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娟
【摘要】自主点心就是在固定的区域,规定的时间段内,吃什么?吃多少?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食用。幼儿园真正的从“小细节”看幼儿在食用水果点心时的“大学问”。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操作,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等,都体现着教育的智慧和契机。在一步步尝试和调整中,孩子们逐步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及规则,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当日规定的量适宜拿取,做到有序不拥挤,吃完不浪费,随拿随清理,自觉遵守各项约定。
【关键词】幼儿;自主点心;实施;价值
实施课程游戏化以来,我园在省群专家团队手把手的指导以及其他姐妹园的经验分享中学到了很多。经过不断的吸纳、调整、丰富,我们幼儿园在环境、材料、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质的突破。尤其在餐点环节,我们实行了自主化、自助化的方式。我们真正地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改变了传统替代的服务模式,尝试逐步放手,引导孩子慢慢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一、尝试实施自主点心
我园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求答案,围绕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支架中的支架: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我们选择餐点活动中的“水果点心”环节作为重点关注和突破的内容。让幼儿自主选择食用水果点心,享受自己支配时间安排内容的快乐时光。
(一)初次尝试
在遵循孩子意愿的基础上,我们带着一丝担忧和顾虑,开展自主点心的尝试。
首先,从一个大班开始试点。提前跟孩子们商定规则,在一定的时段内按照标记卡上的内容,把水果、点心按量吃完,规定的时间段为上午9:00-10:30吃水果,下午2:30-3:30喝牛奶吃点心。在这次尝试中,由于孩子们是第一次参与,老师们也是第一次放手,不知道关注的重点,导致有一半的孩子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后来,我们把当天进食点心过程的照片和录像回放给孩子们看,让她们自己来发现哪些地方比较好,哪些地方出现问题了,然后再和孩子们商量怎么改进。比如针对卫生、不安静进食、拥挤、不做标记、个人持续时间长等行为展开讨论,共同确定文明自主食用点心的公约内容。
(二)总结梳理出现的问题
1.孩子不认识钟,没有时间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进食,老师要不停地提醒,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行自主。
2.班级孩子比较多,没办法及时了解每个孩子食用的情况及食用的量,喜欢吃水果的孩子吃的多了,不太喜欢吃水果的孩子甚至没吃等情况频繁出现。
3.由于缺少经验,过程中的护理,卫生的整理不及时。幼儿8人一组到生活区食用水果点心,但每个人用完之后的卫生清理不及时,不彻底,对于后面的幼儿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调整之后的再次尝试
(一)水果点心准备
操作工具的选择。首先是放水果点心的容器,每班配备加盖保温桶8个、餐盘四个,防尘罩1个、湿纸、抹布若干、水果点心标记卡每人3组、数量卡2个等。其次就是准备两张桌子,放在生活区。保育员老师带领当天值日生提前10分钟将水果、点心准备到位。他们把带有图片和数字的水果数量卡,翻到当日食用水果的那一页,放到生活区供孩子们参考。另外,他们还准备好辅助材料,8个点心盘,一包湿抽纸、2块小抹布,供孩子们使用。虽然是小环节需要的一些辅助材料,但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关注细节才能慢慢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教学老师则是通过视频、儿歌、谈话交流等形式,在集体活动区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前谈话。同时交代点心食用的注意事项,介绍水果名称,营养价值,强调要遵守的公共约定,如先来后到、相互谦让不争抢、保持距离不推搡等,按照营养均衡的原则,每样水果都要吃,食用的时间可以自行决定,但是一定要按量拿取。同时还要学会节约,吃多少取多少,不够再取,但取到点心盘里的必须要吃完。采取自选自主的形式,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取,也避免了平均主义带来的浪费现象。
(二)可视化作息时间表的制作
1.孩子不认识钟怎么办呢?
追随幼儿,凡事都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时间表的制定更是如此。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初期,我们已放手由幼儿参与设计他们看得懂的作息时间表,但不够细化和完善。读了《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的第三章内容,结合孙莉莉教授的领读指导,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幼儿共同商量小班每个时段要做什么,并且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幼儿自己商量选择颜色来表示某一个时块。中大班:完全放手由幼儿来完成。
由于小班幼儿对枯燥数字不感兴趣,同时自己又不具备书写的能力,老师们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喜欢看图书,能够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遵循他们的学习原则,让幼儿在觀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用色彩鲜艳的图形区分时间段。各环节的活动内容,采取拍照片的形式张贴在对应时间段的后面,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中班的幼儿则是选用线形图。孩子们把一日各个环节中的相应的活动内容画出来贴在轴线内,这样什么时间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大班选择的表格式。把上午下午作为竖列,把每 个时间段作为横列,用 块 块不同颜色的长方形作为时间块,在对应的时间块里画出要进行的活动,有的像堆积木,有的重叠成小册,便于灵活运用。
孩子们只认识时钟的整点和半点,其他的时间不认识怎么办?跟孩子们商量后,我们决定把时钟拆了,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时间段,看到时针和分针指到哪一种颜色上,孩子们就能知道该做什么了。他们分工合作,完成时钟上时间段的标注,然后把每一段时间中要做的事都画上去。
2.孩子们分不清时针、分针和秒针?
我们老师尝试着引导孩子去分辨,先观察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区别,有长的、有短的、还有细细的。可是,有的孩子表示不理解。我们就和孩子进行研讨,怎么才能认识时针呢?讨论好久,这时就有一个孩子提出: “我们可以给它(时针)穿不一样颜色的衣服。”根据孩子的建议,选择黑色这个显眼的颜色,把时针穿上了“衣服”。
3.这么多孩子,怎么才能知道谁没吃呢?
我们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来进行讨论和设计。小班的孩子们选择使用对应的图片,水果(苹果代表)牛奶、小点心(面包代表)。中班选择使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寓意,绿色代表水果、白色代表牛奶、黄色代表点心。大班则直接就是姓名牌和彩色小夹子,吃完哪一样,就把对应的标记卡插到带有自己标记的杯子或者姓名牌上。生活老师和值日生通过观看墙面就一目了然,不会漏掉一位孩子。但老师们一定切记,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要以孩子为主;孩子们一定要全程参与其中,不要贸然为孩子们做决定。孩子的反馈,试用意见比成人“想当然”的做法要有用、有效得多。
(三)过程中的观察和管理
现在,我们老师改变了以往的替代式服务,更多的是观察和记录,观察孩子食用水果点心的量,遵守的规则,以及发现盘内的水果、点心不够及时续添。同时还要关注孩子吃完以后的自我整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和调整。另外,我们老师还要把当天孩子对水果的选择以及摄入的量,及时反馈给保健老师,便于她们对孩子进行营养摄入量的分析以及对食谱制定的更新,让孩子吃的好且不浪费!
三、我们的感悟
幼儿吃水果、点心的环节.看似平凡普通,其蕴含的教育契机不可估量。不要怀疑孩子能不能、会不会、行不行,而是要看有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操作去感知去体验。把权利还给孩子,注重过程中的价值,让孩子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课程游戏化六部支架支架四[S].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2014年.
【2】《3—6岁儿童发展指南》[S].教育部2012年10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