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2020-12-04 08:15文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0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策略

文清

摘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应当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数学,提升个人魅力、数学魅力和课堂魅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要重视过程教学,通过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数学教学环节不完整

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课后两部分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教学环节。一方面,部分教师把全部重心放在了课堂教学设计中,忽视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教师把课前预习和课后预习放在了作业布置中,但是学生预习与否又是一个难以考核和衡量的环节,导致学生和教师对于课前预习都产生了忽视的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后环节把重点放在了练习上,忽视了知识点的延伸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反馈。教师判作业也存在依靠家长的心理,在一些学校班级中,教师要求家长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并且检查后签字。这种方式有利有弊,通过家长检查,可以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并且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弊端在于家长的文化水平存在差异,有些学生跟随自己的祖父辈,更是无法做到查漏补缺,家长对学生的辅导能力也有限。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才愿意潜心去钻研,遇到问题才能够孜孜不倦地去思考解决,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要求较强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学生面对算数和需要逻辑思维较强的知识,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和兴趣作用,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考试和成绩,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是“谈数色变”。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对策研究

(一)重视学生的课前、课后学习方式

课前预习是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去探索知识的一项活动。学生会凭借自己对未知的好奇,探究新的领域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前掌握基础知识,树立学习自信,也可以发现新知识的难点和问题,带着问题更好地进入课堂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提出动手操作的实践性预习内容。

例如,在讲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找一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四边形等物体,让他们按照形状动手画一画,课上展示自己画出来的形状。从学生画出的物品形状引出新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当学生从预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的方式方法,发现通过预习可以更好地进入新知识课堂,更快速地理解教师讲授的重点,就会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充分利用预习环节,可以更好地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与配合,实现高效课堂。

(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1.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扩展创新内容十分必要。学生的心理成长中,直观形象是第一阶段,而抽象思维则是从直观思维逐渐过渡的。教师要把抽象难以理解的课本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再把直观展现在眼前的东西抽象总结成为规律原理。

例如,在讲稳定性时,“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强”这一点,学生很难理解其原因,教师可以用木条制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上台拉一拉两个形状的物体。学生会发现正方形很容易被拉拽成菱形,但是三角形却十分牢固。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感受到这句话的真实性,理解了这句话。很多时候,教师把抽象问题直观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性,实现从抽象到直观再到本质的认知过程。

2.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第一,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后,教师还需要增加课堂魅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视频、故事等方式增加课堂内容,也可以结合互联网、微课等工具,吸引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有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

第二,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开端就是兴趣,提升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离不开对数学的兴趣,而兴趣则是最难强行加到一个人意识中的东西。因此在提升学生兴趣,增加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入手,增加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先喜欢上自己,当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后,学生便会对教师所说的内容产生兴趣。

第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感。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自己就应当有捕捉数学之美的能力,再用这种捕捉数学美的能力创造数学之美,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例如,讓学生感受对称之美、协调之美、化简之美,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了解一段数学历史和数学文化。

(三)利用教学工具辅助构建高效课堂

现代社会工具的利用能够提升效率,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教学工具实现课堂的高效要求教师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择优选择。例如,在涉及逻辑性较强,比较具有抽象意义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将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具象化,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分第一级概念、第二级概念以此类推,学生一级一级地去理解和学习,使学生具有通顺的逻辑思维。通过思维导图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几何的时候,先在第一层级概括归纳几何图形分为几类,第二级细化这几类的特点,第三级找到这几类的具体形状。又如,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同一专题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在一个视频中,合理安排,在短暂的十几分钟时间里将复习专题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且留给学生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学生通过微课更快、更准地找到专题复习课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并且利用微课可反复观看的特点,可以对自己不懂的内容反复观看学习,弥补了课堂教学一次性、不能重复的弊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是数学教育发展从始至终的核心目标之一,不论是传统数学教学还是创新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学围绕的就是高效展开这个核心。学生学习的高效、教师教学的高效、课堂进展的高效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新课改的必然选择。新时期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通过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优质课堂,实现高效课堂的预期效果。教师要重视构建高效课堂,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学理念等多角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立志.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 2020(82).

[2] 黄秋燕.探讨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加强策略[J].教师. 2020(16).

作者单位:广西省玉林市玉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