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金山小学 陈建社
众所周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陶行知说过:人的道德根本一坏,即使他有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仅如此,他还强调指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既应讲究“公德”,也要讲求“私德”,要建筑起“人格长城”。作为一名青少儿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尤其在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新形势下,学校及其广大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到“教书育人”的必需项和根本性上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性基础。就小学科学来说,如何有效加强学生德育渗透呢?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这就是说,大凡编入基础教材中的内容,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角度,都具有经典性或精髓性特质,是一种无可比拟的优质资源,科学教材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呢?特别是新课程下的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中包含的内容更加侧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以及科学核心素养培养,其中不乏一些包含德育教育思想的内容。因此,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教育目标与内容,仔细地研读科学课程教材内容,深挖其中适宜渗透德育教育理念与思想的素材,同时还可以创新结合多媒体技术、微课等一些其他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保证可以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强烈求知欲与探索欲,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窥探和了解科学教材中包含的德育思想,最终可以借助教材资源的开发来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例如:以《生命之源——水》这一章节内容为例,其中包含的内容同学生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水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而言,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必需品”。比如: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始终离不开水,植物生长和动物生存同样离不开水。据科学勘测和研究分析,曾经的火星与地球是“孪生兄弟”,之所以现在不是,其最根本因素,就在于火星上的大量水资源由于持续不断地“集体大逃亡”而不复存在。时至今日,由于地球上人类数量在日益增多,生活与生产等各项活动对水的需求量在大幅上升。如果人类社会不注意节约用水,不注重对水资源进行保护,甚至污染或破坏原本就匮乏的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必将是人类的眼泪”。坚持以教材内容为支撑,通过一系列科学数据的显现和提示,通过入情入理的说服与教育,把“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德育元素渗透到孩子们的精神和血液之中。不仅有利于较好地达成课程活动目标,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小学生的行为引领和德育养成。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体现科学活动的丰富内涵和应有价值。
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包括小学科学在内的任何一门课程需要贯彻的一个核心教育理念。其中小学科学学科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学科,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启蒙阶段,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必须要注重强化学科的启蒙教育。就启蒙教育的性质和意义来说,对于儿童群体除了知识和技能方面,更应放在学习态度和精神品质等的引领与培养上。严格细致、尊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不仅是科学课程活动的应有之义,还是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必须具备和积淀的实质性元素。因此,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中的一些实践性知识,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操作和思考,保证他们可以在实践动手操作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三下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内容时,教师既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绿豆的一生”——从“播下种子”到“开始萌动”到“长出芽头”再到“抽生叶片”直到“开花结果”直观地呈现出来;也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让小学生通过大约3 个月时间,每天坚持观察与记录,努力学习并认真把握绿豆的生长过程。对于“实际观察”法,由于历时较长,小学生的耐久性较差,许多人难以长久地坚持下来,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给予积极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引导他们克服一切困难、持之以恒,在与植物共同生长的同时,自觉主动地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
“竞争与合作”是现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特点,尤其“合作”,更是促进现代社会高效快速发展的必需元素。正如有人说道:“大合作就有大成就,小合作就有小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而以小学生为代表的新生代群体,生长于独生或少生子女家庭环境,普遍缺乏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行为,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绝对是有害无益的。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丰富多元的学科活动为支撑,在潜移默化中着力培养小学生“合作求胜”的意识与精神、行为与能力。
例如:通过“智取瓶中球”活动,让小学生在喜闻乐见、紧张活泼的游戏中切实感知“善于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积极参与,才能收获令人期待的活动效果。比如:在四年级下册《摆》的探究中,学生的分工与合作非常重要,计时员、操作员、数数员、记录员各尽所能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在教学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很好的培养,良好的德育素养在科学学习中不断提高。但是小学生本身的自律意识普遍比较缺乏,自控能力不足,所以平时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按照规定和秩序开展的行为,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教学指导,充分引导和规范小组在开展分工合作学习中的实际行为,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就小学科学而言,它是以实验和操作为支撑的一门基础型学科。换句话说,“爱惜器材、整理器材”是科学活动中的有机组成和应有义务。然而,由于生长环境和社会时代的优越性,现代小学生普遍“不知盘中餐、粒粒何其苦”,因而对科学实验的器材不懂得爱惜、保护和珍视。他们认为,敲碎一支试管或摔坏一只烧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过后从家里带一些钱来赔偿就万事大吉。这些错误的思想显然使他们会形成错误的学科行为习惯,所以在平时指导小学生参与小学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一种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以及其他正确的行为习惯,如在做实验的时候要珍惜各种实验仪器,不浪费实验试剂等,通过持续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来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学科行为习惯。
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前后,教师一方面要身体力行,认真做好示范和榜样引领;与此同时,还要深入讲清爱惜与保护器材的意义,并引导他们如何正确而又科学地使用器材。还可通过开展以“器材是我好朋友,我是器材小主人”为主题的比赛活动,不断放大“以赛激趣”效应,逐步引领并强化小学生爱护器材的良好习惯。为了培养“整理器材”习惯,教师可通过“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等制度形式,把实验后的器材整理工作落实到位。上述种种现象,看起来小事一桩,却能培养“细致入微”的习惯,不断加强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责任意识。
宋代陆游强调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是这样,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引领同样如此。在小学科学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并认真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努力提供更多“学、思、做”合一的时空和条件,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手、口、眼、脑”协调共进的意识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在自主体验中更好地促进学用结合,进而在加强德育渗透的同时不断深化德育效果。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下第二单元“建桥梁”内容时,为了切实做好并努力做足“爱国主义”教育这种功课,我一方面借助历史知识,向小学生较为详细地介绍古代“赵州桥”的结构与形式、坚固与美观、价值与意义,充分体现我国劳动人们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实践精神;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重要信息和相互交流分享,认真学习并切实感知中国桥梁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让他们在深入探寻中自觉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濡染。通过前面的聚焦,了解了学生对桥梁的认知水平,教学就更有针对性,并为学生桥梁的搭建做足了功课。最后水到渠成学生按要求亲自动手操作,并比较一下平板桥、拱桥和斜拉桥哪种桥更牢固。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思、做”合一,避免学生眼高手低,让学生的思维在传承与创新中碰撞,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以上是我对构建小学科学德育体系的简要实践和探究。总而言之,德育元素孕育在科学知识的各个层面,体现在学科活动的各种环节。在小学科学课程活动中,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德育渗透,有利于不断放大课程效应,并切实体现学科活动的内涵、价值和意义。