以景德镇陶瓷大学大学生为实践对象,通过第二课堂项目《用英语讲好陶瓷故事》实践,将历史书籍中的陶瓷文化变得可感知、可触摸,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陶瓷文化、认同陶瓷文化,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陶瓷故事,弘扬陶瓷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陶瓷故事;英语;第二课堂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81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改项目“多语种讲好陶瓷故事:第二课堂校本化、特色化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1 背景介绍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分享,也是增进国家间深度交流的有效渠道,更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故事中蕴藏深厚的传统文化,也承载中国的现代发展,用世界语言重述故事,实现文化外宣,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是当今涉外各领域从业人员必备的素养。

陶瓷,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符号,使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景德镇陶瓷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陶瓷为特色的多科类本科高等学校,有责任、有义务顺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用多种语言梳理好、宣传好中国陶瓷文化,讲好中国陶瓷故事。

2 学情分析

要向世界讲好陶瓷故事,有两个重要条件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一是要依靠国人的智慧与技术将陶瓷文化的璀璨与异彩纷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二是利用好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除使用本民族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外,也要用世界能听懂的语言,讲述地道的陶瓷故事,这才能使中国陶瓷文化更广泛而普遍地传播到世界,更深入而久远地流传各地。

景德镇陶瓷大学在课程设计中基本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或多或少修了陶瓷类的课程,对于陶瓷文化有着最基本的了解。在项目组的200份问卷调研中对于陶瓷文化感兴趣的占79%,对于传统陶瓷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发展是否有意义这一问题选择“是”的有54.5%,陶瓷文化是陶大学子感兴趣、有涉猎的话题。但是在校园里,大多数学生包括外语专业学生对于陶瓷英语的词汇量薄弱,无法准确用英语讲述陶瓷的相关讯息。

目前,我校以第二课堂为平台,针对语言学习实践开展了许多类型的尝试,如开设外语商务实训、话题实训、口译实训等课程,组织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综合能力大赛、配音大赛等多元化的外语活动,一定程度的丰富了学生的外语学习形式,提高了外语应用技能。但目前的第二课堂活动,存在学习形式单一、内容缺乏特色等问题,与国内、省内其他工科类院校外语教育区别不大,没有针对我校特色设计教学内容。如果能通过此次第二课堂项目《用英语讲好陶瓷故事》的促进激发大学生们在这一块的兴趣,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促进教学工作:1)在学生学习常规外语课程的同时,使他们具备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一门或数门外语课程开展深入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在校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外文研究能力,使专业型人才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与国际交流合作能力。2)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开设陶瓷特色外语学习实践课程,有助于不同专业人才了解、热爱、钻研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有助于专业陶瓷学科人才深入对比研究国内外陶瓷历史与发展创新最新成果,有效提升我校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3)通过培养具备英语语言能力与陶瓷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有助于提高本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促进中国陶瓷文化与不同国家的陶瓷文化、产业、市场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释放陶瓷经济新动能。

3 实践过程

1)项目试点。项目组在实践初期,曾大量阅读相关陶瓷文献,从文献中选取一些陶瓷历史文化小故事,小范围在语言专业学生社团、协会中试点,组织有语言基础的同学们进行分组翻译,在实践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并且最终也有了一些成果,但是邀请专业的语言教师审核后发现翻译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生硬、干涉。项目组经过调研,发现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学生本身对于陶瓷文化知识一知半解,在翻译的时候多数采用直译形式,导致最终成品虽然能看懂,但是枯燥乏味,难以激起阅读兴趣。二是古籍中的历史角度、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距离太过遥远,学生对此缺乏代入感,翻译起来也就缺乏真情实感。三是协会中的学生大多数是大一、大二年级组成,在日语、法语翻译技巧、方法的专业素养上有限。

2)项目实施。项目组在试点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一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其他语种翻译技巧、方法素养不够的问题,在本次实践中选择了大学生语种中最普及的英语作为翻译语言;二是通过《如果陶瓷会说话》诗文征集大赛活动让大学生们全程体验、参与到陶瓷文化故事创作、展演中来,最终将诗文征集大赛的优秀作品由创作者、参与者、英语专业素养较好的同学们一起组队进行精华选段翻译、展示。(1)陶瓷主题诗文征集。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承载着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漫漫历史长河中,流传着无数的陶瓷诗篇、历史传说。但是长篇大段的历史终究是枯燥的,愿意去认真阅读了解的大学生毕竟在少数,但是通过诗文征集的方式可以把这少数的学子遴选出来,并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进行加工,将历史中的精华片段再次展现出来,这次诗文征集项目组一共征集到了200余篇诗文,经过初审、复审、大众投票,最后精选出6篇佳作《凡土记忆》、《归》、《花间瓷引》、《陶然》、《远山深处的秘密》、《开窑》,有以小说的形式纪念1949年建国时期景德镇的民间匠人的陶瓷故事的,有以散文形式描绘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的器型、纹饰、釉色之美的,有以剧本形式描绘博物馆展品的前世今生的等等多种文字表现形式让那些历史变得鲜活起来。(2)陶瓷主题诗文展演。通过微信公众号的线上推广、图书馆的线下展览,我校的大学生们对于这些优秀诗文作品產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进一步固化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让文化的传播更为多样化,项目组组织学生对于6篇获奖诗文进行了舞台创作,通过话剧、朗诵、舞蹈、走秀等多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诗文的内容演了出来。(3)用英语讲好陶瓷故事。在前期陶瓷文化氛围的渲染下,参与、观看过的大学生们已经对陶瓷故事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在特殊时期多数大学生无法出门,对于网络讯息较为关注的时期,项目组组织英语专业相关协会的同学成立线上小组对整个活动用英文进行了宣传报道并且发布在微媒体;同时选择在大学生空暇时间比较多的暑期组织创作者、参与者、英语专业相关协会同学们组成小组对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精华选段翻译、展示。

3)项目未来。以上仅仅是一次用英语讲好陶瓷故事的实践探索,在未来项目组会不断结合时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来宣传陶瓷文化,例如抖音、B站、知乎等,使大学生真正做到“外化与行,内化于心”。

4 总结展望

本项目中,有陶瓷文化、有诗文、有展演、有翻译、有新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教学活动,从诸多角度、层面悄然渗入陶瓷文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他们从历史长河中汲取创作元素、在舞台表演、观看过程中去了解传统文化、在语言翻译过程中去读懂中国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我校大学生对陶瓷文化的认同,更加重视陶瓷文化的传承,也提高了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岩,李漪妮,张佳涵,瞿钧.外语院校特色思政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实践——以大学外语教育专业课为例[J].青年发展论坛,2017(03).

[2]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

作者简介

吴丹妤(1987-),讲师,硕士研究生,江西景德镇人,研究方向:陶瓷文化、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英语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