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大赛的“三阶一贯”旅行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2-04 11:30方法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导游课程体系大赛

■朱 丽,方法林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成长为世界旅游市场中的重要角色,我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旅游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当下,人们的旅游方式已经从观光游时代向休闲度假时代转变,人们更加注重个性、自主、深度参与的体验式旅游方式。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学标准,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动职业院校办出教育的特色和水平。旅游行业游客需求的变化和教育政策的引导,无不对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的现状

近些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多项导游职业技能大赛。办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以大赛为引领,检验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赛的赛项设置是导游职业核心能力的提炼与直观体现,通过对技能大赛赛项的研究,把握未来行业发展,对未来职业院校导游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对大赛的研究来促进教学,进一步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对大赛的研究来促进合作,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对大赛的研究促进教师的进步,进一步培养更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

因此,大赛根本的意义在于引领高职导游专业发展,从学生、大赛、行业和游客角度入手,抓住旅游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探讨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激励教师以大赛为最高要求,普及精英教育,使全员受益。

三、“三阶一贯”人才培养模式

(一)“三阶一贯”提出的背景

传统基于岗位的课程建设并不全面,它满足了观光旅游时代游客的需求,优先解决的是导游讲解的流程和方法。在个性化服务来临的时代,游客的需求提升了,同时行业发展能够引导游客需求,曾经的课程体系需要被打破后以导游讲解内涵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为目标进行重建,而如何根据当今游客需求和专业引领趋势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就需要借助大赛在育人体制和行业发展中发挥前沿和引领作用。同时,为了避免选手集训与日常教学的脱节出现精英强、普遍弱的问题,而是以金牌选手成为行业精英为最高宗旨,重视日常教学模式与技能大赛集训一贯制,双轨同向为行业育人,最终为游客服务。

(二)“三阶一贯制”的提出

基于大赛和日常教育的育人目标,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分解成三个阶段,满意人才——定制人才——精品人才。

满意人才指的是能在实习、毕业双选会上被企业顺利录取,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的人才,满意人才是院校培养人才的最低要求,即保证对口就业,保证人才培养的一贯性,保证学生就业时的专业忠诚率,保证企业的用人满意度,以此培养肯定院校的育人效果。

定制人才指的是基于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培养出的企业定制人才。比如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订单班、冠名班等深度校企合作形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日常授课、课程评价、人才选拔和最终的录用过程,将企业岗位要求内化在日常教育中。在旅游行业,“定制”的一语双关还体现在目前旅游市场急需能够制作定制产品的人才,因此“定制人才”指的是能设计旅行社产品的高层次人才。

精品人才指的是能在本专业技能大赛舞台上施展拳脚的拔尖人才。以导游大赛为例,这类人才不仅要专业技能过硬,而且语言能力强,最后还要有足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才艺表演能力,可以说是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这类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在短期内展现出个人的魅力和价值,成为企业或者行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以上即为三阶人才体系,而“一贯”是从教师角度提出的,教师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在相应的课程中,因此要体现出不同人才培养方案与相应课程设置的一贯性;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导师的一贯性;大赛培训与指导老师的一贯性;企业岗位要求、大赛方案与课程评价的一贯性。换言之,要体现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一贯作用,以人才定位为基础和目标,以大赛评分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杠杆和能力分解基础,将其内化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将大赛资源转化成适合本专业学生使用的素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培养目标,让精英教育惠及全民。

总体而言,“三阶一贯制”以大赛为切入点和抓手,寻找贯通行业发展、游客需求与课堂教学的途径,打破传统以岗位作为单一人才培养的标准,解决行业发展、游客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脱节,将对接行业发展和满足游客需求作为专业标准制定基础观念,搭建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提高专业标准的可信度和人才输出的可用度,使精英教育惠及全民。

(三)“三阶一贯”的内涵

基于技能大赛对教学机制的影响,构建“三阶一贯”制人才培养体系。其内涵是:以对接行业为导向,从满足游客基本需求转变为引领游客需求,以技能大赛为桥梁,以教师能力贯穿始终,以四位一体的专业标准为抓手,摸索游客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关系,内化游客需求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建设“五能一核”的课程体系,完成大赛资源多元多维的转化,促进“双向一代”的课堂改革,形成满意人才—定制人才—精品人才三等级,达成就业—创新—比赛三层次,让精英教育惠及所有学生。

2013年开始,导游服务赛项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部分,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全国相关院校的关注,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认可。技能大赛专家组成员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和游客需求,将其融合在大赛赛项设置里,并体现在比赛环节和评分标准中。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大赛对教学的引领作用,打破传统以岗位需求作为单一人才检验标准的体系,构建图1中基于大赛方案变动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师能力提升途径,最终实现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行业发展动态为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2013年以来导游大赛方案的变更,不难看出赛项及其权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具体如附表1所示。

自2013年导游服务赛项设立以来,导游讲解能力是比赛中的重头戏,其权重占总比分高达60%,说明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早期较偏重选手的导游讲解能力。而2018年该赛项的权重从60%骤降到35%,抽选讲解的权重从10%激增到35%,还考查学生能根据团型灵活设计导游词,说明大赛更注重选手文化和能力的结合。

灵活应变能力不是短期集训能完成的,而是考查一个学校在日常教学中是否培养学生相关能力,只有将大赛标准以课程为载体内化为人才培养方案中,才能让全员受益,让精英教育普及全民。因此,从技能大赛方案的变化可以得知,行业发展动向和游客需求变化决定了导游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三阶一贯制”的提出即是基于市场变化,创新地从导游需求的源头——行业和游客角度入手,深入探讨如何根据行业和游客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继而将其内化在课程体系和教师能力中。

图1 基于大赛方案变动的提升途径

四、“三阶一贯”模式探索

基于大赛培养行业精品人才的前提和现状,建立“满意人才——能就业,定制人才——能创新,精品人才——能比赛”三阶人才体系,以游客需求和行业发展作为顶层设计基础,以教师能力为贯穿,引领三阶人才培养专业标准、课程体系、资源转化和课堂改革,使精英教育惠及全民,提高院校育人品牌,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基于专业标准,技能大赛更是以其高要求和严标准让社会看到了旅游行业的优秀人才,但是过程中忽略了终端和源头,即学生和游客需求、行业发展。学生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对象,即专业标准的终端;游客需求和行业发展是旅游人才培养的依据,即人才培养方案的源头。通过问卷和实地访谈,创新地将学生就业规划和游客需求、行业发展纳入专业标准制定中,即基于学生就业规划、游客需求分析、行业发展分析、大赛标准剖析这四点来开展人培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构架、核心课程标准建设及教学资源库建设,以此弱化导游人才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供需差异,让社会不仅看到最顶级的旅游人才,更能接收到更多德艺双馨的旅游人;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肯定专业选择,坚定地在旅游一线服务;让学校更好地向社会输送游客需要的人才,让学生能满足和引导游客需求,提高院校育人口碑,树立院校育人品牌。

(一)“五能一核”的课程体系

建立以讲解能力、学习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为“五能”和以应变能力为“核心”的“五能一核”课程体系。回顾历年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的赛项,包括自选导游词讲解、即兴讲解、文化知识测试、才艺、知识问答和英语能力测试,主要检验学生的讲解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能力。2018年导游词讲解部分有重大改革,自选景点讲解分数降低25%,即兴讲解权重提高20%,传统识记型赛项——现场知识问答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新增的导游英语口语测试,该测试内容以导游服务能力为基础,以目的地文化介绍或者突发情况处理为载体。改革即为时代所需,赛项的改革体现了游客需求的变化,不管是以文化元素配合团型的即兴讲解还是处理突发情况的英语口语测试,都突出了导游工作的核心能力——应变能力。

“五能一核”课程体系是理实融通、相互依存的体现,以此改革传统课程标准,建立理实一体、学思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出大赛对导游素质、技能、专业等方面的要求,并将其内化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将赛项的核心能力分散在不同专业必修和核心课程中,保证培养目标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稳定的育人机制和课程体系。以“五能一核”串联起各核心课程,分散内化能力目标,体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多元多维的资源转化

将大赛资源转化成多元教学素材渗透到教学手段、工具和教材中,多维度使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系统化转化技能大赛的资源包括建立完整的教材、实训、试题、微课资源体系。信息化时代丰富了学生课后资源的选择,教师则反向可以合理利用网络渠道,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资源。将导游服务大赛的优秀视频制作成课程所需的微课,将文化测试和英语口语题库的内容融合进案例讲解,都是对大赛资源深度的转化。

以2018年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为例,目前资源有文化测试题库、文化元素、团型、英语口语测试题库、比赛视频、专家点评等,一方面能延续传统大赛资源的转化,将比赛讲解视频和题库作为案例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要丰富转化形式,与教学多元结合。比如将比赛讲解视频剪辑成微课在课前为学生预习所用,以导游词设计与讲解课程为例,如何提高导游词设计能力是本课的核心目标,大赛优秀视频用于教学可以发挥其示范作用。通过剪辑《导游词设计与讲解》的优秀讲解视频和系列解读微课,就串联了时间上大赛资源的使用。

(三)“双向一代”的课堂改革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注重教师与学生并重,加强师生双向沟通,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信息化时代,多种教学工具让教师上课如虎添翼,教学效果日益显著。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充分研究学情,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决定了教师选择课堂教学的素材和起点,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上课的内容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深度学习。基于双向沟通的基础,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则可以开展拔优和普及双向教育,以大赛鞭策学生成为精品人才,以大赛鼓励全员成为满意人才,以大赛驱动学校培养标准人才。信息化时代为课堂改革提供了工具和环境,教师是课堂改革的导演,学生是课堂改革的推手和受益者,目前常用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在线课程都是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的方式。从信息化时代入手,教师应探索如何在课堂上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四)一贯多能的师资建设

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时空一贯的作用,又要以大赛为契机,多方激发教师潜能,实现教师日常教学和大赛集训中的价值。所谓时空一贯的意思就是保证课中、课外,校内、校外教师能贯通所有教学时间和场所,实施教学活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设计教学理念、贯穿教学活动、创新评价机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如果把日常教学当作一潭湖水的话,那技能大赛就是激起浪花的石块。学生需要大赛作为契机表现自我,教师更需要大赛引领并证明其育人的潜力,也就是培养出精品人才;同时技能大赛也是检验教师专业技能、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的有效工具。而集训式的备赛是日常教学理念和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的贯通作用是从时间上到空间上一贯的。导游专业是实践性、技能性、规范性很强的专业,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较高。学校通过让专业教师参与大赛指导、担任评委、考官、考取职业资格证、承担课题、下企业锻炼等各种方式促进教师与行业接轨。

一方面,鼓励教师全方面参与导游大赛的工作,从方案制定、参与出题和担任评委,从不同角度关注大赛的核心要素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高标准、严要求培养旅游人才,提升教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从集训与教学中师资的分配,厘清师资力量在育人中的重要性以及师资如何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工作站”的建立,固态化教师下企业实践的保障机制。

大赛资源的转化要与时代相适应,信息化时代下,教学资源的转化应该力求形式多元、线上线下一体,而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的形式更是与信息化完美契合。资源转化的效果反向体现了教师的部分能力,基于此,更考验教师采用何种手段将这些资源运用到课堂上,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建设出以大赛为风向标的三阶人才体系。

附表1 历年导游大赛赛项权重变化

猜你喜欢
导游课程体系大赛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黄希川
网约导游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