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多元化发展探究

2020-12-06 23:06闫博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4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流行音乐音乐

◎ 闫博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

一、高中音乐课堂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中国教育以应试教育形式存在,很多高中教师往往将提高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摆在重要位置,并没有以高度重视的态度对待音乐课,导致音乐课存在感较低,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其发展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很多家长以及教师看来,音乐并不是必考科目,因此无需学习,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尽量压缩音乐课程的课时;另外,音乐课堂十分单一,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音乐形式多以流行音乐为主;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缺乏创新,呆板的教学往往引起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排斥,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

二、高中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策略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个民族都形成的文化特色不同,居住地不一,人们的生活习性也存在较大差异,音乐是人文性比较强的科目,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不同人们对待音乐的态度不同,喜爱的音乐各具特点,为此创造的音乐风格也多种多样,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教学软件的不断发展,音乐创造手段十分丰富,各种电音以及合成音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为音乐多样化提供可能,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当将多种音乐结合起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极具特色的音乐,不断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其音乐兴趣,创设多元化音乐课堂,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一)将不同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建立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一直以来,学生对流行音乐充满浓厚兴趣,忽视民族音乐,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存在排斥心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民族音乐大多是少数民族创造的结晶,然而,少数民族居住地大多处于交通落后地区,这些地区和学生生活所在地距离较远,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不够,无法将其和自己的生活衔接在一起;另外,流行音乐种类丰富,大部分流行音乐与当代青少年的情感主流相契合,当面对流行音乐以及民族音乐之时,学生难免会选择流行音乐;最后、人们总是不自觉的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割裂开,将其当作两种独立音乐形式。实践表明,不同音乐之间是相互贯通,而非孤立形式存在,为保证高中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师应当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建立密切联系,以此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热爱音乐。首先,教师可将便于唱颂的民族流行音乐引入课程,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调查学生平日所喜欢的流行音乐歌手,并为学生播放和此歌手有关的民族音乐,例如:周杰伦的《菊花台》,歌曲最后所使用的乐器为葫芦丝,葫芦丝为少数民族音乐的标志性乐器,该歌曲将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和流行音乐建立密切联系,动听的旋律让人为之陶醉。其次、教师可在音乐伴奏之下为学生少数民族风俗播放其特色音乐,比如:教师可为学生展示泼水节视频,并在播放视频过程中,让学生欣赏傣族独具特色的音乐。

(二)将音乐课堂和中国风建立密切联系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中国风类型的音乐具有浓厚兴趣,所谓歌曲的中国风也就是歌曲创作者在音乐作品中融入中国特色文化,这样不仅能够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中国文化魅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教师有必要将音乐课堂和中国风建立密切联系,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为学生播放《苏三说》,并配以解释,即歌曲京剧色彩十分浓厚,京剧是彰显北京地区文化以及历史底蕴的重要戏曲,能够反映北京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特色,由此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其次、教师可使用PPT为学生展示青花瓷的影片,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要想保证高中音乐课堂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就需要教师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多媒体教学的课时。首先、做好课堂导入,课程导入直接关乎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实现多元化音乐课堂的重要基础,另外,视频、图片、音响等直观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快速提升课程导入效率;其次、教师应当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伴奏,鼓励学生唱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新时代多媒体网络的发展下,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的学习,为迎合人们学习需求,各种新兴学习途径和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而“微课程”教学模式在时代的推动下应运而生,成为人们碎片式学习的重要途径。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吸收与运用也符合微课程发展的趋势。微课程设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在实际应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及其规避策略。

课程作为教学的中心体系,是传授知识的桥梁。首先,音乐微型课程属于音乐课程的范畴,与课程有着特殊而普遍的关系。作为一门“特殊”的微型课程,它必须具备“普通”音乐课程的特征。因此,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首先,都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向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传递一定的音乐知识。其次,两者在实践过程中都采取了一定的策略。在传统课堂或微课中,教师认真的教学、专业知识的讲解和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都能使学习者获得知识。最后,两者都有师生交流、反思性教学评价和课后任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在传统的课堂上互动学习,多媒体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也实现了微型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以及计算机平台上微型课程的支持,使学生能够以更可观的全方位反馈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全面的反馈,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过程,并且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将重心放在欣赏音乐与聆听音乐上,因为艺术的声音是音乐本身,所以应该让学生通过音乐本身来有所感悟。可是学生和专业的音乐人士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只不过可以作为一般的欣赏者罢了,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技能和音乐技法方面,可以说是几乎为零。再看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也没什么太大的吸引力,学生更喜欢现在大火的流行音乐。所以,高中的音乐课堂上需要老师创造出一个适合学生欣赏教授的音乐作品的氛围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全身心的聆听感受和赏析音乐,达到从心到身都融入音乐中的美的效果。

要想设置好音乐的情景,第一步就要将背景交代清楚,内容应该包括作品所讲述的时间、地点、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以及人物内心的波澜变化。老师在进行音乐讲解时,要提前将音乐创作者的情况和此作品的所处背景交代清楚,让学生在了解作品时结合这些一起理解,再去欣赏作品时,学生的内心也会随着音乐本身而波澜变化,音乐的美也可以借此机会深入学生们的内心中。不过,老师也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音乐情景的描述,用最短的时间讲解完毕,不要忘记音乐才是应该贯穿始终的主角。

老师还要将画面的美感与音乐结合,达到在课堂上营造欣赏音乐氛围的目的,在教学技术上和音乐渲染中可以互相配合,多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达到音乐、形象、情感上三者的互相融合,做到以最好的状态欣赏音乐,将所学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理解消化。

贝多芬的观点是音乐就如同建筑艺术,若把音乐比作可以流动的建筑,则建筑就是凝固不动的音乐作品。老师可以将美术和音乐作品共同融合的点运用到教学中,在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伏尔塔瓦河》的欣赏过程时,木管乐器的演奏像是在讲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水在树木交错的山间缓缓流过,管弦合奏像是在讲述一条大河汹涌澎湃、奔流不止、宏伟壮丽,长笛吹奏出的音乐热烈活泼,整个乐队合奏时表现出的欢乐氛围,就像是在举办大型舞会一般。生动形象、冲击力强的画面加上令人动容的曲调,通过营造出的艺术氛围而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本身美。

(五)探究学习,多角度的分析音乐的美

研究与学习是需要身心投入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发现、研究、探索。而在孩子的心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育的行为就是教育者觉得人需要进行学习是因为内心深处所需要的,意思就是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习行为是正常的。在现代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教育的新方法,老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以最终目标为动力前进。在进行探索的时候不管是全体还是小部分人群都需要学生主动去感悟,可以以有趣的音乐主题为开头进行简单的引导论述,在以主题为基础进行讨论的时候需要进行答疑引导,还要在最后针对老师得出的哲理来进行探讨、熟知方法,进行使用。在老师进行教育的时候需要创新教育的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使用制造课内的教育境界,以音乐为中心,把和音乐有关的科目和音乐课堂结合起来进行欣赏,可以充实音乐课的内容。这样音乐课就会变成学生寄托情感的地方。老师指引学生全方面,从深到浅的欣赏音乐的美,音乐的探索学习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进行实践的时候提高感官的认知,再进行理论的认知,体会和发挥作品中多彩的感情,还要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更高的审美体会,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升孩子的审美观。

结 语

长期以来,由于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单一,以致于很多学生对音乐课程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也对这一课程抱着应付了事的教学态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的重要性逾发显现,需要教师顺应时代趋势,创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与世界优秀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中国风音乐进行深度融合,同时还要加大多媒体音乐教学的课时,以此提升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流行音乐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唱片、广播——西物东渐与中国都市流行音乐的诞生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