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020-12-06 16:04:51王文英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关键词:工具书习惯读书

王文英

(河南省永城市第三高级中学,河南 永城 476600)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其实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个人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终身受益。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语文读、写、听、说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语文行动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适合语文学科特性的,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较大促进作用的行为。所以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提高语文教学效益。那么,如何教育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养成以下几种习惯:

一、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叶老有句名言:“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它形象地论述了字词典等工具书在学习乃至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字词典等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更为重要,它有助于学生解决生字难词,提高检索、辨析能力。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往往不注意使用,因而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究其因,是学生懒,怕费事,盲从轻信,或是只查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对于那些虽识但意义模糊,用法不清的字词则轻易放过,时间长了,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如“望其项背”这个成语,如不追本溯源,那么使用时就会造成意义上的大相径庭。其本义为:能望见人的脖子和后背。比喻很快就能赶上,现在很多人却误用为:与别人相差甚远。像这样一类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胸无城府”“差强人意”“首当其冲”等。这些都要学生查字典记下积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科学求实的治学态度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宋人朱熹在《训学斋规》曾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涌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朱熹的经验告诉我们,认真读书要做到三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只是用口去读,绝非用心去读,所以掩卷茫然,不知所云。教育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感官读书实在是提高阅读效率的科学方法。不仅如此,读书不妨再加上一到,即“手到”。何为手到,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名言即是手到的科学解释。在读书过程中,必然会发现疑难之处,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自学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批、注。这一过程就是找出难点,扫清障碍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反复玩味的过程:就是初步领会、有所发现的过程。读书须经过“手到”。方可将阅读带入崭新的境界。使读者“见得亲切,知古人之用心处”(宋.陈善语)。在古汉语学习中运用符号法即是“手到”之例。教师规定出若干代表古汉语语法意义的符号,令学生牢记于胸,在学习古文时,通读全文,后深钻课文,利用工具书,抓住语法规律,运用这套自学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然后小组讨论,全班议论,最后教师评议。这样就通过“手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个个动手,人人争先,学习向纵深发展,学生学习兴越浓,教学也就顺水驶船了。

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可见思之重要。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想问题,力求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毛泽东说“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会懂得。”这就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学与思的辩正关系。思考能将所学知识连点成线,串线为面,合面成体,构或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能复习、巩固,学而不忘;思考又是理解与运用的桥梁,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能提高、升华,学以致用。然而,学生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他们不能将学思结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味地唯师、唯书,人云亦云,因而鲜有真知灼见。“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学习动脑筋,勤思考,益处颇多。徐迟的《黄山记》,写登黄山最险处鲫鱼背时“稍栗”。很多学生囫囵吞枣,把“稍”作“稍微”或“渐渐”解,这就和前文“最险处”相矛盾。通过研读,查阅字典,独立思考才得出正确结论,“稍”是“非常、最”的意思。正如唐甄在《潜书》上说的“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四、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有学必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向《问说》),由此可见问之重要。朱熹也主张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还要“善疑”,他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标志,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因而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善于提问,能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而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养成发言议论的习惯

发言议论的习惯就是“说”的习惯,这一习惯尤应重视,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最广,作用最大。然而,学生却最怕“说”,要让池们写一篇文章,读一份报纸还可以,但一让他们限时限材有条理地说,则多数人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令听者难懂。培养“说”的习惯,一要明确要求,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色,言之有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鼓舞性、感染性。二要加强训练,从易到难,从短到长,循序渐进。三要持之以恒,不可间断。“说”的功夫,实质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外现。

六、养成背诵摘抄的习惯

背诵不仅是语言能力训练的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多读乃至背诵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意义的深刻理解。不仅如此,背诵还有助于语汇的积累和运用,名言警句熟记于心,待为文需要时,呼之而出,随意驱遣。摘抄不仅是一种语言积累的方法,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的片断或全文,摘抄一部分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养成积累知识,积攒材料的好习惯,这将有助于学生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为今后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工具书习惯读书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诗词工具书二种
中华诗词(2019年2期)2019-11-15 08:27:56
诗词工具书二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0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