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追求美好生活奋斗精神教育研究

2020-12-04 08:15杜静静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0期
关键词:青年新时代教育

杜静静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党的十九大更是密切关注人民最关心的领域,为美好生活的蓝图制定了清晰的计划表。即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力军的青年一代必须勇担责任,以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建设中去。因此,明确地阐释奋斗精神的内涵及当代青年中与社会所要求的精神状态不符的体现和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教育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这也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时刻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助力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青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精神状态和能力发展参差不齐,给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麻烦。这需要以新时代奋斗精神为指导,多层次、多方面对青年加以教导,用奋斗成就梦想,助力民族复兴。

一、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因此,继续发扬这种奋斗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结合时代背景,对奋斗精神進行阐述,是很有必要的。

(一)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因子

2018年3月20日,总书记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赋予了伟大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其中奋斗精神是其它三个精神的助推器。要幸福就要奋斗是实现任何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自由之路。奋斗精神自古以来就深深地蕴含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之中。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典型的例证。中国古代的许多神话,例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都反映了古人在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辛勤奋斗的精神。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激烈的反抗,以一种“杀身成仁”的英雄气概赶走了敌人,赶走了列强又赶日寇。在连续8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战死沙场的不计其数。然而他们对建立新中国的决心是没有变的。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接着一代战,最终迎来了新中国。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中国人民咬紧牙齿,勒紧裤腰带,提前完成了五年计划,使中国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奋力直追,用四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它国家几百年才能办到的大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在全球飘扬。

(二)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自党成立之日起,奋斗精神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是历史的,又是具体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对祖国的热爱深深地埋藏在心中,浴血奋战整整28年,誓死捍卫祖国的每一块领土,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是不怕牺牲的顽强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人民在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冲破了敌人的封锁,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这是团结一心的艰苦奋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那个沉睡了的东方雄狮被唤醒了。它以阔步的姿态迈向了世界,并为世界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方案。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时期的任务。这要求党接力奋斗,带领人民共同奋斗。从具体的事件来看,每一个共产党员在自己所属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平凡之中书写着人生华章。例如革命战争年代的邱少云、黄继光、张思德;和平年代的黄大年、黄旭华、王继才等,他们都是时代的榜样,民族的脊梁。

(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奋斗是新时代的最强音。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了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毛泽东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是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也是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新时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更是需要创造而且一定能够创造出东西的时代。社会繁荣的发展为青年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已经喊响了。这要求“广大青年,要在党的领导下勇做时代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同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舞台上书写华丽青春、创造辉煌人生”。立足实际,学好本领,为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二、当代青年追求美好生活缺乏奋斗精神的表现

在改革开放的沐浴下成长的一代青年,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庭,自主意识较强,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来。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虽带来的多元价值碰撞和西方企图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也对当代青年身心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当代青年一代的信仰危机与追求美好生活需要坚定的信仰之间的矛盾

总书记常把理想信念比做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说人一旦缺少了钙,就会得软骨病。青年一代作为祖国的未来,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例如,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孙中山,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刘胡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毛泽东等英雄人物,他们都甘愿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挥洒热血的青年。也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为了信仰而不怕流血牺牲的青年一代,中华民族才历经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时代。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应该勇担责任,顽强拼搏。可新一代青年大多年龄在14~35周岁。他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改革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给他们提出了一些挑战。他们处在互联网的时代,开放的环境使得他们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信息,促使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思维,个体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但由于原来网络市场监管不严,使得信息良莠不齐,加之青年又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十字路口,可塑性比较强,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很容易受到侵害。

(二)当代青年消极懈怠与追求美好生活需要奋斗动力之间的矛盾

锦鲤和人气网红现象层出不穷。使广大青年意识到即使不劳动,也可以坐享其成。加之“丧文化佛系和社会人”现象的烘托,更是得到了一部分青年人的认可,并且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相左”的舆论,而且蔚然成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条:第一,科技发展下的新媒体时代呈现出“及时、移动的、人人参与”的特点,使得真理逐渐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人的真实与经验。世界是由我们自己的经验构成的,我们的经验常常未必是“真实”的,由经验产生的体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第二,是单调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疏远,引发青年的孤独感、无力感和不确定感。面对各种压力,他们不知所措。他们以这种自我矮化的方式拉低期望,舒缓压力。第三,一些青少年道德意志的薄弱,出现了依赖外部道德引导来维系道德能力,以至于出现奋斗动力的缺失。

(三)当代青年奋斗的途径少与追求美好生活需要将奋斗付诸于行动之间的矛盾

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指出,青年指年龄在14周岁到35周岁的人群。也就是说当代青年大多还在接受教育,他们成长的环境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比起上一代人来,他们的需求不再是仅仅满足温饱,而是对物质有了质的方面的追求,对精神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奋斗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即共同奋斗,顽强奋斗。这要求这个时代要满足广大青年的要求,提供给他们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平台。为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新时代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性经济时代,人才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已经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创新又是当代人才培养的关键。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工程都需要发挥创新的作用。而青年一代作为互联网与科技创新的土著,他们拥有巨大的潜力。他们必定是有作为的一代,这就需要党和国家全方位地为青年提供平台。在学校里,感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的乐趣,让他们敢于探索、求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家庭方面,要求家长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培养他们的爱好。

三、当代青年追求美好生活奋斗精神的实现路径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祖国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他们的发展。鼓励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帮其改正消极的一面,使其为新时代建功立业。

(一)用劳模精神培养当代青年的奋斗精神意识

总书记指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时代性。作为人类精神生产产生的劳模精神,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冲破敌人的封锁,取得改革的胜利,我党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举行了一系列大生产运动。比较有名的有“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经过战士们你争我抢式的比赛劳动和树立榜样劳模,最终使南泥湾从荒芜人烟的废地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解放战争时期,又涌现出了众多“支前劳模”和“工业劳模”。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完成规定的计划,农业和工业领悟涌现出一大批劳模。在新的历史时期,劳模精神又为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它完美地体现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时代劳模精神,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青年奋斗意识,就要把劳模精神引進大学校园、企业,各个工作单位,使全社会营造一种“劳动最光荣的氛围”。所以,首先要加强广大青年对劳动模范精神的理论学习。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使他们铭记历史,奋斗当下。使理论付诸实践。牢记正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新中国才会产生。充分发挥劳模本身的示范榜样作用。在全社会各领域开展劳动模范人物的学习,并让他们用自己劳动的经历来讲中国的奋斗史,使广大青年了解中国的历史,能讲中国故事,从而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蔓延,为其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用激励考核机制激发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当代青年之所以没有动力除了网络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找不到奋斗的途径。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总是存在在林林总总的社会关系之中。激励机制它对人们的行为有一个规范作用。一它是组织对其成员所期望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的规定。在组织中,由诱导因素诱发的个体行为可能会朝向各个方向,即不一定都是指向组织目标的。同时,个人的价值观也不一定与组织的价值观相一致,这就要求组织在员工中间培养统驭性的主导价值观。行为导向一般强调全局观念、长远观念和集体观念,这些观念都是为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服务的。勒波夫博士在《怎样激励员工》一书中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原则是奖励;受到奖励的事会做的更好,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干得更漂亮。

所以说,个人的社会关系甚至能影响到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党组织是青年坚强的后盾。可以帮助青年解决其在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对其工作和学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从而激发其奋斗动力。除此以外,还要用法律严厉惩罚那些散布虚假消息和不良社会舆论的人。奖励那些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弘扬奋斗精神的人。最后,要给予劳模模范人物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使广大青年懂得只有通过奋斗才能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周中之.美好生活的伦理意蕴及其实现的价值引领[J].伦理与道德.2018(09).

[2]王群.论新时代青年成长发展的“三要素”[J].甘肃理论学刊.2018(06).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青年新时代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