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莹
摘要:从来的教学,大体上都是一课一课教。这种教法自有它的优越性,但是不利于总体概念及其思想的形成。因此,单课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应当结合进行,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项目化学习便是单元整合教学的一种有益的方式。
关键词:单课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 项目化学习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材编排的内容为:教室有多长-课桌有多长-1米有多长-练习;安排4课时。教学这一单元,我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项目化学习。
一、学习过程的具体描述
教学楼的旁边是校园的博雅厅,厅中间有四根立柱,横截面是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我把课堂设在那里,布置了第一个学习任务:测量柱子一周有多长。
离开课时前,我问:你会用什么工具去测量?不少同学拿出了直尺。在这之前,学生接触过直尺,知道可以用尺子去测量,我便没有再讲直尺的使用方法,想让同学们自己去摸索。我把他们带到柱子旁边,男生5人一组,女生5人一组,让他们开始测量。
每个孩子都拿着一把直尺开始放在柱子上测量。比来比去,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尺子太短了,不够长,怎么办呢?有些人问我,我只笑笑。男生队首先想到了要合作,于是就把所有尺子连在一起,一刻度一刻度的数厘米数。最后虽然有些零刻度没对齐,但是数出了一个具体的数据。女生则回课室拿来几本书,先测出一本书有多长,然后拿同样大小的书,用书把柱子围起来,再把这些书的长度加起来,得出这个柱子一周的长度。可是实施起来又有新的问题,书围了一圈,最后一截儿一本书太长,半本书又少了,这又怎么办呢?最后女生想到剩下那一截儿用尺子量,最后再加进去,可计算方面遇到了问题,没带草稿本,心算算不清5个以上的两位数连加,便跑回课室去拿笔和草稿本来计算。男生则去找来一根线,先用线比出柱子一侧有多长,然后趴在地上测量线的长度。这次测量注意到零刻度对齐,比第一次更精确,但男生测量柱子的一侧有多长后把这个数加了四次,就当做一周的长。很快他们发现了错误,把立柱的横截面看成了正方形,以为四条边是相等的。我拿着线测出相邻的边不相等,而是对边相等时,男生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个是长方形。
然后我们回课室总结。男、女生组汇报了各自测量的结果及其使用的方法,结果男生和女生都没把立柱横截面周长精确的测出来。同时提出了各自的问题:不清楚到底该怎样合作,也没带草稿本无法计算,对尺子使用不熟悉,尺子不够长…… 我一一作了解答,并对矩形四条边的特点做了讲解,又做了几次使用直尺的强化训练。最后我问同学们,现在你们想怎么办?能快速测量这个柱子的周长吗?
大家便着手设计新方案。大家一讨论,最后认定的方法是自己做尺子。下课铃响了,好多人叹了一口气,便又准备上别的课。
……
到正式上课,大家汇报自己的想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我再对其中用到的知识点作了系统的总结,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这次尝试实现了三个突破
一是突破了单课教学的壁垒。可以说,自从班级教学以来,都是一课一课教,而且,大多数学校都要求一课时一课时的备课。
这种教法自有它的优越性,但那是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尽管知识落实的程度可能比较高,但是总有或多或少的碎片化,不利于总体概念及其思想的形成。
二是突破了课室的界限。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室内室外交叉进行,实践操作中室外,具体的知识学习在室内。
三是突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程序。离开课室去测量,明知道计算时要用本子,可我没有提醒学生们带本子,让他们自己真正要用到本子时,自发的去主动完成这个需求;柱子横截面是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我在测量之前没有提前温习一下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而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疑惑,产生思考,待回到课室再进行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这就实现了先学后教。
三、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体现了国际IB理念的探究精神
同学们在测量时,发现了自己储备的数学知识不够,很多次主动向我询问需要用到但还没学过的数学知识,比如三位数加三位数,四位数加两位数。这些知识他们能通过两位数类推得到,但不太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我顺势加以指点,他们便豁然开朗,信心满满的继续计算。再如我指出100厘米=1米,孩子们就问了,那1千米等于多少?分米又是什?cm和mm又是什么?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像一颗落入学海的石头,激起孩子们对知识的千层兴趣。这就是探究,能培育学生探究精神及其探究思维。
四、项目化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这样的项目化学习,由于创造了很多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和条件,同学们会不断发现和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促使他们去探索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体验;数学学习不仅是学会做题,更是一种数学思维体系下的数学素养的生成过程。
有些题型他们无法在课堂上得到切实的训练,这样就导致练习册上的题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我一讲解,他们就能根据测量时的经验,很快速的回答出来。这次课结束以后,还有同学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去测量一下运动场?”我高兴的把他抱了起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我打心底里感到开心。这样的项目化学习、这样的课堂对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不是已经做到了几分呢?
五、项目化学习需要考虑好学生的差异
我提出问题以后,能清晰的看到每位学生拿到问题时的状态,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平常阅读量大数学思维好的学生,知道这个问题应该从何处着手開始思考与操作,而平时阅读量不大数学程度不够高的学生会完全一脸不知所措。经过这一次的课程探索,我觉得很有必要在一堂课中,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孩子,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能问出问题就已经是值得鼓励的事情,老师应该立即回答,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吸收知识;而对知识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学生,老师可以提供线索,让他们充当侦探的角色,自己去查找知识的真相,在查找过程中又能吸收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