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积极心理学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020-12-04 02:52黄朝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启示心理健康

黄朝华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精神对完善心理学学科体系,以及引导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新时代对积极心理学的实质和内涵展开进一步研究的同时,应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领域,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积极心理学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關键词:积极心理;农村儿童;心理健康;启示

引言: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不仅需要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需要重视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运用积极心理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截至目前,心理学家还未对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给出明确、统一的界定。由于认知的不同,心理学家对积极心理学的定义有一定的分歧,但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幸福感,指导人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中国心理学专家和学者倾向于认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美德和人类的力量,是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以及所呈现出的美德等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

二、积极心理学对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实现自我成长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关键时期。学生步入小学后,将会接受系统性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受到年龄的限制,学生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抵触学习、过于悲观等心理状态。此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如果学生产生消极心理,那么将会影响到其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良好性格的养成。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积极心理学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中,还能让学生懂得感恩,形成良好的“三观”。

三、积极心理学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长期发展和未来有关。因此,培养学生乐观、坚强、自信等积极的人格也是教师的教育使命,因此,教师应改变与学生沟通的态度。最好接受学生的不成熟,不要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失望或放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深入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质与闪光点,积极影响学生。要相信只要对学生有足够的爱心、耐心,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就会越做越好。教师对学生沟通态度的改变会激励学生沟通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越来越有自信,从而形成乐观、积极的人格。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建构个人的积极特质。当然,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是不够的。因此,学校应积极引导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二)尊重与发挥师生两个主体在教育中的作用

人的主体性是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的根本理论假设。关于教育中谁是主体的问题历来尚无定论,其中的关键是无法突破“只看到教师教学生,没看到教师教学生学知识”的认知偏差。事实上,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主体,他们的共同对象、客体是知识。当然,师生双方主体性作用是不同的,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成长的主体。廓清了这一基本认识后,我们就能认识到师生都是主体,他们是主体间关系,是成长路上的同路人。

(三)加大投入,建设幸福校园

加快幸福校园的建设:一是高标准改善办学条件。我们结合实施“优教郫都”攻坚方案,加快老旧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配齐配足设备设施,全面实施学校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高新建学校建设标准,打造一批花园式、园林式学校,为师生提供整洁优美、温馨宜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二是高品位营造校园文化。我们充分挖掘郫都本土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全面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提档升级,凝练体现师生精神风貌的文化标志,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书满校园”“书伴童年”的诗意阅读校园。三是高起点打造平安校园。我们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和防范机制,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充足的专职保安,完善一键式报警装置,提升校园安防监控信息化程度,实现校园监控全覆盖,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杜绝校园欺凌,全面提高校园安全系数,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积极心理学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有趣的知识问题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掌握大量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格。教师在教学时运用问卷调查、日常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班级中有些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在上课时不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下却十分活跃。针对此类情况,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因,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既可以采用讲道理的方式,也可以列举一些案例、事实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转变学生错误的认识。

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经验是在环境中获得的。学校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学校要为师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图书馆、教室、自习室等必要的学习活动场所和设施,形成求知、求真的积极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过于单一,不利于师生交流,让师生积极参与,通过参与学习,感受快乐,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活动中加深师生感情,让师生彼此成为朋友,淡化“教师”的形象,让沟通更加自然、轻松;丰富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拓宽了师生沟通的平台,还能巩固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顾奕莲.以终为始,方得始终——浅谈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才智,2019(34):21.

[2]温书臣.巧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J].教书育人,2019(34):34.

[3]王家伦.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家长,2019(33):38-39.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天峨县长安小学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启示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