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20-12-04 02:52张梦琴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2期
关键词:桔子天平橡皮泥

张梦琴

摘  要:本文以“质量”教学为例,阐述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通过对案例进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探究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品格和能力,物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具有很高的优势。本文以“质量”教学为例,阐述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通过对案例进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探究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

(一)教材任务分析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本节内容位于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学好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为接下来深入学习密度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兴趣,对身边的事物有较大的好奇心,对生活中物体的质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喜欢动手操作,但缺乏规范的实验探究心理。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重量和质量容易混淆,常把物体的质量称为物体的重量,习惯把某个物体的质量叫做这个物体重多少千克,这个习惯对本单元质量的学习造成很大的思维障碍,并且学生单位换算的习惯还未养成。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站:建立概念

1.活动一:分类活动

学生实验:将学生分为七组,每组五人,合作对下列物品进行分类:大土豆、小土豆、大桔子、小桔子、大橡皮泥和小橡皮泥。

学生分类1:分成两类:一类是大土豆、小土豆、大桔子和小桔子;一类是大橡皮泥和小橡皮泥。

分类依据:能“吃”的和不能“吃”的。

教师:为什么有的物体能吃,有的物体不能吃呢?是因为组成物体的材质不同,也就是说物体有“质”的不同。

学生分类2:分成两类:一类是大土豆、大桔子和大橡皮泥;一类是小桔子、小土豆和小橡皮泥。

分类依据:大小不同。

教师:这是“量”的不同。“质”和“量”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一个新的物理量:“质量”。

2.质量的单位:

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单位,一袋大米10kg,一盒口香糖80g,药片500mg

这样让学生贴近生活寻找物理的“原形”,拉近生活与物理的距离,为后面将物理回归生活打好基础。

①基本单位:千克(kg)。

②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

③换算关系:1t=kg,1kg=g,1g=mg。

(二)第二站:相關因素

【活动二:分析求真】

教师提问:物体的质量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有关吗?)

位置:将土豆放到太空,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状态:冰变成水,质量改变了吗?

形状:橡皮泥捏扁,质量改变了吗?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三)【活动三:寻找生活中质量】

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知道它的质量的?

用电子秤称出来的。生活中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称量工具?

学生回答:杆秤、台秤等。

(四)第三站天平的使用

【活动四:认识天平】

教师提问:实验室中怎么测量物体的质量?

(1)认识天平,知道天平是由什么组成的?

逐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地探究和构建知识可以使学生明白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作用。

(2)观看微课:天平的使用。

并思考以下问题:怎么看天平是否平衡?如何调节天平平衡?

测物体质量时,物体和砝码是怎么放的?测量完毕,如何读数?

(3)实验高手:

任务:分组合作测量物体质量。

要求学生明确分工,合作测量大桔子、大土豆和大橡皮泥的质量并记录。

(五)经验分享:

【交流展示】利用IPAD同屏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使用天平的规则,再次提升学生对于天平使用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物理这门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它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人们对大量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总结上面形成的,要特别注意情景的真实性,清晰直观。

(二)发挥物理学科特色

物理学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物”是指事实证据,“理”即理性思维。物理教学应该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物理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的培养、实验的探究及科学态度都与物理实验密不可分,实验教学是发展物理核心的有效途径。

(三)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应用技术等内容,其中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提供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育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他们的效率和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学校

猜你喜欢
桔子天平橡皮泥
桔子味
桔子熟了
借像皮泥
倾斜的天平
桔子熟了
逻辑推理
简易天平
桔子吃不出苹果味儿
比轻重等
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