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乐教思想看音乐教学的特性
——音乐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传统资源

2020-12-06 23:06陈蓉盛广东省深圳福田区益田小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4期
关键词:乐教教与学乐曲

◎ 陈蓉盛 (广东省深圳福田区益田小学)

国家音乐新课标提出了从根本上转变音乐教与学方式的总体要求。为什么要转变音乐教与学的方式?这是因为,既定的教学模式忽视音乐教学的特性,把原本充溢着轻松、快乐、情趣的音乐欣赏、审美与创造之教学过程,搞成了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法的传授,剥夺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权利,压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使音乐教学失去了促进学生心灵和生命成长的育人功能。音乐教与学的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音乐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就是让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音乐教学的特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其心性迁移和人格养成。孔子的乐教思想,则蕴涵着对音乐教学特性的深刻揭示。从音乐教与学方式必须转变的角度说,越是大胆地开始新的道路,就越需要植根于本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

一、孔子乐教思想与智慧的简要疏解与分析

孔子志于道、志于学、志于仁而行六艺之教。所谓六艺,无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还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乐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孔子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仁与礼、乐的关系问题,借以强调一个人一旦缺少了内在的仁,就不可能学好礼、乐之艺,也不可能真正领悟礼、乐的内在真精神。反过来,也说明礼、乐之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增益生命之仁,在于促进生命和心灵的欣欣向荣成长,离开这一根本目的,礼、乐之教就变得一无用处了。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同一支曲子一直弹奏了十天,师襄子说:“可学新的了。”孔子说:“我已会弹曲子,可其中的理路还没有领会。”过了几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理路,可学新的了。”孔子说:“可我还没有领会作曲者的心志呢。”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得其志,可学新的了。”孔子说:“我还没有获得对作曲者人格气象的精神把握呢。”又过了几天,孔子似有所肃穆深思,展现出怡然仰望而见志高远的样子,说:“我知道作曲人了。皮肤深黑,形体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恩泽四方诸侯的圣王,若非周文王谁还能撰作此曲呢?”师襄子当即离座拜谢说:“这正是我名之为《文王操》的曲子啊。”

孔子音乐造诣之深,还体现在他能精到解读和形象地描述一部乐曲演奏过程的变化。他曾向鲁国的资深乐官太师表示,乐曲的演奏流程是可以理解的:开始是诸乐器合奏,谨敛而含蓄,随后的展开,经历盛大和谐纯一不杂,音色响亮而层次分明,抒情的展开象抽丝的细线一样绵绵不绝,末尾则进入高潮戛然而止。

孔子还有一些简短而意味深长的音乐评论,如他曾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评价《关雎》,借以强调音乐的功能之一是节制人们的哀乐情绪,乐不至于淫,哀不至于伤,以培植一种过有节制的生活、温和敦厚而又敏而好学的君子人格。

孔子在齐国听闻《韶》乐,如醉如痴,竟至于三月不知肉味,整个生命和心灵可谓完全沉浸在《韶》乐之中了。孔子与人一起唱歌,如果觉得那人唱得好,就请求他重唱一遍,而自己应和着那美妙的歌声一起唱。正因为孔子学习和欣赏音乐,专注之至,忘却一切地全身心投入,才能深刻理解音乐与天道人性的精神联系,理解音乐体现“近仁敦和”、“天地应和”的造化神功。“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八佾》)这里所说的“成”,既是指人格的圆满和生命的大成,也是指理想和谐之社群生活和公共之美的达成。孔子重视乐教,是因为乐是礼的升华,乐教对天地人神之间的和谐,对个体人格养成和社群福祉谋取,都有着特别重大的精神教化作用。

二、孔子乐教对音乐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深刻影响

尽管现代音乐从演唱技巧到乐器种类都与孔子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音乐教学的设施也更加先进和完善,但音乐的根本特性并没有变化,孔子的乐教思想,孔子的乐教智慧,对当今音乐教与学方式向着音乐特性的回归,对音乐教与学方式的创新性转变,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精神引领作用与思想启迪意义。

首先,音乐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具有深邃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活动,而不是纯粹抽象的知识技能体系。这就要求教师的音乐教学必须具有孔子那种整个生命和心灵完全沉浸在所教乐曲之中的全身心投入精神,才能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才能达成美妙乐曲与自身生命和心灵的融为一体,才能把孩子们带入具体的音乐情境,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也许作为音乐教师,并不具备职业音乐家的演唱技能和境界,但教师生命的投入学生的稚嫩心灵是能真切感受到并深受其感染的,从而感受音乐之美,并使自己的生命和心灵受到艺术滋养和精神陶冶。说到底,音乐教学的特性就是要把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让学生深刻领悟音乐的本质,并且能够自己欣赏、感受、体验甚或发现、创造音乐之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获得音乐教学的幸福感,在生命与心灵的成长中克服职业倦怠。

其次,要创设情景,让学生真切领悟音乐之为音乐的真谛。教学《法国号》时,我在课中安排了让学生欣赏大型管弦乐队的演奏会的环节,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你在这里都看到了哪些乐器?”接着学生一一作了回答。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美妙的音乐是怎样演奏出来的?每一种乐器都积极地发出自己不同的声音,所有的乐器都共同遵守乐曲谱系在适当时机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指挥家则是演奏家们共同遵守的生命化动态化的曲谱。各个音节之间也只有和谐才能形成美妙的乐曲,音乐的功能也是促进生命和心灵的和悦、和谐,促进人类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地人神之间的和谐,由此可以说音乐的灵魂是和,应和、和谐、和悦。随后再次欣赏整个乐曲,借以深化、升华学生对乐曲的审美感受。把对音乐的这一理解运用于教学过程,整个课堂就是一个交响乐队,老师是乐队指挥,而每个同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乐器手,都是乐曲演奏之集体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切身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从而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死气沉沉局面。

再次,以孔子乐教思想促进音乐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还体现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彼此的心灵的灵敏度,对乐曲的领悟更加迅捷,师生交流对话、生命应和更加顺畅,也更尊重音乐教学的特性。案例:教唱《小鸟,请到这里来》这首歌曲,如果抓住“请”字展开议论畅想,那就忽略了音乐教学的特性而当成语文课来教了。请小鸟到这里来,就必须用自然的语言来请,小鸟才能听懂,才能买账。音乐是自然的语言,鸟语专家赵欣如躲在浓密的树丛深化,然后惟妙惟肖地学鸟叫,结果把一大群小鸟都“请”到自己身边来了。借以深刻理解音乐是万物之灵的通用语言这一本质特性。听鸟语也是一种以大自然为师的生命学习,孔子的弟子公冶长就能听懂鸟语,由此可见,音乐也是人与大自然沟通对话的信息通道,倾听大自然的万千声音是很重要的音乐学习。旧的程式化教学模式一旦被打破,师生就进入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的良性循环的交流对话状态,课堂就变得像秩序井然的交响乐团的集体演奏一样充满感染力和想象力。

三、音乐教学之目的在于学生的个性开发与人格养成

旧的教学模式局限于没有生命和灵魂的音乐知识技能传授,不仅严重背离了音乐教学的固有特性,而且从根本上忽略了音乐教学乃至学校教育的学生个性开发与人格养成功能。音乐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突出和强调音乐教学之特性基础上,强化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以便更好地开发学生个性,提升人格境界。在这方面,孔子乐教思想与智慧给予我们的灵感启迪,同样是丰富而又深刻的。

乐由天作,最美妙的音乐是天籁之声。圣人作乐以实现天地人神之间的应和融通,使人的生命和心灵在愉悦融通中得以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地成长。因此,乐的本性是“近仁敦和”。这一点体现为音乐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就是教师要以仁者的爱人情怀,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自主开发学习潜能与个性的课堂空间。即使是学生不规范、有明显缺陷的学唱,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和心灵感受、演绎这支乐曲,也有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演唱个性和美学价值,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独具且值得尊重和鼓励的艺术创造。只有看到这一点,教师才能把和学生的关系看作是和自己人格平等的朋友、同学关系。称学生为“同学”,其最根本的涵义,就是表明老师有和学生一同学习的愿望和姿态。师生置身于其中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具有不同主体地位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切磋交流的空间。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习教学,并注意向学生学习。老师学习型人格的自然呈现,对学生会有一种天地不言春风化雨的润泽力和影响力。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由此得到体现。

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所具有的学习天赋与学习内驱力以充分信任,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促进学习型文化人格的自然养成。教《孟姜女哭长城》一课时,我力图把以前怠惰懒散的个人课前预习,转化成集体攻关型的自主性探索性团队学习。在明确总体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把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干专项学习,如,搜集关于中国地方民歌及代表人物的资料,搜集秦代历史资料并搜集关于江苏民歌的资料,搜集各地《孟姜女哭长城》的其他选段,搜集其他剧种选段并尝试演唱,学唱《孟姜女哭长城》,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殊学习禀赋自由组合,形成不同的学习攻关小组,组内和组际之间的交流、分享则贯穿始终。课堂教学阶段,由于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课前准备的充分,在学唱环节,无论是听辨音准还是模唱体味,其学习掌握能力的提高都更快更精到。展示环节旨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才能,充分施展其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借以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大气的人格品质。这样的学习过程,教师仅仅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引领和指导者发挥其作用,学生则成为有益于其个性发展及人格养成的自主自觉学习的主体。由此所体现的,同样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仁爱情怀与人格尊重。

历史的车轮虽已飞驶了两千多年,孔子的乐教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仍是当前音乐教与学方式创新性转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本文仅仅是做一尝试性的初步发掘。只要我们持续发掘下去,其中的音乐教学智慧就将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们音乐教学方式转变的创造性进程。

猜你喜欢
乐教教与学乐曲
楷书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父与子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语文课堂的乐教与乐学
“四乐教学法”初探
悲伤的乐曲
论孔子的乐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