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萱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湖北红安438400)
冠心病为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多发群体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下降,身体机能素质差,老年冠心病患者易产生心力衰竭现象,患者常伴有胸痛、咳嗽、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由于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病程较长,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加之老年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从而降低疗效[2]。近年来,多维度协同护理逐渐被临床应用,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该护理方法应用于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关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
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 58-75岁,平均年龄(63.41±3.85)岁;病程 1-2年,平均病程(1.56±0.2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 12例,Ⅲ级15例,Ⅳ级1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 21例;年龄 57-75岁,平均年龄(63.05±3.79)岁;病程11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1.51±0.2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3例,Ⅲ级16例,Ⅳ级11例。统计学比较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内相关标准者;②经心电图检查确诊者;③配合度理想者;④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完整者;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合并其他器官衰竭者;③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者;④精神异常者。
1.3.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疾病知识讲解、用药与饮食指导等。
1.3.2 观察组 多维度协同护理: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多维度协同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维度评估及健康宣教,从心理维度、饮食维度、用药维度、社会支持维度4个维度进行干预,具体方法:
(1)维度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基本情况,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胸痛、乏力、呼吸困难等,评估患者入院时与干预后精神状态变化情况。
(2)健康宣教,以“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包括该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预后,注意事项等,重点告知患者出院后应如何自我护理。
(3)心理维度护理:由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孤独、抑郁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饮食维度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嘱咐患者饮食应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多吃低脂、低盐、高维生素等食物,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5)用药维度护理:遵照医嘱指导患者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告知患者用药的重要性,以引起高度重视,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是否出现严重性不良反应情况。
(6)社会支持维度:嘱咐患者家属尽可能多陪伴患者,给予关心和爱护,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护理人员可经常组织恢复较好的病友进行茶话会交流,相互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7)出院时:在患者出院前给予自我监测表,并与患者建立微信群,便于出院后联系,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依据患者家庭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院外康复治疗,并向其强调复诊的重要性。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0d。
(1)心理状态:干预前与干预20d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与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其分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2)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前与干预20d后,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5]评估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该量表共包括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3个维度,总分13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0d后,与干预前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较低,且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CSM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20d后,与干预前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CSMS评分均较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组别对照组例数(n)40观察组40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SAS(分)71.13±2.15 53.02±5.18*71.56±2.31 43.15±3.57*SDS(分)66.84±2.26 55.21±6.27*67.21±2.64 44.13±4.37*
表2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对比()/(分)
表2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对比()/(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40 40干预前95.63±5.48 96.18±4.86 0.475 0.636干预后112.36±4.25 128.67±3.89 17.904 0.000 t值P值15.258 33.009 0.000 0.000
冠心病是由于机体冠状动脉狭窄引起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氧、缺血,进而引发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而心力衰竭较为常见[6]。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模式不断趋于老龄化,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7]。目前,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该疾病,且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大部分患者缺乏自我管理知识,加之疾病给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带来的痛苦,导致用药依从性较差,降低治疗效果。因此,选择有效的护理方式干预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身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临床常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但常规护理仅能满足基本需求,缺乏针对性,临床干预效果并不理想。而多维度协同护理是在协同护理基础上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通过各维度护理优势及护理优越性,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并消除患者负性心理。本研究结果显示,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低,CSMS评分较高,提示多维度协同护理有助于改善该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并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分析其原因在于,多维度协同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维度评估,护理人员可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体征、临床症状、精神状况,有助于实施针对性护理,提高护理效果;护理人员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提高患者依从性;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利于消除其负性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维度护理,有助于培养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维持体内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由于该疾病病程较长,需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因此嘱咐患者按时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给予患者社会维度支持护理,可利用病友之间共鸣鼓励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出院前,建立与患者出院后的联系方式,有助于帮助患者解决出院后遇到的问题,还可起到监督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综上所述,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