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艳 陈丹凤 翁克姬
(福建省老年医院,福建福州350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肺心病,是一种发生率比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患者。此疾病的诱发因素为肺组织以及肺动脉血管或者是胸廓位置出现慢性病变,导致患者出现肺组织结构以及功能异常的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死率比较高,容易在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因此临床建议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的效果,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此次研究以8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对照研究,应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患者病历资料时间选取阶段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以8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措施差异性为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分布比例为27/17,年龄选取阶段为47-78岁,平均(62.50±7.62)岁;观察组患者男女分布比例为29/15,年龄选取阶段为47-79岁,平均(62.77±7.37)岁。以上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后结果表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研究对比。
1.2.1 对照组 患者在此次研究实验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具体护理内容为按照护理计划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落实用药指导相关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以对照组为前提实施延续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明确护理计划:进行患者年龄阶段、病程以及病情发展情况等基线资料的评估,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同时分析探究疾病影响因素,由护士长、护理人员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将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措施延续至院后护理。保证护理计划的合理、有效,以便于患者能够适应不同护理阶段的过渡期,提高患者疾病自理能力、判断病情发展状态的综合能力[2]。
(2)院内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健康宣教,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合理膳食计划,进行用药指导措施的落实,详细讲解药理知识、用药方法、药物使用剂量等,同时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在用药后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针对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采取预见性处理措施,避免产生由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进行患者睡眠质量的综合评估,根据自身精神状态进行住院期间恢复效果的评估,判断患者出院后疾病护理能力[3]。
(3)院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出院前问询相关联系方式,出院前与患者约定随访方式、时间,医院建立线上信息交流平台,告诉患者或者家属交流方式,综合评估患者出院时的精神状态,作为随访基础。叮嘱患者在院后坚持测量心率、体温等相关指标,要求患者按照医嘱按时服用药物[4]。
(4)电话随访:约定时间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在随访期间判断患者身体状态以及体征变化情况,分析患者近期恢复效果,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叮嘱患者或者家属在口服药物用完后到医院拿药,家属带领患者到医院定期检查[5]。
(5)信息平台随访:于线上平台发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具体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在家也能了解疾病护理措施,辅助应用在线交流热线,提供给患者健康咨询服务,给予积极、有效的健康指导,全面提高患者恢复效果和精神状态。
应用调查统计分析表对比患者健康饮食、用药状况、护理质量、乐观心态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每项指标设定评分为25,总分为125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高。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评估患者是否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是否定期检测心率、血压、体温等指标,按照上述指标分为完全依存、部分依从、不依从。
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护理依从性)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护理效果)用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意义重大。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护理质量、乐观心态、用药状况以及健康饮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分别为 97.73%、87.09%,组间差异(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4 44护理质量96.78±10.79 90.17±11.64 2.7625 0.0070乐观心态104.36±11.24 97.86±11.61 2.6682 0.0091用药情况101.69±9.88 96.63±8.93 2.5203 0.0136健康饮食103.33±9.07 98.17±8.42 2.7657 0.0070
表2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n(%)]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诱发该疾病的常见因素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咳嗽、心率过快等,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结构病变的情况,给患者心肺功能带来了严重的损害[6]。此外该疾病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容易反复发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已经成了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
此次研究数据表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依从性都远远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在此次研究试验中,主要阐述了延续性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和过程,从患者自身疾病为出发点,延续性护理干预从患者入院时即展开护理干预,直至患者治疗结束后出院随访,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生活习惯、监测患者体征变化情况,落实完整性的护理计划[7]。患者虽未完全康复但已经出院的时间段内加强疾病随访,应用电话随访、信息平台建立等方式,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恢复情况,能够应用延续性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此外在落实延续性护理干预时患者从医依从性以及主动护理参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在出院以后还能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乐观的心态,规范了患者自身服药方式,这也是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优势,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8]。
综上所述,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护理效果,对纠正患者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积极意义,应用有效的随访方式能够充分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和恢复情况,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