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鸽鸽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更是推动音乐等文艺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音乐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二者都有育人功能,均能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必须将二者相结合,深入挖掘音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能够承载和传承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也能为思想政治主题所展开相应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形式支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教育载体,一般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需要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并且为教育者所用,同时也能够联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这一载体上展开互动并且为教育者所用,同时也能够联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这一载体上展开互动。[1]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理论的指引下注重实践体验,提高受教育者的境界,但是其理论往往枯燥且难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往往差强人意。而音乐具有其独特的艺术色彩,通俗易懂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能够引起受众心灵上的共鸣,特别是红色歌曲,代表了社会的发展方向,通过红色歌曲的传唱下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能够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潜移默化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让人们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教育。[2]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3]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已认识到音乐在人的德育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价值。除了共同作为人们精神文明层面的主要影响力量,二者还共同肩负着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任,最重要的是二者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音乐能够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内容上的丰富、形式上的创新,来改善其教学活动枯燥、单一的现状。首先,把不同类型的音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可以使高校思政教育不再仅仅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而是从情感熏陶层面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让其真正认识到思政教育内容的价值所在,继而顺利实现内化与外化。其次,音乐还能影响大学生自我性格的塑造,音乐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性格塑造状况,好的音乐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者,好的音乐元素对大学生优秀人格的塑造也必不可少。另一方面,音乐是政治需求的反映。一直以来音乐与娱乐总是相伴而生,音乐的娱乐性质掩盖了其背后丰富的政治内涵,但是随着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政治需求是影响音乐的形式和内容的重要力量,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需求的反映。总之,“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并且在未来还可以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4]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通过一些载体来传递教育信息,而音乐作为传承、引导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实现对教育信息的有效传递。但是以音乐为载体需要注意的是,音乐作品的艺术水准往往较高,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把音乐承载的教育信息更完整地呈现给受教育者,从而使其真正得到优秀音乐文化的洗礼。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在校园内举办一些与音乐和思政教育有关的活动,比如红歌比赛比赛等等,进一步挖掘音乐的载体价值。以音乐为载体,可以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使高校思政教育有更大的舞台,发挥更多的可能性。
音乐是人们在活动中创造出来的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样,二者均是从人的生命本身出发,追寻人的生命特质,都是以人为起点和中心,对人的精神层面进行研究和塑造。简言之,“音乐和思想政治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不同体现。”[5]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官获得经验、体验,音乐能通过歌词、旋律等元素来表达生命的意蕴,展示生命的情感、意志等诸多生命特质,其育人价值正是通过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使受众把接收到的教育内容真正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而实现的。
所谓吸引价值是指将音乐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融合,发挥其吸引力。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较为古板,教育方式也较为单一,音乐元素的加入能够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灵活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音乐的吸引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内容通常是指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知识和艺术信息,教育者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表现形式。音乐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加新颖有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针对人的精神、情感方面的教育活动,要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不能仅仅发挥理论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情景交融,用情感对受教育者进行感化和疏导,让其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接受到的教育内容。音乐作品蕴含了创作者的内心情感,能够以情打动人心,进而使受教育者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被感化,进而和教育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具有十分重要的感化价值。“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认真梳理和选取积极向上的音乐内容,并且将自身情感投入音乐教学,通过言语讲解和情景教学使学生被音乐作品所感染,从内心去领悟和感受教师的真情实感,最终实现情感共鸣。”[6]
要实现音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体系,并以此为总领。[7]音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解决好教材内容层次不清、教材陈旧等问题,应当及时做出改变,引入体现我国现当代时代精神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贴合现实需要。其次,要更新教学组织形式,把现代科学技术充分融入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优秀的教学素材,打造更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进一步将音乐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除此之外,要建立和完善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在结课评测中应当将音乐和思想政治教育都纳入评测范围,真正意义上让评测做到全面、有效。
高校教育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教育活动,专业划分精细,配备拥有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致力于培养某一领域范围内的专业人才。但是过于专业化的教育也有其弊端,很容易导致学生眼界狭窄,只了解本学科的知识,对外界一无所知,这明显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准。因此,我们需要增强高校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讲,我们要做到音乐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相互合作。例如,高校音乐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大使命,他们的素质高低对高校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但是,现实中许多高校音乐教师只满足于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对教材的筛选工作做的也不到位,导致音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难以发挥。[8]因此,增强高校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很必要的。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内容的选编与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息息相关。选编高校音乐教材不仅要以音乐教学大纲为基础,更要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做到艺术和思想的完美结合,一方面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另一方面丰富高校音乐教育的教育价值。具体来讲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教材选编者自身要同时兼具审美和德育两方面的素质,坚持以主流意识形体为指导,挑选积极的、正能量的音乐作品,编写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高质量的音乐作品。第二,高校要优化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首先,内容的编排要体现现实生活性、艺术精品性和思想内涵性的原则;[9]其次,还要注重内容结构的合理性,不仅要让受教育者有能力欣赏和体会,更要给他们留足创造的空间,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
马克思曾指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置否的,好的环境能够对人起到正向引导作用。同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也能对受教育者起到好的感染作用。因此,高校首先需要为受教育者创造好的校园音乐文化环境。音乐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广泛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群众基础牢固,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共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使校园文化得到丰富,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基于自身的学科特色,音乐的舞台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而是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课外活动,由于音乐在大学生群体中坚实的群众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度会大大加强。[10]在举办活动方面教育者应该看到,音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不同会使得音乐活动的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化,因此,要根据具体的结合点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比如在“国庆节”期间举办抗战歌曲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爱国情怀;在“五一劳动节”举办主题晚会,宣传劳动最光荣;在“世界地球日”鼓励学生搜集关于地球的歌曲,呼吁学生保护环境等等。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参与度,进而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
综上,音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当充分把两者融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价值、育人价值、吸引价值和感化价值,通过建立音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项融合的教育体系、增强高校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重新选编高校音乐教材等措施去实现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